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知识资料音响-收录机-MP3自动返向型汽车收放机静音电路原理分析 正文
自动返向型汽车收放机静音电路原理分析

自动返向型汽车收放机静音电路原理分析

点击数:7369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8:0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音响-收录机-MP3

  自动返向型汽车收放机既可以双向手动、自动换向放音,又有快速进、倒带功能。
  
  国内常见的自动返向型收放机有两大系列,一是出盒键在左,快进、快倒键在右,同时按下快进、快倒键实现返向播放的CDS系列机心。另一种是出盒键在右,快进、快倒及返向键在下方的TN系列机心。绝大多数自动返向型汽车收放机安装了静音电路,用于在机子换向过程和快速进、倒带等可能造成杂音时消除杂音。
  
  静音电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静音检测开关,负责检测机心是否处于换向过程和快速进、倒带状态。一般安装在机心上,当机心处于换向过程和快速进、倒带状态时,机心上的检测机构就会触发静音检测开关。
  
  该开关一般安装在机心的后面底部、右侧前面或右侧后面与磁头切换开关在一起,不难找到。二是实现静音的电路,在接收到静音检测开关来的静音信号后,通过放音机的放大电路或附加电路实现静音功能。

自动返向型汽车收放机静音电路


  
  常见的静音电路有四种方式:
  
  一是在功放上实现,即将有静音功能的功放集成电路的静音控制端,通过静音开关与电源或地相接,利用功放集成块的内部电路实现静音控制。
  
  采用这种静音方式,要求所用功放集成电路必须有静音功能。比如常见的功放集成电路TA7240AP③脚为静音控制端,当③脚为低电平时,功放处于静音状态;当③脚电压为高电平时,功放正常放音。再如功放集成电路HA1392也有静音功能。它的④脚为静音控制端,高电平时实现静音,低电平时功放正常放音。图1为桑塔那轿车上配用的凯歌4828型自动返向汽车收放机的功放及其静音电路,该机采用TDA1519作为功放集成电路,⑧脚为静音控制端,当静音开关K1闭合接地时,⑧脚为低电平,TDA1519处于,静音状态。当K1断开时,⑧脚通过R1接电源,为高电平,TDA1519处于正常放音状态。
  
  二是通过静音开关来控制电子开关,将进入功放的信号接地实现静音。

  如BAOTONGJM-700B自动返向收放机和广州标致上配用的飞利浦79AC658/80S型自动返向收放机等。图2所示为飞利浦79AC658/80S型自动返向收放机的静音电路,当静音开关K1闭合时,电源通过电阻417供给三极管401、402的基极,使其饱和导通,将从音量电位器去功放电路的信号短路接地,实现静音。
  
  三是通过静音开关切断前置放大电路的供电实现静音。见图3所示,这是江西五十铃汽车上所配的天宝TB-860型自动返向收放机的前置放大和静音电路。双声道磁头感应到的音频信号经过走带方向切换开关切换,去前置放大集成电路C1228HA放大,当静音开关K1闭合时,C1228HA的供电脚④脚被接地,C1228HA失去供电停止放大作用,实现静音;当K1断开时,电源经过Rl和R2为C1228HA的④脚供电,实现正常放音.图4所示是南海120H型自动返向收放机的前置放大和静音电路。它是通过静音开关K1将前置放大电路BA328的供电④脚对地短接,使其失去供电,实现静音功能。
  
  将前置放大电路的供电对地短接实现静音的方法最方便,应用得也最广泛。
  
  有人可能对此方法不理解,认为利用方法二短接信号还可以,用开关控制只能断开或接通电源。下面作简单说明,以图4为例,由于前置放大电路的工作电流比较小,因此,它的供电一般经过1kΩ(R34)左右的电阻降压,汽车收放机的供电电压在1204V,当静音开关K1对地短接时,流过电阻R34的电流只有12~14mA,对于汽车的供电消耗来说可以忽略不计。降压电阻所承受的功率不到1/4W,所以非常可靠。如果用开关断开电源的方法实现静音,会因开关接触不良造成故障,所以短路接地的方法更加可靠。
  
  四是通过静音开关将前置放大电路的静音端接地或接电源,从而实现静音。这种方法必须采用专用前置放大集成电路,比较少见。
  
  知道了静音电路的原理,在平时维修时就要注意,如果维修无声故障,耍考虑到是否静音电路出现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静音电路临时去掉,再试一下机于是否发音;在维修短路故障时,要检查静音检测开关是否接地短路;在更换机芯时要看一下新机芯是否有静音检测开关,市面上多数新机芯没有静音检测开关,因此,应该将旧机芯上的静音检测开关拆下,并安装到新机芯上,否则在换向或快速进、倒带时会出现令人讨厌的杂音。

4186




本文关键字:汽车  音响-收录机-MP3电子知识资料 - 音响-收录机-MP3

《自动返向型汽车收放机静音电路原理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