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
1.1.1 感温元件
1.1.1.1 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A)
外观检查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压偏、扭斜、裂纹、沙眼、磨损和显著腐蚀等缺陷,套管上的固定螺丝应光洁完整、无滑牙或卷牙现象;其插入深度、插入方向和安装位置及方式均应符合相应测点的技术要求,并随被测系统做耐1.25倍于工作压力的严密性试验时,5min内应无泄漏;
b) 保护套管内不应有杂质,元件应能顺利地从中取出和插入,其插入深度应符合保护套管深度的要求;感温件绝缘瓷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螺丝、盖板等应完整,铭牌标志应清楚,各部份装配应牢固可靠;
c) 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呈球状,表面光滑,无气孔等缺陷;铂铑—铂等贵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任何可见损伤,清洗后不应有色斑或发黑现象;镍铬镍硅等廉价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明显的缩径和机械损伤等缺陷;
d) 热电阻的骨架不得破裂,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热电阻不得短路或断路。
B)
感温元件的绝缘电阻测试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C)
材质检验报告:新安装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的钢号及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
1.1.1.2 热电偶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A)
误差的校准
a) 用于300℃以上热电偶各点的校准,在管形电炉中与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比较进行;
b) 热电偶校准方法一般采用双极法。校准读数时,炉温对校准点温度的偏离不得超过±5℃;
c) 当炉温升到校准点温度,炉温变化小于0.2℃/min时,从标准热电偶开始依次读取各被检热电偶的热电势,再按相反顺序进行读数,如此正反顺序读取全部热电偶的热电势;
d) 被校准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冷端温度为0℃)对分度表的允许误差应符合附录G的规定;
e) 300℃以下点的校准,在油恒温槽中,与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比较进行。校准时油槽温度变化应不大于±0.1℃;
1.1.1.3 热电偶的校准周期,按计量分类管理办法规定的周期进行校验。
1.1.1.4 热电阻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A)
热电阻的校准,只测定0℃和100℃时的电阻值R0、R100,并计算电阻比W100(= R100/R0)。
B)
校准热电阻时,通过热电阻的电流应不大于1mA。测定时可用电位差计,也可用电桥。
C)
热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R0的误差和电阻比W100的误差应不大于附录H的规定。
1.1.2 测量热电阻在100℃的电阻值时,水沸点槽或油恒温槽的温度tb偏离100℃之值应不大于2℃;温度变化每10min应不大于0.04℃。
1.1.3 直读式温度计
1.1.3.1 工业玻璃液体温度计
A)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a) 见5.1.1.1 A);
b) 垫片及安装螺纹应完好,温度计各部件不得有锈蚀;
c) 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毛细管不应有显见的弯曲现象,其孔经应均匀。液柱应无气泡,不应中断,上升时不应有显见的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应在管壁上留有液滴或挂色。
B)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d) 温度计的校准点附录I所示(对于使用中的温度计,也可以只对使用点进行校准)
e) 温度计示值允许误差应符合附录J的规定。其中全浸温度计检定时露出液柱不得大于15mm。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局浸检定时,其示值应根据规定公式进行修正;局浸温度计检定时按规定浸没深度不得小于75mm。当温度计的量程跨跃表11中几个温度范围时,则按其中最大示值允许误差计算;
f) 电接点的设定点检查与校准:
1)
当环境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电接点温度的接点之间及接点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
2)
温度上升或下降至设定点时,电接点应通、断正常,接触良好;
1.1.3.2 设定点动作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值的1.5倍,恢复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倍。
1.1.3.3 双金属式温度计
A)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安装螺纹光洁无损;其余外观检查应满足5.1.1.1 A)要求。
B)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a) 温度计的校准点不得少于4点,有0℃刻度的温度计校准点应包括0℃;
b) 温度计校准过程中,指针应平稳移动,不应有显见的跳动和停滞现象;
c) 温度计示值基本误差应不大于仪表的允许误差限;
d) 温度计回程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e) 温度计的重复性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f) 电接点的设定点检查与校准,见5.3.2.1 C) c)。
1.1.3.4 压力式温度计
A)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a) 执行5.1.1.1 A);
b) 测量温包不应有弯曲、腐蚀、破裂和压扁等现象,安装螺纹应光洁无损;
c) 毛细管固定牢靠,盘曲弯度适当,无硬伤、扭曲破裂和压扁现象,毛细管与温包密封完好;
d) 表计指针转动时,游丝均匀收缩,圈隙距离相等,不与固定部件相撞;
e) 零位与报警调节螺丝,应调节灵活。
B)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与双金属式温度计的5.3.2.2 B)相同。
1.1.4 温度变送器
1.1.4.1 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A)
外观检查:执行5.1.1.1 A)。
B)
绝缘检查:应符合5.1.1.1 B)表4要求。
C)
调校前校验:
执行5.1.1.1 C);
D)
断偶和断线保护检查:热电偶或输入端任一接线断开,变送器输出电流应大于满量程。
1.1.4.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A)
零点和满量程校准
执行5.1.1.2 A)
B)
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a) 热电偶变送器采用补偿导线进行校准时,加上补偿导线的修正值;
b) 基本误差应不大于仪表的允许误差;
C)
c) 回程误差值应不大于附录K的规定:
D)
负载变化影响试验(修理后的变送器进行)
当负载电阻在允许的范围内(可只试验下、上限点)变化时,变送器输出下限值及量程的变化,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E)
变送器电源电压波动影响试验(修理后的变送器进行)
F)
当电源电压在规定的电源电压变化值范围(附录L)内变化时,变送器输出下限值及量程的变化,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G)
运行维护
见5.1.1.3
1.1.5 温度测量显示仪表
其它测量、显示仪表或装置的校准按照5.2和8.3的有关章节要求进行。
1.1.6 温度检测系统
1.1.6.1 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A)
感温部件检修与质量要求见7.2.1。
B)
补偿导线的检修与质量要求见7.3.2。
C)
温度补偿箱(恒温箱、柜,补偿盒)的检修和要求。
a) 温度补偿件外壳应标有热电偶分度号、平衡点温度、供电电压等。补偿盒内的电阻和接线应完整无缺,并装在端子箱内;
b) 温度补偿件应进行校准,校准一般随主设备大修进行。校准点在常用温度范围内选取,应不少于3点(一般在平衡点温度上下选取)。校准误差应不大于补偿件的允许误差;
c) 温度补偿件在运行中应定期作电源电压和补偿误差检查。对于主要温度表中的补偿件,应每季度检查一次,误差应不大于±1℃。
D)
切换开关
a) 解体清洗各零部件;固定接点和铜刷整磨后应清洗干净;开关盒的轴套间隙应适中;
b) 铜刷应接触良好,弹性合适。开关在切换时,铜刷应在固定接点的中间。开关盖应用胶垫密封。干簧管切换开关的永久磁铁与干簧管之间的距离应为2mm~3mm;
c) 开关的焊线应牢固。用接插件连接的开关,其插头、插座应清洗干净并接触良好;
d) 检修完毕后的切换开关,其接触电阻应小于0.05Ω。点序数字清晰。
E)
线路电阻
a) 需配线路电阻的显示仪表,一般其外接线路电阻的误差要求为:对热电偶测温系统不大于±0.1Ω,且应取正、反方向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数;对于三线制的热电阻测温系统不大于±0.2Ω,且每二根外接线路电阻之间不大于0.01Ω;
b) 对于热电偶测温系统,线路电阻包括热电偶电阻、补偿导线电阻、冷端补偿电桥等效电阻、连接导线电阻以及外接线路调整电阻;
c) 对于测量推力瓦或支持瓦温度的电阻温度计测温系统。线路电阻应包括瓦本体内、外的引线电阻;
d) 外接线路调整电阻须用锰铜电阻丝双绕制作。
F)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仪表 温度检测 维修保养,机械设备 - 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