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工艺要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技术标准 正文
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技术标准

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技术标准

点击数:7726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6:2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工艺要求
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技术标准
   第140条  矿井提升系统设备的安装测量,必须保证设备本身及其有关建(构)筑物的相对几何关系正确,测设与标定测量的精度必须与设备安装要求的限差相适合。
   第141条  矿井提升设备安装测量工作,应根据下列设计图纸进行:
   1、提升绞车中心线位置与井筒十字中线的关系图;
   2、井架(塔)基础位置平面图;
   3、井架(塔)基础施工图;
   4、井架(塔)后斜腿基础施工图;
   5、天轮平台平面图;
   6、提升绞车基础施工图;
   7、绞车房基础平面图;
   8、有关井筒装备的设计图纸等。
   第142条  在井架(塔)基础土方工程动工前,应用十字中线点标出基础的中心线和平线,两次标出平线的互差不得超过5mm,与设计高程之差不得超过3mm。在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对此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第143条  安装和检查井架(塔)底坐板梁位置的测量工作,应根据井筒十字中线点和水准基点进行,测量精度须符,合下列要求:
   1、两次测量板梁或框架高程的互差应小于3mm;
   2、两次测量四个角点高差的互差应小于lmm;
   当互差不超限时,可取平均值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标准。
   第144条  用经纬仪向天轮平台或井塔平台上标定井筒十字中线或提升中线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用DJ2级经纬仪进行;
   2、经纬仪到井架(塔)的距离应不大于l00m,视线仰角一般应小于40°;
   3、标定工作须独立进行两次,每次均须用正、倒镜观测,两次标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5mm;
   4、向天轮平台上标定十字中线时,每条线的前后两点应在同一个地面十字中线点上一次标出;
   5、向井塔每层平台上标定十字中线时,每条中线应始终使用同一个地面十字中线点作测站。标定平台上对侧中线点时,可在平台上转设一次仪器,其方法和精度要求同本条第3项,每层平台地坪上标出的中线点应不少于四个,并检测其两十字中线的垂直度,其偏差不应大于±10″。
   第145条  当井塔采用整体浇灌滑动模板施工时,从滑动模板在地面组装开始,就应严格控制其与十字中线的相对位置和水平程度。模板滑动后,每4m应用仪器检查一次,进行沉降观测,并绘制成图。模板的平面位置和水平度应以书面形式交施工技术负责人。
   第146条  安装提升绞车前,应将提升中线和绞车主轴小线标定于现场。标定工作应独立进行两次,两次标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10″。
   在绞车房内,可用U宁钉将提升中线和绞车主轴中线固定在高于绞车设计高度的墙壁上,必要时墙上可预留线孔,以便于中线内外通视。
   标定井筒中心到绞车主轴中心间的距离以及绞车基础高程的误差与设计比较均不得超过±10mm。
   第147条  在绞车已安装好而基座未灌浆前,应配合施工对绞车安装的准确性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测量绞车基座各角点高差;
   2、测量绞车主轴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
   3、测量绞车主轴中心线到井筒十字中线之间的实际距离与设计距离之差;
   4、测量绞车主轴中心偏出设计提升中线的差数;
   5、测量绞车主轴中线与提升中线的垂直程度误差;
   6、测量绞车主轴两端的高差;
   7、根据上述6项测量结果绘制相应图表。
   上述1至5项工作,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J2级的经纬仪、DS3级的水准仪及普通钢尺进行。第6项工作应用DS1级水准仪测量,仪器至主轴两端的距离尽量保持相等。
   第148条  安装第一层罐道梁(基准梁)时,应配合施工人员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用水准仪测量每根罐道梁两端的高差;
   2、检查主中心线到各根罐道梁两端的距离;
   3、检查井筒十字中线到梁上罐道中心位置的距离,以及纵横罐道梁连接处的距离。
   第149条  第一层罐道梁安装好后,应将井口安装罐道梁用的垂线点移设在梁上,并设置卡线板下放2-4条垂线(数目尽量少)直到井底。垂线至罐道梁边缘的距离须㈩钢尺精确丈量,其间距一般应为50-100mm。为使垂线稳定,还应在井底安装两根临时钢梁,将垂线的稳定平面位置用卡线板固定在梁上。若井筒较深,可在垂线中部增设若干卡线板或分段下移,各条垂线固定后,应分别丈量上下垂线问的距离,其相应长度之差不得超过2mm。
   第150条  全井筒的罐道安好后,应在每根罐道附近悬挂垂线,在每层罐梁位置进行罐道竖直程度的测量工作,并按测量结果绘制罐道竖直程度断面图。
   第151条  日常检修时,矿井提升设备安装准确性的检查测量,可参照第191—201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节  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第152条  标定车场巷道中腰线前,应对设计图纸上的几何要素进行闭合验算。对曲线巷道应计算标定要素和进行实地标定,并交施工单位掌握。
   第153条  主要巷道中线应用经纬仪标定,采区次要巷道中线也可用罗盘仪等标定。
   主要运输巷道腰线应用水准仪、经纬仪或连通管水准器标定,次要巷道腰线也可用悬挂半圆仪等标定。急倾斜巷道腰线应尽量用矿用经纬仪标定,短距离内也可用悬挂半圆仪等标定。
   新开口的巷道中腰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经纬仪或罗盘仪等标定,掘进到4—8m时,应检查或重新标定中腰线。
   第154条  中线点应成组设置。腰线点可成组设置也可每30—40m设置一个,但须在帮上画出腰线,腰线距巷道底板(轨面)的高度在同一矿井中宜为定值。
   成组设置中、腰线点时,每组均不得少于三个(对),点间距离以不小于2m为宜。
   最前面的一个中、腰线点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一般应不超过30—40m。在延设中、腰线点过程中,对所使用的和新设的中、腰线点均须进行检查。
   第155条  用激光指向仪指示巷道掘进方向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激光指向仪的设置位置和光束方向,应根据经纬仪和水准仪标定的中、腰线点确定。所用的中、腰线点一般应不少于三个,点间距离以大于30m为宜;
   2、仪器的设置必须安全牢靠,仪器至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小于70m。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每次使用前应检查激光光束,使其正确指示巷道掘进方向;
   3、根据仪器的性能,在保证光斑清晰、稳定的前提下,可自行确定仪器至掘进工作面的最大距离。
   第156条  巷道每掘进l00m,应至少对中、腰线点进行一次检查测量,并根据检查测量结果调整中、腰线。
第四章  贯通测量
   第157条  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前,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其内容应包括:
   1、根据井巷贯通测量精度和施工工程的要求,进行井巷贯通点的误差预计;
   2、按设计要求制定测设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和工具,确定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
   3、绘制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2000。
   井巷贯通测量允许偏差值,由矿(井)技术负责人和测量负责人根据井巷的用途、类型及运输方式等研究确定。当预计误差值超过允许偏差值时,应充分利用陀螺定向和光电测距技术提高测量精度,不得已时,可请示改变施工方案。
   重要贯通测量设计书应报矿务局(矿建公司或基建公司)审批。
   第158条  贯通测量的预计误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
   误差预计中的各项测量中误差,原则上应采用本矿积累和分析的实际数值。
   第159条  施测工作应按照贯通测量设计提出的要求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在实测过程中应评定实际测量精度,若低于设计要求,应再次测量。
   第160条  在重要贯通测量工作中应考虑下列问题:
   1、导线通过倾斜巷道时,经纬仪竖轴的倾斜改正问题;
   2、导线边长归化到投影水准面的改正和投影到高斯—克吕格平面的改正问题。
   第161条  贯通测量导线的最后几个(不少于三个)测站必须牢固。
   计算井巷的贯通方向和距离,可采用各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
   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两个相向工作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
   第162条  在重要贯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有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工程进度图,并及时填绘工程进展情况。
   第163条  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15-20m、煤巷中剩下20-30m(快速掘进应于贯通前两天)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第164条  井巷贯通后,应在贯通点处测量贯通实际偏差值,并将两端导线、高程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
   重要贯通测量完成后,还应进行精度分析,并做出总结。总结要连同设计书和全部内、外业资料一起保存。

本文关键字:技术  测量  工艺要求机械设备 - 工艺要求

《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技术标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