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常识知识应急抢修技术 正文
应急抢修技术

应急抢修技术

点击数:7766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2:19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常识知识
  由于摩擦部件的划伤程度不同,所采用的填补修复的技术亦不同。如比较严重的划伤,可以采用堆焊、高分子合金填补技术等表面工程技术,比较轻微的划伤可以采用电刷镀技术、微脉冲电阻焊修补技术等表面工程技术。表7—2列出了常用的划伤快速修复技术。

   1、划伤快速修复技术在设备抢修中的应用
    (1)高分子合金快速划伤填补剂
    快速划伤填补剂可根据其不同的用途、性能分为不同类型。下面介绍几类常用填补剂的主要性能及其适用环境。
    1.通用划伤高分子填补剂
    通用填补剂系列产品为常温固化型环氧改性填补剂,分A、B两组分。固化后填补层与金属粘接强度高,耐热、耐油、耐水、耐弱酸、弱碱等介质。根据被修基质材料的不同,填补剂可分为铁质填补剂、钢质填补剂、铝质填补剂和铜质填补剂等。主要用于各种材质部件的气孔、砂眼、缩孔的填补,以及多种材质金属磨损及拉划伤的修补。广泛应用于铸造、机器制造及设备维修行业。
    2.耐磨划伤填补剂
    耐磨填补剂可分为耐摩擦磨损和耐磨粒磨损两种类型,均利用常温固化环氧增韧改性成膜物,添加特制合金与陶瓷粉末,以耐磨为主并考虑到减摩要求而优化设计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双组分反应型耐磨填补剂,耐磨填补剂分A、B两组分。填补剂与被粘表面具有高的胶粘强度,且耐磨损、耐油、耐水、耐介质性能良好。主要应用于耐磨部件的磨损划伤的填补修复。  
   3.减摩划伤填补剂
    减摩填补剂采用常温固化型改性增韧环氧树脂为成膜物,添加特制减摩合金与陶瓷润滑材料,以减摩要求为主优化设计的综合性能优良的双组分反应型减摩填补剂,通常由A、B两组分组成。胶粘强度高,减摩、耐磨、耐油、耐水、耐介质性能良好,主要用于运动部件的磨损、拉划伤的填补修复,如汽车发动机的缸套、机床导轨。
    4.防腐划伤填补剂
    耐腐蚀填补剂是采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通过添加优质耐腐蚀材料,利
用耐腐蚀材料间的协同效应,经优化配方设计制成常温固化双组分反应型填补剂。固化后胶
粘强度高,耐热、耐油、耐水、耐无机酸、耐碱,主要应用于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条件下
工作的机械、管道、阀门等零件的修复。
    5.高温划伤填补剂
    此类填补剂分为有机耐高温填补剂和无机耐高温填补剂。有机耐高温填补剂系采用环氧
改性添加优质合金与陶瓷配制成的耐高温、耐磨、抗腐蚀双组分反应型填补剂,胶粘强度高,耐高温、耐油、耐水、耐介质、绝缘性能好,主要用于高温工况条件下零件磨损、拉划伤的修复等。
    无机高温填补剂系无机硅酸盐耐高温填补剂,双组分反应型,固化后胶层硬度高、耐高温、耐油、耐水(不耐沸水)、耐弱酸、弱碱。其线膨胀系数与陶瓷接近,适用于陶瓷与金属的耐热结构粘接,刚玉、石料、玻璃、铁氧体等材料的粘接以及高温密封与堵漏等。
    6.浅拉划伤填补剂
    浅拉划伤填补剂是以环氧酚醛树脂为主要成膜物,以二硫化钼为主要减摩相,添加各种纳米材料制备成的双组分反应型填补剂,适用于零部件表面的浅拉划伤的修复填补。
    (2)快速划伤填补剂的使用方法
    1.划伤表面预处理
    快速划伤填补剂与基体主要靠物理、化学键结合,所以表面预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成功地完成填补修复。待修工件表面上的油脂、锈迹、尘土及水分等污物会造成填补剂与待修表面间的粘接强度大幅度的降低,使填补层局部脱落和碎裂。因此,表面预处理是确保良好结合强度的方法之一。
    (1)常规划伤表面处理。常规划伤表面预处理的基本步骤如下:
    1)将划伤表面的游离物、铁锈及表面污染物,包括原有的涂层进行简单清除;
    2)用清洗剂清除划伤表面油污;
    3)可使用角磨机、砂布、挫刀或喷砂枪等工具清除划伤表面污物和粗化待修表面;
    4)表面干燥。
    (2)油面划伤的表面处理。工作状态的油箱、油罐、油管产生泄漏、渗漏,以及一些在润滑油中工作的部件,修复前划伤表面必须经过下列除油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1)擦去待修表面的油泥;
    2)用砂布或砂轮等除去表层油漆,露出金属基体;
    3)用专用的清洗剂洗去划伤部位表面的浮油;
    4)其余步骤按常规划伤表面处理。
  (3)湿面划伤的表面处理。表面潮湿的原因很多,如天气潮湿、冷凝水、泄漏等造成待修表面潮湿,一般情况下待修湿面需进行如下表面预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1)用吸水材料擦去表面冷凝水、湿迈及污物;
    2)湿气表面可通过加热吹干;   
    3)其余步骤按常规表面处理。
    2.配制工艺
    对于双组分的填补剂,组分A与组分B之间有一个严格的配比,只有按照产品配比量,填补层才能获得最佳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与强韧性。填补剂一般的配制工艺如下:
    (1)按配比准确称量。按产品说明书的配比,用精度为1g的天平。分别准确称取一定量的A组分和B组分。现场施工有时称量不方便,也可以目测体积比来配制,但一定要用量杯、量勺尽可能准确地取料。
    (2)混合均匀。由于填补剂A组分与B组分颜色不同,正确的混合方法是沿一个方向搅动、碾压,使A、B组分不同颜色的条纹完全消失至颜色一致。
    如果是糊状材料,在干净的塑料板上进行配制最方便,也最容易混合均匀。混合工具可用干净的胶刀或油灰铲。如果是液状材料,应选择一个适合的容器。
    配制过程中有时空气会混进填补剂而产生气泡,可在塑料板上用胶刀将填补剂摊开,放慢搅拌速度将气泡徘出去。
    3.填补
    (1)在使用时应选择宽度适合于修补面的刮刀,将混合后的填补剂用力反复在待修表面来回涂抹,以确保该表面完全被填补剂浸润。
    (2)如果待修复表面需要的涂层较厚,则应先将待修复表面薄薄地涂一层,然后再层层涂抹,并压实胶层以避免空气残留产生气泡。
    (3)为提高填补层的机械性能或弥补大的缺陷,可在待修表面涂一层填补剂,将补强带覆盖在该涂层上,然后在补强带上再涂敷更多的填补剂。
    (4)不同类型的填补剂可以互相补强,但应先打磨粗化底层的填补剂表面,清洗后再涂敷另一种填补剂,否则会影响两个涂层之间的结合强度。
    4.常用的划伤修补方法
    (1)填补法。对直径0.5~50mm的表面划伤可采用填补法,直接把配制好的填补剂填入表面划伤内,固化后打磨平整即可。具体步骤如下:
    1)用螺丝刀、钢丝刷或压缩空气简单清除。
    2)按说明书比例称量配制填补剂并搅拌均匀。
    3)涂敷填补剂,用力按压确保填补剂完全接触到缺陷底部。如果有气体赶不出来,可用细管、钢针引出气体。当缺陷小于1mm又较深时,最好选用液态的填补剂。
    4)填补剂固化一定的时间后,可打磨成型,若是加工面上的缺陷可上机床加工至要求尺寸和精度。
    (2)加强法。对于表面划伤较深的部位,可沿划伤较深处开V型坡口,然后用填补剂填平即可,若划伤长且受力大的部位,则需机械加强,施工步骤如下:
    1)在划伤两端钻止裂孔。
    2)用高速旋转挫或角向砂轮,沿划伤方向开V形坡口。
  3)配制填补剂,用力填入V形槽内,并比槽宽宽出20mm。
  4)剪一块补强带(要求宽度大于V型槽的宽度)沿裂纹平铺。
    5)在补强带上再涂一层填补剂,尽可能将表面涂得平滑、美观。待填补剂完全固化后,进行适当表面处理。
    (3)微脉冲电阻焊修补技术的应用介绍
    微脉冲电阻焊修补技术适用于对零件局部缺损进行修复,特别适合对已经过热处理的、异形表面的、合金含量高的、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精密零件的少量缺损的修复,既能修复小工件,也可应用于大型工件。
    该项技术主要用于修复以下六类零件:
    (1)各种模具。包括:冲压成形模具,如汽车外壳的冲压模;注塑模,如汽车仪表盘注塑模、洗衣机箱体注塑模、计算机三英寸软盘注塑模等;陶瓷模具,如建筑陶瓷砖冲压模等。除此之外,还有切料模、成形模等精密模具。也可应用于在某些流水线上起模具作用的大型成形工件,如燕山化工厂的流延模模唇的修复。
    (2)精密液压件,如液压柱塞杆,各类液压缸体,油泵和各种阀体的修复。
    (3)各种辊类零件的修复。如塑料薄膜压辊、印花布辊子、无纺布压辊等。
    (4)各种轴类零件。如电机转子、发动机的曲轴等的修复。
    (5)铸件表面缺陷,特别是一些精密铸件的表面微小缺陷的修补。如机床床面,水泵泵体等。
    (6)特形表面或异形结构件的修复,如汽车凸轮轴曲面、多头铣刀盘的刀架等。
    对于上述六类零件的损伤原因,可以是正常磨损和腐蚀,也可以是事故造成的损伤或铸造缺陷,其损伤形态如均匀磨损、崩棱、钝边、划伤、气孔、砂眼等都可用微脉冲电阻焊修补技术进行修复。

上一页  [1] [2] [3] [4] [5] [6] 


本文关键字:技术  常识知识机械设备 - 常识知识

《应急抢修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