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单片机-工控设备51单片机51单片机并行I/O端口的结构及功能 正文
51单片机并行I/O端口的结构及功能

51单片机并行I/O端口的结构及功能

点击数:7417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7:2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51单片机
5  P2口综述
5.1  P2口的功能
P2口的访问地址是A0H,位地址范围A0H—A7H。P2口最多可以驱动4个LSTTL负载,因此属于准双向口。
P2口的第一功能和上述两组引脚的第一功能相同,即它可以作为通用I/O使用。它的第二功能和P0口引脚的第二功能相配合,作为地址总线用于输出片外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
5.2  P2口的结构

                                               图4
由图4可看出,由于P2口有了第二功能,则较P1口,P2口增加了一个多路开关,用于控制P2口的工作方式。
多路开关的输入有两个:一个是锁存器的输出Q端,另一个是地址寄存器的高位输出端。通过控制端的信号来控制他们的输入。
注意:锁存器的输出端是Q而不是/Q,故多路开关之后需接反相器。当控制信号为0时,P2口工作在I/O口状态,多路开关接通锁存器。
若内部总线输出0,输出锁存器Q端为0,信号经反相器后输出1,FET导通,输出低电平,若内部总线输出1,则过程与上述相反。
当控制信号为1时,P2口工作输出高8位地址,P2口的输出电平将随地址输出的0、1而1、0的变化。
5.3 P2口的工作原理
5.3.1  P2口的I/O操作
P2口的I/O操作与PO口的I/O同,这时不再重述。
5.3.2  P2口的地址总线操作
P2口可以输出程序存储器或片外数据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与P0输出的低地址一起构成16位地址线,从而可分别寻址64KB的程序存储器或片外数据存储器。
5.4  P2口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1)一般P2口不用于传送存储器的读写数据,因此P2口无需外加地址锁存器。
(2)如果使用256B的外部RAM,此时用8位的寄存器R0或R1作间址寄存器,这时P2口无用,此时P2口仍可以做通用I/O端口,如 MOV   A,@R0或MOV  A,@R0。
如果访问外部ROM或使用大于256B  RAM时,P2口必须作为外存储器的高8位地址总线,如 MOV X  A,@DPTR;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MOVX  A,@A+DPTR;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这里使用了16位的寄存器DPTR。
6  P3口综述 
6.1  P3口功能
P3口的访问地址是B0H,位地址范围是B0H——B7H,P3口可推动4个LSTTL门,是准双向口。P3口有两个功能:第一功能与其余三个端口的第一功能相同;第二功能作控制用,每个引脚都不同。
P3.0—RXD    串行数据接收口
P3.1—TXD    串行数据发送口
P3.2—INT0  外中断0输入
P3.3—INT1  外中断1输入
P3.4—T0    计数器0计数输入
P3.5—T1    计数器1计数输入
P3.6—WR    外部RAM写选通信号
P3.7—RD    外部RAM读选通信号
6.2  P3口的结构 

                                        图5
由图5可见,P3口的结构与P1口的区别在于:(1)P3口中增加了一个与非门。与非门有两个输入端:一个为锁存器的Q端,另一个为第二功能控制输出。(2)有两个输入缓冲器,第二功能取自第一个缓冲器的输出端。
6.3 P3口的工作原理
6.3.1  通用I/O模式
在通用I/O模式下,“第二输出功能”为1电平,以保证与非门打开,其工作方式与P0口的I/O模式同。
6.3.2  P3口作为第二功能模式
在多用途的情况下,P3分别作为串行口,外中断输入,外部数据输入和系统扩展时使用的WR和RD口信号的端口。此时,锁存器Q端置1电平以保证与门是打开的。
在做第二功能输出时,控制信号通过与非门,FET输出。在做第二功能输入时,信号通过下端第二功能的缓冲器输入。
7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P0、P1、P2、P3端口的结构和功能,并对使用MSC—51 单片机 端口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更好地利用和分配MSC—51单片机端口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上一页  [1] [2] 


本文关键字:单片机  51单片机单片机-工控设备 - 51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