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油断路器的安装与调整
第3.2.1条见本规范第2.2.2条条文说明。
第3.2.2条
一、油断路器动作时,水平动负荷最高可达6t,因此固定必须牢靠。有的施工单位为了使装在支架上的SW6型110kV及以上的少油断路器不发生位移,在断路器底座加焊制动板,此种作法是可取的一种加固措施。
底座或支架与基础的垫片的厚度为与基础水平误差相配合,规定其总厚度不应大于10mm。
二、110kV及以上的少油断路器,出厂前经组装并编号,出厂时将支柱瓷套、拉杆、灭弧室等部件拆开运输。为此现场必须按制造厂编号进行组装,不得混装,以确保断路器的动作特性。如SW6-220断路器,其B相高压油管与A、C相的油管长短不一,不得互换,否则影响油压,以致相间接触的不同时性和分、合闸速度均无法达到要求。
三、连杆与机构工作缸的活塞杆是否在同一中心线上,这是影响断路器动作特性的因素之一,施工安装时应予以重视。
第3.2.3条同空气断路器一样,对油断路器保留了作解体检查的规定。多年来,在进行油断路器灭弧室的解体检查时,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杂物、缺件等。虽然各制造厂均在大抓产品质量,有的产品质量也有所改进,但考虑到各厂间尚有差距,要达到不解体检查尚需一段时间,所以保留灭弧室的检查仍属必要。主要内容是检查缺件、触头情况,并清洗部件。虽然有的制造厂生产的10kV少油断路器不经解体检查投入运行也未发生问题,考虑到总的具体情况,经研究改为:"制造厂规定不作解体且有具体保证的10kV少油断路器可进行抽查"。
第3.2.4条关于断路器合闸时触头接触紧密的检查,原1982年规范规定用塞尺,但这种检查方法不可靠,主要是通过通电测试来确定导电回路的电阻。油断路器导电回路的电阻值制造厂都有规定,故将塞尺检查的规定取消,而以通电测试作为检查的手段。
第3.2.5条弹簧或油缓冲器是断路器操作时起缓冲作用的重要部件,跳闸时的冲力高达几吨,因此安装时,油缓冲器内应注以干净的油,油的规格及注入油位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第3.2.6条油断路器应根据安装时的气温来确定油标的油位,避免油位过高或过低。
第3.2.7条断路器和操动机构分别安装后,应注意其相互连接的要求,以保整体的动作功能。
第3.2.8条本条应特别注意排气管口的安装方向,以确保设备安全。
第3.2.9条对于手车式少油断路器的安装提出几项特别注意事项。为了便于运行、维护、检修,要求手车应能灵活轻便地推入或拉出,同型产品应具有互换性。
第3.2.10条安装调整时,应配合调试进行的检查项目,其中分、合闸速度等的调整,已列入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中,本规范不再重复。
第3.2.11条油断路器调整结束后注油前,有一项很重要的检查,就是压油活塞尾部螺钉必须拧紧,否则在开断短路故障时将可能引起由于喷油而爆炸的事故。
第3.2.12条安装完毕后,油断路器应先进行慢分、合操作,以便检查其动作是否正常,安装是否正确,如发现问题,亦可随时停止检查并加以排除。如一开始就进行快速分、合闸操作,则可能会发生意外损伤设备。
第3.2.13条多油断路器内部需要干燥时,应将其处于合闸状态,并将拉杆的防松螺帽拧紧,以防止拉杆变形或脱落;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干燥时最高温度应控制在85℃以下,当干燥过程有可靠测温装置时,可根据绝缘材料适当提高干燥温度,但任何情况下绝缘不得有局部过热现象。
第3.2.14条安装调整完毕注油后,取油样作耐压试验时,往往不合格而反复注油。因此应先将油箱及内部绝缘件用合格的绝缘油冲洗干净,最好将油加热后进行热油循环。有的施工单位将热油从断路器底部的放油阀注油并循环几遍,效果较好。
第三节工程交接验收
见本规范第二章第四节的条文说明。
第四章六氟化硫断路器
本章为新增章节,其各条条文均为新增条文。编写时主要参考了以下文件及资料:
一、《交流高压断路器》(报批稿)。
二、《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GB7674-87)。
三、《交流高压断路器技术条件》(SD132-85)。
四、高压交流断路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56出版物第三版)。
五、原水电部35~220kV-SF6断路器及GIS技术条件(试行)。
六、原水电部(84)电生供字122号文"发送SF6气体绝缘变电所研究班总结"的附件:
1.用于电气设备中的SF6气体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导则(试行);
2.SF6气体绝缘变电所运行维护导则(试行);
3.SF6气体绝缘变电所现场交接试验暂行规定(试行)。
七、原水电部城市电网新设备技术条件(试行)1982年。
八、原水电站城市电网GIS若干技术问题的暂行规定(试行)1983年。
九、化工部、原机械部、冶金部、原水电部关于转发修订六氟化硫气体技术指标会议纪要的函(82)化工局二字第81号:
附件一六氟化硫气体技术条件(试行)
附件二六氟化硫气瓶及气体使用安全技术管理规则(试行)
十、华东、华北、东北、华中等地编写的500kV变电所施工及验收规范。
十一、有关制造厂的SF6断路器及GIS安装使用说明书。
十二、函调及调研所收集的资料。
十三、原水电部颁发的高压电器反事故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根据《交流高压断路器》(报批稿),本章的适用范围定为3~500kV。
有关文件和资料对SF6断路器各部件的称呼不一,如对灭弧室,有的叫开断单元,有的叫灭弧室。本规范对支柱式断路器的灭弧室统称为灭弧室;对罐式断路器的灭弧室统称为罐体。
第4.1.2条对断路器的运输和装卸,国家有关标准规定了其包装箱或柜上应有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必须注意事项的明显标志和符号。如上部位置、防潮、防雨、防震及起吊位置等。因此应注意按制造厂有特殊规定的标志进行装运。
第4.1.3条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及时进行验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避免潮气侵入SF6断路器的灭弧室或罐体,应特别注意充有六氟化硫等气体的部件的气体压力是否符合要求。所谓的"等气体"是包括六氟化硫气体、氮气或干燥空气。
第4.1.4条设备运到现场的保管,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有关部件的预充气体的压力值,并做好记录。如低于允许值时,应即补充气;泄漏严重时,应及时通知制造厂协商处理。
第二节六氟化硫断路器的安装与调整
第4.2.1条见本规范第2.2.2条条文说明。
第4.2.2条
一、同空气断路器一样,SF6断路器的支柱瓷套也属高强度瓷套,外观检查如发现有疑问时,应进行探伤试验。
二、SF6断路器的密封是否良好,是考核其可靠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为防止水分渗入到断路器内,对密封材料有严格的要求,故强调了组装用的密封材料必须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某330kV变电所的空气断路器因法兰面有肉眼不易观察到的微痕没处理好,造成漏气而返工。
三、关于密度继电器和压力表的检验,由于现场试验设备的限制,一般难于在现场进行检验,但只要有出厂试验报告,在现场可不再作检验。
第4.2.3条本条是针对SF6断路器的安装环境,强调灭弧室检查组装应在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的条件下进行。至于不受空气相对湿度影响的部件,只要求在无风沙、无雨雪的条件下进行组装。在户外安装的罐式断路器更换吸附剂时,对罐体端盖密封面的处理,要求细致而费时,一般规定在120min内处理好,这是因为即使在无风沙的天气下作业,空气中悬浮的尘埃也难免侵入罐体内,故特别强调要采取防尘防潮措施。
某高压开关厂与日本三菱公司的合作产品330kV罐式断路器安装时所采取的防尘防潮措施,可供参考:
一、在作业现场铺上草帘,并用水喷洒。
二、利用周围的设备支架和构架,用帆布搭设成4m高的围栅,以高出罐体上的套管型电流互感器法兰孔为宜。
三、在处理罐体两侧端盖密封面时,用塑料罩嵌入端盖面的内侧,这样最大限度地防止尘埃及潮气侵入罐体。
第4.2.4条本条明确了不应在现场解体的规定。这是因为现场条件差,解体时需要进行气体回收、抽真空、充气等一连串复杂的工序,而且易受水分、尘埃的影响,所以非万不得已,不应在现场解体检查。
第4.2.5条
一、影响SF6断路器灭弧性能的因素之一是SF6气体的水分含量。在现场组装时,必须严格控制水分含量,注意设备的密封工艺或采用吸附剂来吸收水分。
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其动静触头在电弧作用下会被烧损而产生Cu(铜)、W(钨)等金属蒸气而与SF6气体生成易吸水的CuF2。某电站于1973年投入运行的国产110kV-SF6组合电器,1977年检修解体时,发现灭弧室绝缘筒表面和大筒底部积有一层白色粉末,即为电极燃弧遇水蒸气所形成的金属氟化物。另外,SF6气体在电弧作用下,还会分解成SF4,并与潮气中的水分产生以下化学反应:
SF4+H2→SOF2+2HF
SOF2+H2O→SO2+2HF
HF(即氢氟酸)会对含有大量SiO6的绝缘材料起腐蚀作用。因此组装时,必须更换新的密封垫,并使用符合产品技术规定的清洁剂、润滑剂、密封脂等材料,为的是使各密封部位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防止水分渗入断路器内。
二、因为有的密封脂含有SiO6的成份,HF对它的腐蚀将会造成断路器内杂质含量的增加,这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是很不利的。故要求涂密封脂时应避免流入密封圈内侧与SF6气体接触。
三、有的制造厂对起吊使用的器具及吊点有严格的规定。如吊绳要用干净的尼龙绳或有保护层的钢丝绳,以防止损伤设备和由于污染影响法兰面的密封性能。
四、为了使各密封部位的连接法兰紧固时受力均匀,规定密封部位的螺栓应使用力矩扳手。其它部位的紧固最好也用力矩扳手。
第4.2.6条设备接线端子的接触面涂了薄层电力复合脂后,没有必要在搭接处周围再涂密封脂。理由是我国目前已生产的电力复合脂的滴点可高达180~220℃,在运行中不会流淌。它既有导电性能,又有防腐性能,故没有必要再涂密封脂。另外,电力复合脂与中性凡士林相比,在相同的接触压力下,用电力复合脂的接触电阻小得多,所以对设备接线端子都规定用电力复合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工程 电工操作规程,电工技术 - 电工操作规程
上一篇:华盛电厂事故处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