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油试验程序
点击数:778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1:3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绝缘油试验程序
14.1 试验目的
检查绝缘油是否存在劣化或污染,并判断设备内部是否存在潜伏性故障。
14.2 取油样
a)试样瓶要用洗衣粉等洗干净,用洁净水冲洗数次,烘干;
b)取油时油瓶及油的温度要高于或等于周围气温;
c)要在相对湿度低于75%的干燥天气下取油;
d)打开放油阀后,先放掉污油,然后用放出的干净油冲洗油瓶2次;
e)简化试验油样无特殊要求时取油量为1000ml,将油样注入油瓶,塞紧瓶口;色谱分析、含水量、含气量油样用100ml玻璃注射器密封取样80ml。
f)在瓶外贴上标签,注明何时、何处、何设备(何相)。
14.3 电气强度试验
14.3.1 试验方法
使用成套绝缘油耐压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14.3.2 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a) 试验条件:室温应在15~35℃,相对湿度不高于75%;
b) 清洗油杯:将油杯冲洗干净并烘干,电极表面有烧伤痕迹的不可再用,将电极距离调好为2.5mm;
c) 油样处理:油样应在实验室放置一段时间,使其温度与实验室温度接近;
d) 油杯注油:先用油样将油杯和电极冲洗两、三次,然后将油沿着杯壁徐徐注入油杯,尽可能不要产生气泡,然后盖上玻璃罩,静置10min;
e)加压试验:按试验装置操作说明书进行试验,记录击穿电压。每次击穿后要对电极间的油进行充分的搅拌,并静置5min后再重复试验;
f)数据处理:重复试验5次,取平均值作为油的击穿电压。
14.4 tgδ测量
14.4.1 测量设备
绝缘油的tgδ测量应采用专用的恒温电极杯和分辨率不小于0.01%的交流电桥进行测量。
14.4.2 测量步骤
a)清洗油杯:用清洁剂清洗油杯并烘干,要求空杯的tgδ值小于0.01%;
b)注油:先用被试油冲洗油杯两、三次,再注入被试油,静置10min以上,使油中汽泡逸出;
c)将被试油样加热到90℃,测量tgδ值。试验时的电场强度为300~1000V/mm。对电极间隙为2mm的试验油杯,试验电压应为600~3000V。
14.5 酸值测定
14.5.1 试验方法
采用BTB(溴百里香酚蓝)法。
14.5.2 试验步骤
a) 用锥形瓶称取试油8~10g;
b) 加入50ml无水乙醇,装上回流冷凝器,水浴加热回流5min,取下锥形瓶加入0.2ml(BTB)指示剂,趁热以0.02~0.05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蓝绿色,记下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毫升数(V1);
c) 取50ml无水乙醇按上述步骤进行空白试验, 记下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毫升数(V0)。
14.5.3 结果计算
X=[(V1-V0)*56.1*C]/G
其中:X—试油的酸值,mgKOH/g;
C—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mol/L;
G—试油的重量,g。
14.6 闪点测定
14.6.1 试验方法
闭口杯法。
14.6.2 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a) 试验条件:闪点仪应放在避风和较暗的地方;
b) 清洗油杯:将油杯清洗干净并烘干;
c) 将试油注入油杯至刻度线,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或电子测温装置的测温元件);
d) 点燃点火器,并调节火焰到接近球型;
e)接通加热电源,使温度均匀上升,并不断搅拌;到预计闪点前40℃时,调节加热速度,使升温速度控制在2~3℃/min;
f)到达预期闪点前10℃时,每经2℃进行点火试验,点火时,使火焰在0.5秒内降到杯上蒸气空间,停留1秒后迅速回到原位,在点火过程中要停止搅拌。
g)油样闪燃(兰色火焰)后,立即记录温度计(或电子测温装置)的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
14.7 水溶性酸的测定
14.7.1 试验方法
比色法或酸度计法。
14.7.2 比色法试验步骤
a) 量取50ml试油于250ml锥形瓶内,加入等体积预先煮沸过的蒸馏水,加热(禁用明火)至70~80℃,并在此温度下摇动5min;
b):将锥形瓶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内,待分层并冷却到室温后,取10ml水抽出液加入比色管,同时加入0.25ml溴甲酚绿指示剂(当油的PH大于5.4时,采用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放入比色盒与预先配好的相应标准色阶进行比色,记录其PH值。
c) 注意事项:指示剂和标准色阶的配制参照GB7598-87,其有效期为3个月。
14.7.3 酸度计法试验步骤
a) 量取50~70ml试油于250ml锥形瓶内,加入等体积预先煮沸过的蒸馏水,加热(禁用明火)至70~80℃,并在此温度下摇动5min;
b):将锥形瓶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内,待分层并冷却到室温后,往50ml烧杯中注入含油污的30~40ml水抽出液,用定位好的酸度计测定其PH值。
c) 注意事项:玻璃电极使用前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以上方能使用。
14.8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14.8.1 试验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法。
14.8.2 试验步骤
a) 脱气:将100ml玻璃注射器中的油样调节到40ml,注入5ml氮气后,放入自动震荡脱气装置,50℃下恒温震荡20min后静止10min,然后迅速将平衡气转移到5ml玻璃注射器中,记下气体体积;
b) 色谱仪标定:按气相色谱仪使用要求开机并调整到备用状态,用定量注射器吸取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标定;
c) 样品分析:用定量注射器吸取平衡气迅速进样,记录色谱分析谱图,积分后按外标法进行计算;
d)故障诊断:按三比值法对故障进行诊断;
e)注意事项:在气体转移、进样过程中要防止其它气体混入;热导检测器通电时要保证载气的供应,防止烧毁。
14.9 油中水分测定
14.9.1 试验方法
采用库仑法。
14.9.2 试验步骤
a) 打开库仑仪电源及搅拌器,电解电解液残存的水分,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b) 按下启动按扭,用0.5μl注射器量取0.1μl蒸馏水,从进样口注入电解池,进行校正,误差不应超过±0.5%;
c) 用1ml注射器取试油,在排掉,冲洗三次后准确量取1ml试油;
d)按下启动按扭,将试油从进样口注入电解池,仪器将自动电解至终点,记下显示数字。同一试验至少重复二次以上,取平均值。
14.10 油中含气量测定
14.10.1 试验方法
采用真空压差法。
14.10.2 试验步骤
a) 将玻璃注射器中的油样用乳胶管密封连接,并使油样充满进样连接管内的空间;
b) 开启真空泵对脱气室进行抽真空,并用火花检漏仪检查脱气室的真空度到合格(呈蓝紫色);
c) 调节进油阀开度,使试油以1~3滴/s的速度滴入。
d) 进样25ml左右后,关闭进样阀,当脱气室内的进油口不再有油滴下时,立即读取U型管所示压差值,并同时记录脱气室的温度及室温。
e) 查表求出该油样的含气量。同一试验至少重复二次以上,取平均值。
14.11 油界面张力测定
14.11.1 试验方法
采用圆环法。
14.11.2试验步骤
a) 测定油样25℃下的密度;
b) 把50~75ml蒸馏水倒入清洗过的试样杯中,将试样杯放到界面张力仪的试样座上,把清洗过的圆环挂在界面张力仪上。调节使圆环浸入水下不超过6mm;
c) 漫漫降低试样座,当环上水膜破裂时,读出张力数值,其值应在71~72mN/m,否则要调整张力仪。
d) 张力仪调整完成后,升高可调试样座,使圆环浸入蒸馏水中5mm深度,在蒸馏水上漫漫倒入已调至25±1℃过滤后油样至10mm高度;
e) 静止30±1s,漫漫降低试样座,记录圆环从界面拉脱时的张力值。同一试验至少重复二次以上,取平均值。
15 六氟化硫气体湿度测量
15.1 测量目的
检查设备内部的六氟化硫气体是否存在受潮现象。
15.2 测量方法
仪器分析法
15.3 测量步骤
a) 采用聚四氟管或不锈钢管把湿度测试仪与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取样口密封连接;
b)打开湿度仪电源,按仪器要求调节合适的气体流量,按下测量开关,待数据稳定后记录测试结果;
c)套管外表以及末屏小套管应擦拭干净。
15.4 注意事项
a) 连接管路应严密,无漏气;
b)测量结束后恢复好设备接口螺冒,防止泄露;
c)测量时环境湿度应小于80%。
本文关键字:程序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