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安全监视仪表(TSI)检修规程
点击数:762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2:5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汽轮机安全监视仪表(TSI)检修规程
6.3.1概述
随着发电厂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安全生产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型发电机组要求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在电厂机组中,检测和保护系统(TSI)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电能质量,还能降低发电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并为大型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TSI系统能连续地检测汽轮机的各种重要参数,例如:可对转速、转速保护、轴振、瓦振、轴位移、胀差、 等参数进行检测帮助运行人员判明机器故障,使机器能在不正常工作引起的严重损害前遮断汽轮发电机组,保护机组安全。另外,TSI监测信息提供了平衡和在线诊断数据,维护人员可通过诊断数据的帮助,分离可能的机器故障,减少维修时间,TSI还能帮助提出机器预测维修方案,预测维修信息能推测出旋转机械的维修需要,使机器维修更有计划性,其结果减少了维修费用及提高了汽轮机组的可用率。
TSI的组成、原理及功能:
因为TSI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及智能板件组成。首先应该知道传感器是将机械振动量、位移、转速转换为电量的机电转换装置。根据传感器的性能和测试对象的要求,利用电涡流传感器对12MW汽轮机的转速、轴位移、轴振动、胀差进行测量,利用速度传感器对盖振进行测量,利用线形可变差动变压器(LVDT)对热膨胀进行测量。
6.3.1.1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是通过传感器端部线圈与被测物体(导电体)间的间隙变化来测物体的振动和静位移的。在传感器的端部有一线圈,线圈通以频率较高(一般为1MHZ-2MHZ)的交变电压,当线圈平面靠近某一导体面时,由于线圈磁通链穿过导体,使导体的表面层感应出一涡流ie,而ie所形成的磁通链又穿过原线圈,这样原线圈与涡流“线圈”形成了有一定耦合的互感、耦合系数的大小又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及导体的材料有关,当材料给定时,耦合系数K与距离d有关,k=k(d),距离d增加,耦合减弱,k值减少,使等效电感增加,因此,测定等效电感的变化,也就间接测定d的变化。由于,探头输出电压是一调幅信号,需检波,才能得到间隙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波形,而且,传感器还需高频振荡源,因此,涡流传感器还需加一测量线路(前置器),从前置器输出电压正比于间隙电压,它可分为两部分:一为直流电压,对应于平均间隙(或初始间隙),一为交流电压,对应于振动间隙。
6.3.1.2 速度传感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个惯性质量和移动壳体,传感器有一个永久磁铁,它被固定在传感器壳体上,围绕着磁铁是一个惯性质量线圈,通过弹簧连在壳体上。线圈在磁场中作直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与线圈运动的线速度(即:机壳的速度)成正比。
6.3.1.3 LVDT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互感现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变压器。
6.3.1.4 智能板件
各种测量板件接受相应传感器的电量信号后进行整形、计算、逻辑处理等以后,显示出精确、直观的监测数据和报警指示。输出标准的模拟量信号和继电器接点。智能板件可对传感器联线和自身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具有计算机通讯接口,可对测量范围和逻辑输出进行组态,具有缓冲传感器信号输出等功能。
6.3.1.5 测点及传感器安装位置介绍
根据我厂机组的具体情况,下面就各测点进行详细说明:本系统汽轮机轴系电气监视保护采用XXX公司的计算机监测系统,其中转速测点8点、胀差1点、 轴位移2点、轴振动XY方向各5点、偏心1点。经TSI本体监测系统进行信号整定、转换后输出一路4-20mADC模拟量信号进入DEH系统,一路0-10VDC信号进入DCS系统,同时,各自输出两路接点信号(报警、停机)分别进入ETS 系统用于汽轮机保护停机。
6.3.1.6转速及零转速
机器转速的测量,长期以来已成为一项必须进行的标准程序,转速值显示是汽轮机开车、停车以及稳定运行的重要参数,并且振动值与机器转速的相关性对最终分析机器性能十分重要。例如:在机器停车过程中,转速突然下降,会意味着机器内部存在着大面积的金属摩碰。而零转速是预先设定的轴旋转速度,系统停车或维修时,当机器转速达到零转速设置点,继电器触点动作,使盘车齿轮啮合,使轴持续慢速旋转,来防止轴产生弯曲,以避免在开车中由于轴弯曲对机器造成损坏。125MW转速测量链由装于前箱正对60齿盘的涡流传感器和前置器组成,当机器旋转时,齿盘的齿顶和齿底经过探头,探头将周期地改变输出信号,即脉冲信号,板件接收到此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显示,与设定值比较后,驱动继电器接点输出。零转速设定值小于4rpm.
转速=脉冲频率(f)/齿数(z)X60(rpm)
本文关键字:仪表 汽轮机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