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泵时油缸行程越来越短故障分析与排除
点击数:741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2:13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维修保养
空泵时油缸行程越来越短故障分析与排除
适用设备类型:
所有型号S管混凝土泵、泵车、车载泵
故障现象:
空泵泵送时油缸行程越来越短,以致不能泵送,当压力高于10MPa时泵送正常,另该车为电控、闭式系统、只有高压泵送状态。
系统分析:
导致连通腔油液体积(油缸行程)变化的可能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油缸内泄:因为该车只有高压泵送,故只分析在高压泵送状态下,油缸内泄导致连通腔油液体积变化的情况。在图一所示状态下,连通腔补油流量与压差 成正比,连通腔泄油流量与压差 成正比,从以下三种情况分析 、与 的大小关系。
a、左右两缸都存在内泄:
分别列出左、右两缸活塞力平衡方程:
由以上两式得出 、 :
则有:
由以上两式得出:
则有:
即:连通腔补油体积小于连通腔泄油体积;
注:活塞面积为A1、有杆腔有效作用面积为A2、进油腔油压为P1、连通腔油压为P2、回油腔油压为P0、活塞杆阻力为F。
b、只有一缸存在内泄,并假定只有左缸内泄时:当左缸活塞杆伸出时连通腔补油;当左缸活塞杆缩回时连通腔泄油,则在左缸活塞杆往复运动一次时,仍然存在 ,即连通腔补油体积小于连通腔泄油体积;
c、带载时有 ,连通腔补油体积应大于连通腔泄油体积。
注:1、由式 可以看出,当F小于一定值时会出现 的情况,即连通腔只会泄油不会补油。
2、油缸活塞密封属双向密封,很少发生单向内泄的情况,故文中内泄均指双向泄漏,U型管单向阀的背压也不容忽视。
结论:在高压空泵泵送状态下,无论单油缸内泄或双油缸同时内泄,当油缸活塞杆往复运动一次时,连通腔泄油体积总是大于连通腔补油体积,即连通腔油液体积减小(油缸行程变短)。
2、补、泄油装置故障引起的连通腔油液体积变化:
a、补、泄油逻辑关系错误:如程序上为补油实质为泄油,此时将导致连通腔油液体积减小(油缸行程变短),多为电器故障或接近开关安装错误等;
b、补、泄油单向阀故障:如反向不能截止等。
3、U型管作用及U型管单向阀故障:
a、U型管作用:前面提到油缸内泄会引起连通腔油液体积的变化,虽然油缸内泄不可避免,但当油缸内泄小于一定值时,可以利用U型管来补偿由于内泄导致的连通腔油液体积的变化。
b、U型管单向阀故障:当油缸活塞运行至U型管区域时,U型管单向阀故障才会对连通腔油液体积产生影响(瞬时),不再详细讨论。
故障排除:
故障检测、维修:围绕油缸内泄、补泄油装置故障,从易到难逐次排除并确定故障源头,检测过程如下:
1、对左、右油缸憋缸观察其压力正常,注意:在高压状态下憋缸时,只能依据其压力大小粗估油缸是否内泄,不能依据活塞杆是否“弹出”来判断油缸是否内泄;
2、憋缸后启动泵送(空泵)并测量图二所示距离,自动泵送不到一分钟时,测量距离L>300mm,且距离越来越长,另:在正常情况下L<200mm;
3、检查水箱接近开关逻辑关系正常,憋缸测试接近开关也能获取信号;
4、拔掉补、泄油电磁阀插头,使补、泄油功能失效,再次憋缸、泵送,持续时间五分钟以上,观测油缸行程相对稳定,可以断定故障源头为补、泄油装置;
5、拆下补、泄油阀块上单向阀,检查有一单向故障,不能反向截止。须注意此单向阀为内部开启,可用嘴吹或通压力气体的方式去判断单向阀故障,单向阀结构如图三所示;
6、更换单向阀启动泵送(空泵),测量图二所示距离L始终维持在165mm左右,泵送混凝土时观测活塞退回位置,处于补、泄油装置控制范围内。
总结:该故障为补、泄油装置单向阀故障所引起。
四、原理图分析:
1、因补、泄油装置中有一单向阀由于磨损等原因,不能实现反向截止,在此种情况下,该单向阀等效于一单向节流阀,等效原理图
2、空泵泵送时油缸行程变短,而带载泵送时油缸行程正常的原因分析:
因补、泄油流量的大小与阻尼两端的压差成正比,则在图四所示状态下,补油流量的大小与压差 的大小成正比,泄油流量的大小与压差 的大小成正比,则有:
a、空泵泵送时: ,因该车是闭式系统,则 相对较大,在F较小的情况下,有 ,所以在补油程序下由于 、 ,则连通腔实质处于泄油状态,致使油缸行程越来越短;
b、带载泵送时:此时 ,则补、泄油装置起作用,油缸行程相对稳定
结论:空泵泵送时,虽程序在补油状态下,但由于 的缘故,连通腔里补不进去油,在单向阀故障的情况下反而起到了泄油的作用,带载泵送时由于 的缘故,补、泄油装置能发挥正常作用;以上所述在实践中已验证,前文也提到过。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维修保养,机械设备 - 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