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条操动机构是配合断路器使用,故其适用范围亦应与断路器的适用范围一致。
第7.1.2条操动机构在出厂前已调整好,因此在运输和装卸时不得倒置和受到强烈的振动及碰撞。
第7.1.3条操动机构运到现场后应进行检查,如气动机构的空气压缩机是否受损,液压机构的油路、油箱本体是否渗漏,电磁机构的分、合闸线圈是否受潮、受损,弹簧机构的传动部分是否受损。
第7.1.4条操动机构运到现场后的保管要求,应注意空气压缩机、控制箱及零部件的防锈防潮。
第二节操动机构的安装
第7.2.1条除第三款外,本条的规定为气动机构、液压机构、电磁机构、弹簧机构应共同遵守的。操动机构的底架或支架与基础间的垫片不宜超过3片,其厚度规定不超过20mm,是根据基础高度误差允许值而确定的。
第三节气动机构
第7.3.1条气动机构的安装除应符合本章第二节的规定外,根据其安装特点,在本节另作出相应的规定。
第7.3.2条气动机构安装时,应重点检查空气压缩机的过滤器、吸气阀、排气阀及气缸内壁、活塞等。
当阀片方向反装时,会引起汽缸内压力过高而发生危险;阀片与阀座接触面密封不严将会漏气或使高、低压汽缸间互相串气而达不到需要的压力。空气压缩机组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五)-78]中的有关规定。
第7.3.3条当空气压缩机的连续运行时间与最高运行温度超过产品的技术规定值时,会缩短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
第7.3.4条空气压缩机的控制柜和保护柜的安装,主要检查压力表、配气管及控制信号回路等,均应符合技术规定。
第7.3.5条储气罐、气水分离器及配合使用的各种阀门均应经检验合格才能使用。据调查了解,一些如弹簧式减压阀这种老产品,动作不灵敏、不稳定,在运行中常发生不动作或动作后不能自动关闭的情况,应特别引起注意。
第7.3.6条主空气管路安装后,以1.25倍额定压力的气压进行严密性检查时,应注意在充气过程中采取逐步递升加压的步骤,以防发生爆炸危险。
第7.3.7条空气管路所采用的管子材质应由设计单位选定,管道安装时应对管路的材料性能、管径、壁厚等进行检验,以防误用。
第7.3.8条为了减少漏气,空气管道的接头一般采用焊接。当管道通过孔洞、沟道、转弯、扩建预留处时,考虑安装及检修的方便,可采用法兰连接;管道应尽量减少接头;管道的敷设应考虑排水坡度。
第7.3.9条空气管道漏气量规定在24h内压降不超过10%,考虑气温在每天的早、晚不同,气体的压力也不同,因此将测量的时间定为24h。
第7.3.10条为便于运行、检修,应将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及阀门加以编号,阀门操作手柄应标以开、闭方向。管道的颜色可由运行单位决定,不作统一规定,但要求同一厂(站)应统一,便于辨认。
第四节液压机构
第7.4.1条液压机构的安装除应符合本章第二节的规定外,还根据其特点提出几点要求。以往液压机构渗漏现象较多,大多系液压系统有杂物所至,故应重点检查油及油箱内的清洁,必要时应将液压油过滤;液压机构在慢分、合闸时,应观察工作缸活塞杆的运动有无卡阻现象。
第五节电磁机构
第7.5.1条电磁机构的安装除应符合本章第二节的规定外,还根据其特点提出几点要求:在安装调整时,重点调整机构在合闸至顶点时,支持板与合闸滚轮的间隙;在分闸时,制动板可靠地扣入,脱扣锁钩与底板轴的间隙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在做分闸操作时,检查分、合闸铁芯的动作应无卡阻现象。
第六节弹簧机构
第7.6.1条弹簧机构的安装除应符合本章第二节的规定外,还根据CT-2、CT-6和CT-7等产品的特点提出几点要求。
第7.6.2条本条规定是弹簧机构在调整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第七节工程交接验收
见本规范第二章第四节的条文说明。
第八章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及高压熔断器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8.1.1条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交流高压隔离开关》的规定,其适用范围为额定电压为3~500kV,频率为50Hz的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及接地开关。
第8.1.2条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运到现场后,往往不能及时开箱检查。由于型号种类较多,制造厂出厂装箱时有装错或漏装情况发生,因此应及时进行开箱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8.1.3条设备及瓷件的保管,尤其是110kV以上三相隔离开关的瓷件包装体积较大,应放置在土质较硬、平整无积水的场地上、并垫上枕木,防止因地质松软下陷而碰撞损伤。
第二节安装与调整
第8.2.1条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安装时,应检查绝缘子是否有破损。以往发现有的隔离开关底座由于装配过紧和轴承缺少润滑脂而造成转动不灵,因此应对转动部分进行检查。
第8.2.2条在室内同一隔墙的两面安装两组隔离开关时,往往共同使用一组双头螺栓固定,如其中一组隔离开关拆除时,安装人员应注意不得使隔墙另一组隔离开关松动。
第8.2.3条根据不少单位的意见及华东、东北等地一些单位的经验,将隔离开关的相间距离误差值按电压等级分别作了规定。
第8.2.4条拉杆的内径与操动机构轴的直径间的间隙应不大于1mm,以防由于松动而影响操作;连接部分的销子不应松动,是否焊死不作规定。
第8.2.5条配合隔离开关使用的操动机构的安装及调整可参照本规范第七章的有关规定。
第8.2.6条拉杆式手动操动机构在安装时,应注意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在合闸时机构手柄应处在正确的操作位置上。
第8.2.7条当使用拉杆式操动机构时,因手动操作合闸时往往用力过大或过小,故应注意调整定位装置与备用行程。
第8.2.8条由于引弧触头耐温较高,为保护主动触头不被电弧烧损特作此规定。
第8.2.9条三相联动的隔离开关触头接触时的不同期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表8.2.9所给数值为该产品说明书无规定时的参考值。
第8.2.10条据运行单位反映,在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以复合脂后,因转动会在触头表面产生堆积,而复合脂具有导电性能,曾发生过放电烧损事故。因此隔离开关的触头表面应涂以薄层中性凡士林。近来,国内已研制出DG2型电力复合脂,专用于转动部分,但还缺少运行经验,工程中在未取得使用经验前,只可有条件地试用。
第8.2.11条隔离开关应有防误操作的闭锁装置,不论是电气、电磁或机械闭锁装置均应动作灵活,正确可靠;安装在户外的闭锁装置应有防潮措施,以免影响电气回路的绝缘。
第8.2.12条隔离开关及负荷开关的辅助开关应调整合适,以确保开关操作时动作可靠。
第8.2.13条根据负荷开关的特点,另提出几项安装及调整时的要求。
第8.2.14条人工接地开关的安装及调整的要求是根据配用CS2-XG手动操动机构的产品而规定的。
第8.2.15条高压熔断器在安装时,应注意检查熔管、熔丝的质量及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并应按规定进行安装。
第三节工程交接验收
见本规范第二章第四节的条文说明。
第九章电抗器
第9.0.1条3~35kV电压等级中使用的混凝土电抗器、干式电抗器、滤波器以及各类阻波器主线圈的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本章的规定。阻波器的调谐元件的安装应按有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油浸式电抗器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的规定。
第9.0.2条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及时进行检查,以便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加以及时处理,为安装得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检查时,干式电抗器、阻波器主线圈和混凝土电抗器等线圈及支柱应该无严重损伤和裂纹。轻微的裂纹或损伤可按本章第9.0.4条的规定进行修补。
第9.0.3条设备的保管是安装前的一个重要前期工作。对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设备,应按其要求进行保管。设备在吊装或运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支柱或线圈遭到损伤和造成变形。
第9.0.4条混凝土电抗器支柱表面有轻微裂纹可予以填补,表面漆层如有脱落,只要用防潮绝缘漆修补好,并不影响其使用;混凝土电抗器的线圈绝缘有损伤时,可用黑玻璃丝、漆布带等半叠一层包扎处理;干式电抗器线圈绝缘受损及导体裸露时,应按制造厂的技术规定,使用与原绝缘材料相同的绝缘材料进行局部处理。
第9.0.5条为了减少故障时垂直安装的电抗器相间支持瓷座的拉伸力,电抗器安装组合时应按本条规定配置。
第9.0.6条混凝土电抗器垂直安装时,三相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线上,避免歪斜。
第9.0.7条为使支柱绝缘子受力均匀,安装时应注意设备的重心处于所有支柱绝缘子的几何中心处;为了缓冲短路时电抗器之间所受到的冲击,上下重叠安装的电抗器,应在其绝缘子顶帽上放置绝缘垫圈。户内安装时,垫圈可为绝缘纸板或橡胶垫片;户外安装时,应用橡胶垫片,因为绝缘纸板垫片受潮或雨淋后将失去其作用。
第9.0.8条由于阻波器悬吊时,受引下线拉力的影响,故要求其轴线宜对地垂直。
第9.0.9条当工作电流大于1500A时,为避免对周围铁构件因涡流引起发热,故其连接螺栓应采用非磁性金属材质。
第9.0.10条为防短路时电动力的影响而作此规定。
第9.0.11条本条规定了电抗器和阻波器主线圈的支柱绝缘子的接地要求。
第9.0.12条、第9.0.13条见本规范第2.4.2条条文说明。
第十章避雷器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10.1.1条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将适用范围规定为500kV及以下,并包括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按现行国家标准《电工名词术语避雷器》(GB2900.12-83)将"管型避雷器"改称为"排气式避雷器"。
第二节阀式避雷器
第10.2.1条阀式避雷器出厂时均经密封检查,磁吹阀式避雷器都已充氮,现场拆卸后,充氮密封处理很困难,故规定不得任意拆开。
第10.2.2条根据制造厂要求,磁吹阀式避雷器在运输及保管过程中必须垂直立放,否则到现场后必须检查其是否受损;一般阀式避雷器也宜垂直立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工程 电工操作规程,电工技术 - 电工操作规程
上一篇:华盛电厂事故处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