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硫下海岗位操作法
点击数:764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6:2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液硫下海岗位操作法
1 岗位任务
1.1 本岗位负责液体硫磺的卸车、储存、卸池转输、装船全过程的操作与计量。
1.2 完成岗位辖区内所有设施、设备、仪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1.3 完成本岗位的各类台帐报表、生产数据填写与记录。
1.4 严格执行公司、部颁布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1.5 严格执行防火、防爆、防静电规定及其它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2 岗位管辖范围
2.1 液硫池、罐及相配套卸车、装船设施。
2.2 液硫卸车、装船所有工艺管线。
2.3 系统所有蒸汽管线、阀门。
2.4 液硫系统所有仪表。
3 工艺流程图
4 开工
4.1 准备工作
4.1.1 卸液硫前对伴热系统进行全面试通蒸汽,检查疏水泄漏及堵塞现象,包括液下泵伴热与水冷却。
4.1.2 卸液硫前应请质检中心对罐、池进行检查确认,并封闭好人孔。
4.1.3 联系仪控部确认池、罐液位计、温度计完好,具备投用条件。
4.1.4 现场检修尾项与“三查四定”问题,影响液硫装卸和运行的内容整改完毕,相关专业进行确认。
4.1.5 装卸前一天完成封池、封罐。
4.1.6 液硫进池、罐前一天,投运池、罐伴热设施预热,预热终点温度控制在130℃至150℃(空气温度),升温速率在10℃~20℃/小时。注:在原液硫罐内有液硫时,罐内液硫温度必须达到128℃以上时方可向罐内进液硫。
4.2 液硫卸车操作
4.2.1 检查池内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并做好记录。
4.2.2 检查池内液位,记录液位计读数,并计量确认,做好记录。
4.2.3 指挥车辆进入正常卸车位置。
4.2.4 配合押车人员做好接管工作。
4.2.5 上述工作完毕后,通知押车人员开阀卸液硫。
4.2.6 卸车期间做好池内液位动态监测。
4.2.7 卸车完毕,做好计量工作。
4.2.8 液硫入池后,及时调整加热的供热量,把池内液硫温度控制在130℃~150℃范围。
4.3 罐、池内液硫转输操作
4.3.1 池向罐转输操作
① 检查液下泵是否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② 检查工艺管线伴热情况,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③ 检查罐、池温度与液位,并做好记录。
④ 改好泵至罐流程。
⑤ 启动泵向罐内转输,注意池、罐内动态液位监测。
⑥ 转输完毕,吹尽泵→罐管线,关闭夹套伴热。
4.3.2 罐向池输转操作
① 检查罐、池温度与液位做好记录,确认达到工艺要求。
② 检查工艺管线伴热状态,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③ 改好罐→池流程。转输期间注意罐、池内动态液位监测。
④ 转输完毕恢复流程,做好罐、池计量,做好记录。
⑤ 罐池间输转阀挂《禁动牌》,作业时必须班长同意方可开启。
4.4 液硫装船操作
4.4.1 确认池内液硫温度和工艺管线伴热达到工艺要求,检查液下泵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4.4.2 池、罐内液硫总量达到1350~1450吨时,具备装船条件。
4.4.3 确认压缩空气压力必须在0.4Mpa~0.5Mpa,蒸汽压力必须在0.4Mpa~0.6Mpa。
4.4.4 船只靠泊(参照码头岗位操作法),叫船方卸开二头二块法兰盖,确认进舱管线畅通,并检测甲板上进舱管线内表温度必须达到125℃以上,上法兰盖。
4.4.5 接管前用蒸汽预热软管5~10分钟,见无凝结水为止,预热后,用压缩风扫尽软管内残留余汽和冷凝水。
4.4.6 配合船方接管后,开蒸汽吹扫甲板进舱管线,从船尾到船头五组进舱线逐组扫通。停蒸汽后再用压缩风吹扫2~3分钟,扫尽系统管线内残留余汽。
4.4.7 检查装船管线温度,确保达到工艺要求。
4.4.8 上述工作完毕,开装船作业票,改好流程,叫船方在装船条件确认单上签字确认,码头有关岗位人员签字确认。
4.4.9 启动装船泵。
4.4.10 装船量达到总量60%时,通知船方,留出15立方顶线用空舱量。
4.4.11 装船完毕,关闭阀门,用压缩空气吹扫装船软管和泵出口线,待装船主干线吹扫完后,最后往船尾仓管线每组吹扫一次,确认畅通后(见汽后)吹2~3分钟。
4.4.12 做好装船计量工作。
4.4.13 恢复装船前流程,关闭套管伴热。
4.5 液硫计量
4.5.1 卸车计量
① 液硫卸车入池内,每卸一车计量一次,每天最后一车用人工检尺计量(其它车用仪表计量)。每车计量情况在液硫收付报表上反映,其中“核对量”为过磅单上的量,如连续二车同向误差超过2吨,要查找原因。一般情况下不容许边卸液硫边倒罐,即不容许液硫池边收边付,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领导同意才准边收边付。
② 当天液硫卸车完毕,当班岗位人员要将该天收到的液硫总量与过磅单总量核对,如误差超过2%要查找原因,核对完毕后在报表备注栏内注明“总量核对盈(亏)数量”。
③ 当天液硫卸车完毕,当班岗位人员要将该天总卸车数及量与二部汽车衡磅站核对,核对后在相应报表的备注栏上注明“与二部核对准确”,如核对有误,要及时查找原因并汇报。
4.5.2 转输计量
① 当液硫池液位近安高或因其它原因液硫池需向罐内转输或罐向池转输时,要分别对罐、池做好计量。
② 池向罐转输时必须对池人工检前后尺计量。
③ 最后一次池向罐转输完后当班应将码头至罐管线进行吹扫。
④ 罐、池收油量与付油量如差异大要及时查找原因。
4.5.3 出厂计量
① 液硫池出厂计量前后尺必须以人工检尺为准,液硫罐出厂计量前后尺以仪表为准。所有出厂前后尺、温应与船方共同检测。
② 液硫装船停泵后要将码头至罐管线进行吹扫,吹扫完毕液位稳定(至少40分钟)后再对罐、池进行计量。
③ 液硫出厂总量为液硫池付出量和液硫罐付出量之和。
4.5.4 日常计量
当班岗位每班要将“不动罐尺”仪表读数记录于库存报表内,发现异常及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汇报。其它方面仍按部有关计量制度执行。
4.5.5 注意事项
① 液硫池温度取卸车边与检尺边二点温度显示的平均值,液硫罐温度取浸没点温度的平均值。
② 液硫池需人工检尺的与仪表液位做好核对并在核对本上记录。
4.6 机泵(液下泵)操作
4.6.1 启动前准备工作
① 检查轴承箱内润滑脂情况,润滑脂应为轴承腔容器的二分之一左右。
② 打开机泵夹套蒸汽伴热,检查回水情况。
③ 打开轴承箱冷却阀,检查出水情况。
④ 对机泵盘车确认,首次启动泵和检修后开泵前要求电动机泵检查机泵旋转方向,禁止反转。
4.6.2 运行
① 全关出口阀,启动机泵。
② 当出口压力表指示值达到额定压力(估算值为0.27Mpa)时缓慢打开出口阀。
③ 检查机泵运行情况,若发现机泵噪声、轴承振动大、温度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泵查找原因。
④ 付油结束,缓慢关闭出口阀,至全部关闭后停泵。
⑤ 关闭机泵夹套伴热蒸汽,及轴承箱水冷却阀。
⑥ 若生产要求两泵并联运行,必须在一泵运行正常后再开启另一台泵。在第二台泵启动前要求关小第一台泵的出口阀,控制出口压力表视值≯0.27Mpa(估算值)。
5 正常操作及主要工艺指标
5.1 主要工艺指标
5.1.1 液硫池、罐安全高度及最低液位
项目
单位
液硫罐
液硫池
安全高度
mm
4500
2700
最低液位
mm
600
450
5.1.2 池、罐储存、转输、装船、卸车温度
项目
单位
储存
转输
卸车
装船
液硫池温度
℃
140±10
140±10
140±10
140±10
液硫罐温度
℃
140±10
140±10
140±10
140±10
5.2 正常操作
5.2.1 现场监控每二小时记录池、罐温度与液位于交接班日志中。
5.2.2 岗位人员每二小时巡检一次,检查液位、温度、伴热、疏水、泄漏等情况。
5.2.3 对液下泵的正常维护工作按机泵维护标准执行。
6 停工
6.1 液硫池停工操作
6.1.1 液硫池低液位时正常停工,则关闭池内加热器蒸汽入口阀,待其自然降温。
6.1.2 待池内温度接近大气温度时,用水枪对池内进行喷雾降尘。
6.1.3 对池内进行含氧量和测爆分析,合格后联系工贸公司清池。
6.1.4 清池期间要不停地用水枪进行除尘,以防止粉尘爆炸。
6.1.5 清除硫磺及时联系公司有关部门拉走。
6.1.6 非正常停工则按事故应急预案程序操作。
6.2 液硫罐停工操作
6.2.1 液硫罐至低液位关闭液硫罐进出阀,然后关闭液硫罐加热管给汽阀。
6.2.2 待罐内温度接近大气温度时,用水枪对罐内进行喷雾降尘。
6.2.3 对罐内进行含氧量和测爆分析,合格后联系工贸公司清池。
6.2.4 清罐期间要不停地用水枪进行除尘,以防止粉尘爆炸。
6.2.5 清除硫磺及时联系公司有关部门拉走。
6.2.6 检查液硫罐罐区顶通气孔通气保持良好。
6.3 系统停工操作
6.3.1 停汽前首先吹净所有液硫管线。
6.3.2 根据吹扫情况,逐只关闭液硫系统阀门。
6.3.3 分段关闭夹套伴热系统蒸汽。
6.3.4 放净吹扫系统压缩空气,放净空气包内冷凝水。
6.3.5 切断电源。关闭蒸汽总阀。
7 异常现象及事故的判断、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7.1 常见机泵故障排除
故障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