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议针对电网建设滞后,一些输配电线路和变电站处于极限运行状态以及一些电网卡脖子问题,应加快电网建设力度,完善网络结构,优化现有电网资源,增强供电能力。同时电网和电源应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设。只有统一规划,才能优化电源布局,优化电网结构,做到电源与电网相协调,送端和受端相协调,有功和无功相协调;只有统一规划,才能做到输电网与配电网相协调发展,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同步发展、协调动作,这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前提。
加强负荷中心城市和负荷中心地区输配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根据城区用电负荷的增长要求,结合城区配变布点的实际情况,对负荷增长情况进行科学地预测,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配变容量,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在城区配网扩容改造中,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应实行分区供电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并不得越过中压线路分段开关,消除供电卡脖子隐患。
针对城市电网用电需求增幅较快,降温负荷比重越来越大,高峰负荷峰值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较短且集中在夏季高温时段的问题,要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负荷需求预测,监控负荷变化趋势,做好负荷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并根据电网实际和负荷预测情况,及时制订限电方案,要避免因设备长期过负荷运行,导致设备严重损坏,危及电网安全;二是在夏季高峰前做好机组检修,提高现有机组的调峰能力;二是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需求侧管理措施,协调各方面利益,进行有序错峰和避峰,改善负荷特性。
加强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要积极组织对变电站、线路主设备、开闭所等运行设备进行监督性巡视检查,查出缺陷和隐患及时处理,以确保设备安全。并对重要线路、大负荷线路以及开闭所、重负荷配电变压器等组织安排特巡、测负荷和测温,以便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要着手对各电压等级变电站主变和每条线路的历史负载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对每一设备高峰时期负载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并强化设备测温、线路交叉跨越、线路对地距离等检测手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充分挖掘电网潜力,调整运行方式,合理调度。
要加强变电站出线设备允许运行电流管理以及变电站出线电缆沟的整治工作,要依据每回线路的设备能力明确其运行的电流限制值,以保证设备在最大供电能力以下运行,避免电缆沟起火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针对城市电网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考虑2005年的负荷自然增长与新增用户的供电需求,局部地区仍有可能出现过载。因此必须预先做好夏季负荷高峰到来时的负荷需求侧管理。
(2)要结合基建、技改工程对卡口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换。
针对2003年先锋变电站电缆沟起火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对湖北省变电站出线电缆沟的整治工作。
要做好配网运行维护工作:10kVCT卡口要及时更换;0kV各线段负荷分配不均衡要及时调整;配变三相电流要进行测量,不平衡的要及时调整;要加强对低压网的中性线及重复接地的维护。
(6)争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来支持电力项目建设,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缩短周期。
每年迎峰度夏期间,要加强组织领导,合理安精心调度,制定紧急事故预案,督促工作落实。成立迎峰度夏领导小组,组织指挥电网事故处理及应急处理工作,对应峰度夏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对应措施的准备工作。及时通报协调事故处理及应急进展情况;安排迎峰度夏值班及后勤保障;统一对外宣传和对社会发布电力信息。
要研究进一步增强电网设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不断积累气象资料,确定设备运行的特殊微气象区段,从源头着手,特别是要从设计入手,切实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增强设备抵御恶劣气象条件的能力。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技术监控工作,要重点对雷害区、山体滑坡区、污秽区、地矿区、洪水区、舞动区、树障、房屋、交叉跨越等危险源加强巡视,并对其进行技术分析,掌握其规律,再通过技改等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每次事故的原因,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含管理措施)。
本文关键字:变压器 变频器基础,变频技术 - 变频器基础
上一篇:浅析箱式变压器基础设计中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