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危急跳闸装置(ETS)检修规程
点击数:7247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1:5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汽轮机危急跳闸装置(ETS)检修规程
ETS即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Emergency Trip System)。当汽机故障以及发电机跳闸、锅炉主燃料跳闸时,它能自动启动关断回路快速关闭进汽阀(各主汽阀、调节阀)。本ETS由机械-液压、电气-液压二种方式构成。即故障的检测可采用机械、电气二种方式。但进汽阀的关闭最终总有赖于液压调节保安系统。
作用:是用作汽轮发电机组在危急情况下的保护。
6.1.1 ETS监视保护的内容
6.1.1.1 超速保护
6.1.1.2 轴向位移保护
6.1.1.3 润滑油压低保护
6.1.1.4 轴振动动保护
6.1.1.5 凝汽器真空低保护
6.1.1.7 发电机动作保护。
6.1.1.6 其他保护:由本体保护系统来的遥控停机项目:锅炉MFT,发电机内部故障,505直流电源消失,#1-#8轴振大Ⅱ值,发电机主油开关跳闸等。
6.1.2 ETS的组成及原理
ETS系统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6.1.2.1 危急遮断油路
危急遮断油路与阀门伺服执行机构一起,构成ETS的执行机构。它分为AST油路和OPC油路,两者之间用一逆止阀相连,AST油路与高、中压主汽门油路相连,OPC油路与高、中压调节阀相连,另外,机械超速遮断系统经隔膜阀与AST油路发生连系。动作时隔膜阀动作排油,使AST泄压 ,关闭所有主汽门和调节阀门。遮断停机。
OPC油路主要用于防止汽轮机超速,避免危急遮断。OPC动作油路失压时,使高中压调节阀关闭,使转速恢复额定值由于逆止阀的作用AST不会泄压,高中压主汽阀均不关闭,由调节阀控制转速。AST油路主要用于危急情况下的自动泄压停机,当机组转速、油压、真空等超过允许值时,AST电磁阀动作打开,AST和OPC 油路相继失压而关闭汽门停机。
6.1.2.2危急遮断控制块
危急遮断控制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在危急遮断电气柜和AST油路与OPC油路之间提供接口,为了安全、为了试验目的,AST电磁阀被设计成双通道,即两套并联工作。通道1包括20-1/AST和20-3/AST,通道2包括20-2/AST和20-4/AST电磁阀。当任一停机条件具备时,打开所有的AST电磁阀以实现遮断停机。
6.1.2.3危急遮断电气柜
危急遮断电气柜主要部件如下:电源组件、逻辑控制模块、继电器板、超速组件。
1)电源组件由两个直流24V电源组成。
2)逻辑控制模块由输入模块C200-IA222,输出模 块C200-OC24和可编程控制器组成。
3)继电器板包括电源监视继电器,跳闸输出继电器。
4)超速组件包括两块转速表及两只磁阻探头。
5) 危急遮断试验操作盘及ETS操作使用说明
6.1.5 本机组汽轮机ETS电气遮断信号如下:
6.1.5.1 主控室手动停机按钮;
1) 超速:当汽机转速升至3360r/min及以上时,TSI中超速监视通道各自的超速继电器动作进行三取二处理后,输出接点在ETS中给出遮断信号;
2) 润滑油压低:当润滑油路油压P≤0.0392MPa (如前所述,压力开关的设定值为P≤0.0392MPa)时,低润滑油压遮断装置中代号为PSA4~PSA6的三只压力开关复位,三个闭合的常闭接点在ETS中进行三取二处理后给出遮断信号;
3) 真空低:当凝汽器压力P≥-60KPa时,凝汽器低真空遮断器中的三个代号为PSB2~PSB4的真空开关动作,三个闭合的常开接点在ETS中进行三取二处理后给出遮断信号;
4) 轴向位移过大:当机组的轴相对推力轴承的位移增大时(≥1.2mm或≤-1.65mm本机推力轴承的工作瓦装在电机侧,故轴朝电机侧窜动定义为正轴向位移,轴朝汽机机头侧窜动定义为负轴向位移),其轴向位移危险继电器吸合,常开接点用作遮断信号;
5) 锅炉主燃料故障、发电机故障、电气故障;这些信号都应使汽机遮断。前者信号由锅炉厂提供,后者信号由电机厂提供;
7)胀差过大:当高中压胀差≥+7mm或≤-5mm或者低压胀差≥+15mm时胀差过大危险继电器吸合,常开接点用作遮断信号。
8) 瓦振超限:任一通道的瓦振≥80μm时,相应监测器通道中的危险继电器动作,输出危险报警信号, 用作遮断信号。
9)轴振超限: 任一通道的轴振≥0.25mm时,相应监测器通道中的危险继电器动作,输出危险报警信号, 用作遮断信号。
10)505故障跳闸:它是DEH厂家提供的汽机遮断信号(它包括DEH监测到汽机超速、DEH转速信号故障等)输出停机开关量给遮断汽机。
6.1.6 试验:
6.1.6.1机械超速试验
1) ETS正常工作时,ETS控制柜上的两块转速表的保护值为3360转/分(固定),报警值要设定在3300转/分(可调);
2) 做机械超速试验前,推荐用户按通道试验的方法对ETS的两个转速通道做一次在线试验,以确认转速通道无故障;然后再将ETS控制柜上的两块转速表的报警值抬高到 3400转/分,以确保机械超速试验能够进行;此时的报警值3400转/分为机械超速万一失灵的后备保护,该保护不受钥匙开关控制,直通ETS转速通道引起跳闸,以防打闸不及可能引起的超速事故发生;
3) 做机械超速试验时,将ETS操作盘上的钥匙开关拨到禁止位置;
4) 做完机械超速试验,要将钥匙开关回拨到投入位置;
5) 做完机械超速试验,更要注意不要忘记将ETS控制柜上的两块转速表的报警值恢复到3300转/分。
6.1.6.2 注意事项
1) 除试灯LAMP TEST按钮外,ETS操作盘上的其它按钮只能在对ETS系统进行通道试验时才用。
2) 通道只能在系统允许挂闸且挂上闸后进行;并且要遵循通道试验的步骤进行。
3) ETS操作盘上的任一试验项按钮被按下,再按复位试验跳闸RESET TEST TRIP按钮,其作用等同于按下主控台上的复位(电气挂闸)按钮,这在系统不允许复位时,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事故,故在系统不允许复位时禁止此操作。
4) 机组停运后,ETS操作盘上的指示灯有时会不停闪动,若长时间不用 ETS系统,要将ETS控制柜停电维护,以保护其内部PLC的触点寿命;需要再投入ETS时,通电后注意不要忘记将ETS控制柜上的两块转速表的报警值重新整定到3300转/分(开机隐含值为3150转/分);
5) 用户使用的ETS系统与以前的相比,它保留了原来的全部优点,并综合进去了其他用户的许多宝贵意见;它具有以前系统不具备的故障首出锁存、转速记忆、通道故障指示和3400转/分机械超速失灵后备保护等功能,特别方便用户用于事故分析,故ETS保护跳闸后,要在查清并记录事故原因后再复位(挂闸),以免丢失有用的信息。
6.1.7 E TS跳机保护试验,
6.1.7.1 试验前的准备:
1) 确认ETS跳机试验盘所有灯都不亮;
2) 确认ETS跳机试验盘#1#2通道选择开关均在“断开”位置;
3) 按下“灯光试验”按钮并保持,盘上所有灯亮,放开“灯光试验”按钮盘上所有灯灭。
6.1.7.2 EH低油压保护试验:
1) 将#1试验选择开关置“低EH油压”位置,试验通道AST#1亮;
2) 按下“试验跳闸”按钮并保持检查低EH油压#1#3及“跳闸通道”。
3) 放开“试验跳闸”按钮,低EH油压#1#3灯灭;
4) 按“试验复位”按钮,“跳闸通道”AST#1灯灭。
5)将#1试验选择开关打至“断开”位置,试验通道#1灯灭,试验结束;
6) 做#2跳闸通道试验,应操作#2试验选择开关。
6.1.7.3 用同样的方法做“低润滑油压”、“低真空”等试验步骤同上,只是做试验时,将选择外开关置向相应位置。
6.1.8 检修标准
6.1.8.1 压力开关接点阻值符合要求、电缆绝缘大于20兆欧,现场接线工艺标准符合规程要求,现场标志清晰正确,各项保护功能试验正常。
6.1.9检修项目:
6.1.9.1--次元件检查:
1)压力开关外壳有无损坏,铭牌是否齐全。
2)连接压力开关的管路有无损坏,泄漏现象。
6.1.9..2线路检查:
1)线路的绝缘检查,500V兆欧表测量阻值不应低于5兆欧。
2)对ETS盘到就地接线进行检查,接线是否按图纸要求。
3)盘内线检查,端子排不应松动,接线应准确、牢固、美观。
4)机柜出的接线端子排应标记清晰准确,接线方头标示完整准确,包括设备上配线的方头也应齐全,机柜内应有准确的端子出线图。
6.5.30 日常维护项目
表6.2.30.1是模件的日常维护清单。该表根据指定的维护间隔,按组列出了维护任务。表中的某些任务是解释性的,有关进一步的说明请看后面的日常维护步骤。
表6.2.30.1
模件的日常维护清单
任 务
时间间隔(个月)
检查机柜的空气过滤器。必要时进行清扫或更换。在灰尘恶劣的环境中应增加检查空气过滤器的次数
3
检查机柜和主控制器模件中的灰尘,必要时使用抗静电真空吸尘器进行清扫
3
检查机柜中主控制器模件的信号、电源和地的连接,确保它们可靠,见日常维护步骤
3
检查主控制器电路板,尤其注意对电源接点和板边连接器的检查,必要时进行清扫工作,见日常维护步骤
12
6.2.30.2 电源测试
1)应检查电源输人电压等级是否正确,电源熔丝及接地是否良好。
2)在电源空载状态下,应测定电源输出电压是否符合制造厂规定要求。如不符合,应进行调整。
3)应检查开关、接插件是否设置正确。
6.2.30.3 冷却风扇检查
应运转正常,无杂音。
6.2.30.4 电缆检查
检查站各部分之间连接电缆、接线是否正确、牢固。
6.2.30.5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维护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诊断测试程序能判断操作站、工程师站是否有故障。在站初次投运或出现故障时 (如光盘、软盘、硬盘、监视器、主板、总线、内存、通信器等),维护人员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诊断。在站出现软故障或在线诊断时,利用终端、记录、保存诊断过程和有关数据,寻找故障点、分析故障原因。
1) 工程师站日常维护
技术要求。
a、系统时间:各站统一,显示正确。
b、系统点目录:唯一性,正确性。
c、各种组态图能正常调人,修改,调试,下载,安全运行。
d、点信息:修改功能正常。
设备检查。
a、检查主机、CRT、UPS、键盘及鼠标、打印机及通信电缆己正确连接。
b、各设备送电正常,电源为22OVAC,50HZ。
c、工程师站环境清洁,温度在20~28℃之间。
d、键盘及鼠标功能正常。
系统状态检查。
a、CRT画面稳定,图标齐全,排列正确。
b、各菜单齐全,功能正常。
c、各工作站状态显示正常。
d、各站的通信正常。
系统基本功能的检查。
a、在线、离线修改组态图及其下载功能正常。
b、动态显示功能正常。
c、过程监视和控制功能正常。
d、报警管理功能正常。
e、系统诊断功能正常。
f、数据采集和报表功能正常。
工程师站的维护。
a、密码的修改,定期修改密码且做好记录。
b、定期备份工程师站内容。
c、测试网络的运行状况,对不正确的状态及时修复。
2) 操作员站日常维护
一般性检查。
a、主机、CRT、UPS等设备清灰,标签完整清晰。
b、电缆走线美观,无积灰。
c、操作台面无灰尘,柜子门完整,密封良好。
d、键盘及鼠标卫生良好,按键操作灵活。
主机检查。
a、主机外观完整,清洁。
b、冷却风扇无积灰,运转正常无异音。
c、主机卡件卫生清洁,各接插件连接牢固,电缆走线紧凑,螺丝无松动,标志清晰。
d、主机各功能指示灯显示正常、清晰,电源开关动作良好。
电源电缆绝缘检查:用5OOVMΩ表测线问及对地绝缘,绝缘电阻应大于2OMΩ。
系统功能检查。
a、通信功能检查,与系统通信正常,显示时间与系统同步。
b、鼠标操作灵活可靠。
c、画面菜单功能正常,报警图,趋势图显示功能正常。能反映实际参数的变化。
操作员站的维护。
a、定期对各操作员站进行卫生清理。
b、定期查看各站运行状态并做好记录。
c、定期检查系统时间并校正。
d、定期查看打印机工作状态及打印质量。
e、检查各CRT的图像色彩及尺寸是否异常。
6.2.30.6 软件维护
1) 操作系统检查
a)检查各计算机应无异常和异声,计算机显示画面及自检过程应无出错信息提示,否则予以处理。
b)通常操作系统上电自启,整个启动过程应无异常,无出错信息提示。对于操作系统启动时提示错误并自动修复后,应重新正常停机并启动操作系统一次,检查错误是否完全修复,否则应考虑备份恢复或重新安装。
c)启动操作系统后,若有可能,应关闭所有文件,启动磁盘检测和修复程序,对磁盘错误进行检测修复。
d)检查并校正系统日期和时间。
e)搜索并删除系统中的临时文件,清空回收站。对于不具备数据文件自动清除功能的各工作站,应对无用的数据文件进行手工清理。
f)检查各用户权限、账号口令等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检查各设备和/或文件、文件夹的共享或存取权限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
g)检查硬盘剩余空间大小,应留有一定的空余容量。若有可能,应启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优化硬盘。若有必要,则备份该磁盘或卷的全部内容,然后将其格式化,再从备份中恢复该磁盘或卷的全部内容。
2) 应用软件及其完整性检查
a)在DCS系统逻辑修改等工作完成后,再次进行软件备份。
b)启动计算机系统自身监控、查错、自诊断软件,检查其功能,应符合生产厂要求。
c)检查存储设备应有一定的容量储备。
d)启动应用系统软件应无异常,无出错信息提示。对于上电自启的系统,此过程在操作系统启动后自动进行。
e)根据生产厂提供的软件列表,检查核对应用软件应完整。
f)根据系统启动情况检查,确认软件系统的完整性。
g)分别启动各工作站的其他应用软件,应无出错报警。
h)使用提供的实用程序工具,扫描并检查软件系统的完整性。
3) 权限设置检查
a)检查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其他功能站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
b)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
c)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端口服务设置,关闭不使用的端口服务。
4) 数据库检查
a)检查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应正确,应符合管理和数据安全要求。
b)对数据库进行探寻,检查各数据库的有关信息应正确,各数据库或表的空间使用状况,应保留不小于25%的空余空间,磁盘的可用空间应不小于50%。
c)检查数据库日志记录,若己满,则应进行清除或立即备份数据库。
本文关键字:汽轮机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