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基础知识元器件基础知识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正文
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点击数:7291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6:43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元器件基础知识

要使晶闸管导通,除了加正向阳极电压外还必须在控制极和阴极之间加触发信号。提供触发信号的电路称为触发电路。触发电路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触发脉冲信号发出的时刻,必须与主回路电源电压的相位具有一定对应的控制角关系。并有足够的移相范围。

(2)         触发脉冲有足够大的电压和电流,一般触发电压为4~10V。

(3)         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脉宽,以保证晶闸管触发可靠性。脉宽最好在20~50us之间,一般不小于10us。

(4)         触发脉冲应具有陡峭的上升沿,以保证触发时间的准确性,最好在10us以下。

(5)         没有-触发时,触发电压应尽量小,以避免误触发。一般应小于0.15V。

 

9.2.1  单结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   单结晶体管的结构和等效电路

单结晶体管又称为双基极晶体管,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6(a)所示。在一块N型半导体基片上制成一个PN结,从P区引出发射极E,在N型基片两端各引出一个接触电极,分别称为第一基极B1和第二基极B2 。图9.6(b)为单结晶体管的图形符号。

图9.6单结晶体管

图9.6(c)为单结晶体管的等效电路,PN结等效为二极管D,R BB 为B1 和B2 之间   硅片本身的体电阻,RBB =RB1 +RB2 。 RB2 为上部基区体电阻,其值为一常数,约为(2—15)ΚΩ;RB1为可变的下部基区体电阻,E、B1 间的电阻RB1 受E、B1 间电压的控制,等效为可变电阻。PN结未导通时,RB1 为数千欧姆,一旦PN结导通,RB1  则下降到几十欧姆。

 

2.   单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

单结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   与E、B1 间电压    的关系曲线称为单结晶体管伏安特性曲线,特性曲线的测试电路如图9.7所示,方框内为单结晶体管的等效电路。

图9.7  单结晶体管特性曲线的测试

 

当B、B1 间加电源    ,且发射极开路时,A点电位为

    ……(9.2)

式中          

称为单结晶体管的分压比,其大小由管子的结构决定,一般在0.3~0.9之章单结晶体管的主要参数之一。

单结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9.7所示,可分成3个区域:

(1)截止区:当电压 UEB1<UA+UD(on)时,二极管D处于反向偏置,电流 iE  很小,故称这段区域为截止区。

(2)负阻区:当    增加到PN结开始导通的峰点电压 UP时,即                ,

二极管D导通。此时,空穴浓度很高的P区向电子浓度很低的N型基区注入大量空穴载流子,使 RB1减小,由式(9.2)可知,UA下降,iE增大。而UA的降低,又使PN结正偏增加,iE的增大使RB1进一步减小直至V点,形成正反馈,即出现了如PV段所示特性。由于动态电阻     为负值,故PV段称为负阻区。V点电压UV称谷点电压,电流IV称为谷点电流。

(3)饱和区:达到V点以后,当iE增加时,UEB1也有所增加。这是由于P区扩散到N区的空穴浓度已达到饱和程度,RB1不会继续减小,恢复正阻特性。所以把V点以后的区域称为饱和区。

 

9.2.2单结晶体振荡电路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如图9.8(a)所示。电源UBB和RW、C构成充电回路:RW、C和单结晶体管E、B1结形成放电回路。设电容C的初始电压为零,加上电源UBB后,电源通过RW对电容C充电,uC按时间常数         的指数曲线上升。当电容两端电压                                  时,单结晶体管导通,电容通过内阻RB1和R1放电,电容电压下降,并在R1上产生一个输出电压脉冲,由于R1很小,放电过程很快完成,所以输出脉冲很窄。当        时单结晶体管截止,电源再次对C充电。这样周而复始形成振荡,输出周期性的尖脉冲,如图9.8(b)所示。


图9.8单结晶体管振荡电路

调节可变电阻RW,可改变充电时间,即改变脉冲周期。脉冲周期 可近似表示为

                 …    (9.3)

脉冲宽度为

                  …    (9.4)




本文关键字:晶闸管  元器件基础知识电子学习 - 基础知识 - 元器件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