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管理制度检修工作终结、送电前,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正文
检修工作终结、送电前,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检修工作终结、送电前,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点击数:7613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4:03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管理制度
一、 保证架空线路安全运行的具体要求

为保证架空线路安全运行,有以下具体要求:

(1) 水泥电杆无混凝土脱落、露筋现象。

(2) 线路上使用的器材,不应有松股、交叉、拆叠和破损等缺陷。

(3) 导线载面和弛度应符合要求,一个档距内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得超过一个,且接头位置距导线固定处应在0.5米以上;裸铝绞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钢绞线、镀锌铁线的表面良好,无锈蚀。

(4) 金具应光洁,无裂纹、砂眼、气孔等缺陷,安全强度系数不应小于2.5。

(5) 绝缘子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绝缘子瓷釉光滑,无裂纹、斑点,无损坏,歪斜,绑线未松脱。

(6) 横担应符合规程要求,上下歪斜和左右扭斜不得超过20毫米。

(7) 拉线未严重锈蚀和严重断股;居民区、厂矿内的混凝土电杆的拉线从导线间穿过时,应设拉线绝缘子。

(8) 线间、交叉、跨越和对地距离,均应符合规程要求。

(9) 防雷、防振设施良好,接地装置完整无损,接地电阻符合要求,避雷器预防试验合格。

(10) 运行标志完整醒目。

(11) 运行资料齐全,数据正确,且与现场情况相符。

二、 危害架空线路的行为及制止

常见的危害架空线路的行为有:

(1) 向线路设施射击、抛掷物体。

(2) 在导线两侧300米内放风筝。

(3) 擅自攀登杆塔或杆塔上架设各种线路和广播喇叭。

(4) 擅自在导线上接用电器。

(5) 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或栓牲畜、悬挂物体和攀附农作物。

(6) 在杆塔、拉线基础的规定保护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有害化学物品。

(7) 在杆塔与拉线间修筑道路。

(8) 拆卸杆塔或拉线上的器材。

(9) 在架空线廓下植树。

要制止上述行为,除了广泛宣传电气安全知识外,还要加强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以防止发生各种事故。

三、 架空线路一般都采用多股绞线而很少采用单股线

架空线路之所以采用多股绞线而很少采用单股线,是因为前者较后者具有以下优点:

(1) 当截面较大时,若单股线由于制造工艺或外力而造成缺陷,不能保证其机械强度,而多股线在同一处都出现缺陷的几率很小,所以,相对来说,多股线的机械强度较高。

(2) 当截面较大时,多股线较单股线柔性高,所以制造、安装和存放都较容易。

(3) 当导线受风力作用而产生振动时,单股线容易折断,多股线则不易折断。因此,架空线路一般都采用多股绞线。

四、 同一电杆上架设铜线和铝线时要把铜线架在上方

铜线和铝线混架在同一电杆上时,铜线必须架设在上方,因为铝线的膨胀系数大于铜线。在同一长度下,铝线弛度较铜线大。将铜线架设在铝线上方,可以保持铜线与铝线的垂直距离,防止发生事故。

高压架空线路建成后投入运行时要将电压慢慢地升高,不允许一次合闸送三相全电压。

架空线路建成后,可能存在缺陷,而对线路又不能进行耐压试验,因此无法发现绝缘子破裂、对地距离不够等缺陷。如果一次送上全电压,可能造成短路接地事故,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慢慢升高电压,就可以发现故障而不致造成跳闸事故。

五、 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档距和导线间距的规定:

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不大于50米。为了降低线路造价,通过非居民区和农村的线路,档距比城市、工厂或居民区可适当放大一些。但高压线路不宜超过100米,低压线路不宜超过70米。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档距的大小应满足低压线路的要求。

架空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可根据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运行资料,可参照表1所列值确定。

表1 导线间距与电压等级和档距大小的关系

此外,对于1千伏以下线路,靠近电杆两侧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米。

六、 架空线路导线连接的要求及焊接

对架空线路导线的连接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 接触良好紧密,接触电阻小。

(2) 连接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低于导线抗拉强度的90%。

(3) 在线路连接处改变导线截面或由线路向下作T形连接时,应采用并沟线夹续接。

(4) 导线的连接一般可实行压接、插接、绕接或者焊接。但高压架空导线不宜实行焊接,因为焊接时必须将导线加热,导线加热后会造成退火,其机械强度降低,焊接处将成为薄弱环节。而高压架空线所承受的张力一般都较大,该薄弱环节往往断裂而造成事故。

(5) 导线的接头随导线材料不同而异。钢芯铝线、铝绞线相互连接时,一般采用插接法、钳压法或爆炸压接法;而铜线与铜线的连接一般采用绕接法或压接法。

七、 铜导线与铝导线相接时会产生电解腐蚀

铜导线与铝导线相接时,由于材质不同,互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电位差。铜铝之间的电位差约为1.7伏。如果有水汽、便会产生电解作用,接触面逐渐被腐蚀和氧化,导致接触面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导线发热而发生事故。

因此,铜导线与铝导线相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如采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过渡接头等,以避免电解腐蚀。此外,也可采用铜线搪锡法,即在铜导线的线头上镀上一层锡,然后与铝导线相接。虽然铜的导电率比锡高,但锡的表面氧化后会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紧附在铜表面,从而可以防止导线内部继续被氧化。而且,这种锡的氧化物导电率较高,与铝导线之间的电触腐蚀作用也较小,不致因接触不良而发生事故。

八、 采用裸导线的架空线路中,将导线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扎线,其材质应与导线的材质相同

在潮湿环境中,如果导线和扎线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则在相互接触处会发生严重的电化学腐蚀作用,使导线产生斑点腐蚀或剥离腐蚀,久而久之导线就会断裂。所以,扎线和导线必须用同一种金属材料来制造。

九、 采用钳压法连接导线应注意的事项

采用钳压法连接导线时,为了保证连接可靠,除应按压接顺序正确进行操作外,尚须注意以下事项:

(1) 压接管和压模的型号应为所连接导线的型号一致。

(2) 钳压模数和模间距应符合规程要求。

(3) 压坑不得过浅,否则,压接管握着力不够,接头容易抽出。

(4) 每压完一个坑,应保持压力至少1分钟,然后再松开。

(5) 如果是钢芯铝绞线,在压管中的两导线之间应填入铝垫片,以增加接头握着力,并保证导线接触良好。

(6) 在连接前,应将连接部分、连接管内壁用汽油清洗干净(导线的清洗长度应为连接管长度的1.25倍以上),然后涂上中性凡士林油,再用钢丝刷擦刷一遍。如果凡士林油已污染,应抹去重涂。

(7) 压接完毕,在压接管的两端应涂以红丹漆油。

(8)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就切断重接:①管身弯曲度超过管长的3%;②连接管有裂纹;③连接管电阻大于等长度导线的电阻。

十、 采用爆压法连接导线应注意的事项

爆压法的原理是,利用炸药在爆炸时产生的高压气体,使钳压管产生塑性变形,以代替钳压机的人工操作。爆压法主要有导爆索法、药包法和塑-B炸药法三种。采用爆压法连接导线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爆压法使用的钳压管,只有原压接管长度的1/3。

(2) 应使用8号纸壳工业雷管或电雷管起爆,不得使用金属壳雷管,以免伤及钳压管或导线。

(3) 导火索的长度,在地面引爆时不得小于200毫米,高空引爆时不得小于350毫米;在引爆前应将接头周围的异物清除至1米以外,引爆人员点燃导火索后须快速撤至爆炸点15~20米以外。

(4) 为保证压接质量,钢绞线可对接,而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则必须搭接;压接质量必须符合《架空电力线路爆炸压接施工工艺规程》的要求,否则,应锯断重接。

(5) 爆压工作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工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工作规程。

十一、 同一档距内的各相导线的弧垂必须保持一致

同一档距内的各相导线的弧垂,在放线时必须保持一致。如果松紧不一、弧垂不同,则在风吹摆动时,摆动幅度和摆动周期便不相同,容易造成碰线短路事故。

通常,同一档距内的各相导线的弧垂不宜过大或过小,弧垂一般应根据架线当时当地气温下的规定值或计算值来确定。

弧垂如果过大,则在夏天气温很高时,导线会因热胀而伸长,弧垂更大,对地或建筑物等的距离就会不符合要求;弧垂如果过小,则在冬天气温很低时,导线冷缩,承受的张力很大,遇到大风和冰冻,荷重更大,因而容易引起断线事故。

导线弧垂的大小与电杆的档距也有关。档距越大弧垂也越大(导线材质、型号确定后)。因此架线时必须按规定的弧垂放线,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架设新线路的施工中,导致要稍收紧一些,一般比规定弧垂小15%左右。

十二、 同杆架设多回路的架空线路,其横担间和导线间的距离

10千伏及以下线路与35千伏线路同杆架设时,导线间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米。

对于35千伏双回路或多回路线路,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

同杆架设10千伏及以下双回路或多回路线路时,横担间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2所列值。

表2 不同回路导线的横担间垂直距离

注:表0.45/0.6是指转角横担或分支线横担距上而横担取0.45米,距下面横担取0.6米。

当通讯电缆与6~10千伏架空线路同杆架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2.5米;广播明线和通讯电缆与380伏及以下架空线路同杆架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1.5米。

十三、 导线和电缆的允许持续电流

当电流通过导线或电缆时,由于二者都存在阻抗,所以会造成电能消耗,从而使导线或电缆发热,温度升高。通常,通过导线或电缆的电流越大,发热温度也越高。当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导线或电缆的绝缘可能损坏,接头处的氧化也会加剧,结果导致漏电或断线,严重时甚至引起火灾等事故。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管理制度电工技术 - 电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