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电气试验工作,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试验人员必须了解仪器、仪表等试验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否则,应由熟悉该设备的其他试验人员来监护操作。
(2)至少应有两人进行试验,且必须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垫上;试验时必须传达正确的口令,并做到有“呼”有“应”。
(3)试验接线要正确无误,接线后和试验前都要复查线路,并将调压器转到零位。
(4)有电容的设备,在试验前后都应放电;有静电感应的设备,只有接好地线才可接触。
(5)试验用的电源应有信号灯指示,并且要有明显的断开点。
(6)只有确认该设备已无电和设备近旁无人进行工作,才可合闸试验。
(7)试验人员与高压带电部分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并设临时遮栏。
(8)进行高压试验时,必须将工作范围用红布带或红绳圈前,并挂红色小旗和“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9)试验完毕,应检查所试设备上有无遗忘的工具和其他物体,并将所试设备恢复到试验前的状态。
无论采用直接带电作业带是间接带电作业,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都必须满足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在直接带电作业中,通过人体的电流应限制在1毫安以下,以确保人身安全,无损健康。在间接带电作业中,通过人体的电流主要取决于绝缘工具的泄漏电流。因此,必须使用优质绝缘材料来制做绝缘工具。
(2)必须将高压电场的场强限制到对人身安全和健康均无损害的程度。如果作业人员身体表面的电场强度短时不超过200千伏/米,则是安全可靠的。如果超过上述值,则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对人体加以屏蔽等。
(3)作业人员与带电体的距离,应保证在电力系统中产生各种异常电压时不致发生闪络放电。
(4)参加带电作业的人员需经过严格的工艺培训,并考试合格,进行作业时要有专人监护。
(5)复杂的带电作业,应事先编制相应的操作工艺方案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6)带电作业应选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
(7)必须停止使用作业线路上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
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多种事故的发生除可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毁坏外,还可能造成大规模或长时间的停电,严重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做好电气防火防爆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在电力系统中,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和原因各不相同。但总的来看,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在运行中由电流产生的热量、电火花或电弧等是引起电气火灾和爆炸的直接原因。
(一)危险温度
危险温度是因电气设备过热所引起,而电气设备过热主要由电流产生的热量所造成。电气设备运行时总会发出热量。只有当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条件遭到破坏时,其发热量增加,湿度升高,从而会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度发热的不正常运行,大体归纳以下几种情况。
1、短路
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可和电流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自燃物的自燃点或可燃物的燃点,即会引起燃烧,导致火灾。容易发生短路的情况有:
(1)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受机械损伤,在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下,使绝缘破坏。
(2)由雷击等电压的作用,使绝缘击穿。
(3)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的错误。
(4)由于管理不严或维修不及时,有污物聚积,小动物钻入等。
此外,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比短路电流大得多,以致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2、过载
过载也会引起电气设备发热,造成过载的原因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
(1)设计、选用的线路或设备不合理,以致在额定负载下出现过热;
(2)使用不合理,如超载运行、连续使用时间超过线路或设备的设计值,造成过载;
(3)设备故障运行造成设备和线路过载,如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三相变压器不对称运行,均可造成过热。
3、接触不良
(1)不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良,焊接不良,或接头处混有杂质,都会增加接触电阻而接头过热。
(2)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也会导致过热;
(3)活动触头,如刀开关的触头、接触器的触头、插入式熔断器的触头等活动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接触表面粗糙不平,都会导致触头过热;
(4)电刷的滑动接触处没有足够的压力或接触表面脏污、不光滑,也会导致过热;
(5)对于铜铝接头,由于性质不同,接头处易受电解作用而腐蚀,从而导致过热。
4、散热不良
各种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装时都考虑有一定的散热或通风措施,如果措施受到破坏,可造成设备过热。
除上述各点以外,电灯和电炉等直接利用电流产生的热能断工作的电气设备,工作温度都比较高,如安装和使用不当,均可能引起火灾。
(二)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板间击穿放电,电弧是由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汇集而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电火花大体分为两类:
1、工作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如交、直流电机电刷接触滑动小火花;开关或接触的开合的火花等。
2、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发生短路或接地时的火花;绝缘损坏网络及导电体松脱时的火花;保险丝熔断时火花;过压放电火花;静电火花;感应电火花及修理工作中错误操作火花等。
应当指出,电气设备本身事故一般不会出现爆炸事故。但在以下场合可能引起空间爆炸:周围空间有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险温度或电火花作用下,老旧设备(油断路器、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和老油套管)的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和汽化,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发电机氢合装置:漏气、酸性蓄电池排出氢气等都会形成爆炸混合物引起空间爆炸。
电气灭火一般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火后电气设备可能是带电的,如不注意,可能引起触电事故;另一个特点是有些电气设备(如电力变压器、油断路器等)本身充有大量的油,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事故,扩大火灾范围,因此在进行灭火时,应首先注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触电危险和断电
发现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
(2)高压应先操作油断路器而不应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而应不先操作闸刀开关切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
(3)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
(4)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室中电气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以防止电线剪断后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或触电事故。
(二)带电灭火安全要求
有时为了争取灭火时间,来不及断电,或因生产需要或其它原因,不允许断电,则需带电灭火。带电灭火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当的灭火机。二氟一氯一溴甲烷(1211)灭火机的灭火剂是不导电的,对设备也没有污染,可用于带电灭火。但一般1211灭火器能量较小,适用于扑灭电气初期起火;对于起火范围大,火势猛、能量大的情况,需采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水溶液)具有导电性,禁止对电气设备带电灭火。
(2)用水枪灭火时适宜采用喷雾水枪,通过水柱的泄漏电流小,带电灭火比较安全。
(3)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4)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偏角不超过45度,以防导线断落伤人。
(5)如遇带电导体断落地面,要划出一定的警戒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三)充油设备灭火要求
(一)触电类型
根据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及触及带电体的方式,一般可将触电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触电等。
1、单相触电
当人体某一部位与大地或与大地缘缘不佳接触,另一部门触 及一带电体所致的触电事故将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发生触电时人体的不同部门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同一变压器供电系统)称两相触电。
3、跨步电压
当带电体接地处有较强电流进入大地时(如输电线路结故障),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流散,并在接地点周围地面产生一个相当大的电场。人体如双脚分开站立,则施加于两足的电位不同而致两足间存在电位差,称跨步电压。人体触及跨步电压而造成的触电,称跨步电压触电。
(二)触电事故的特点
我们已经知道电流通过人体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即电击伤,通常称电击伤为触电。触电事故发生有如下规律:
(1)作出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或不遵守安全技术要求,违章作业的。
(2)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中,春、冬两季触电事故较少,夏、秋两季(六、七、八、九月)触电事故特别多。
(3)低压工频电源及和家电触电事故多,占总数的90%以上。
(4)潮湿、高温、有腐蚀性气体、液体或金属粉类的场所较易发生触电事故。
(一)全身性反应及现场解救措施
1、心跳停止,但呼吸尚存在,立即采用胸外挤压法人工呼吸;
2、呼吸停止,心跳尚存在,立即采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3、心跳、呼吸均停止,立即采用胸外挤压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同时进行。如果现场抢救
只有一人,则必须两种人工呼吸法交叉进行。时间就是生命,有心跳无呼吸或者有呼吸无心跳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导致心跳、呼吸全停止,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期。
(二)局部的电灼伤
局部的电灼伤常见于电流进出的接触处。电流进入人体所致的伤口通常为一个,但电流流出所致的伤口可为一个以上。电灼伤可对人体造成各种伤害。常见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
1、皮肤金属微粒沉着:电流产生的热量及电解作用使金属微粒和导电离子侵袭皮肤及皮下组织。
2、灼伤:由电流和电弧所产生的高热会烧伤人体组织。
3、电络伤:又称电流印,是电流对人体的一种特殊损伤,由电流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所致。
4、电纹:在电流进入流出部位的皮肤处,可见到灰白色或红色的树枝形纹路。
(一)心脏复苏开始时间与存活率关系
触电现场急救是整个触电急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分为三期,即:
(1)初期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迅速了解触电者的情况,立即对症处理。应用人工呼吸法及体外心脏挤压法维持其呼吸及血液循环。
(2)二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
恢复心脏自计博动及自主呼吸,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
(3)后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心跳、呼吸恢复后,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脑组织缺氧受损的进一步发展,并促使脑功能的恢复。
实践证明,要想使复成功,需在4分钟内进行初期复苏,并在8分钟内开始二期复苏工作。触电现场急救实际就是初期复苏,所以每一个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急救技术。一旦发生事故,就能立即正确地在现场进行急救。
(二)触电现场处理
发生触电事故时,现场急救的具体操作可分为迅速触脱电源、简单诊断和对症处理三大部分。
1、迅速解脱电源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首先要设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一般方法,即:
(1)切断电源。当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就在事故现场附近时,可立即将闸刀打开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用绝缘物(如木棒、竹杆、手套等)移去带电导线,使病人脱离电源。
(3)用绝缘工具切断带电导线(如电工钳、木柄斧以及锄头等)断开电源。
(4)拉拽触电者衣服,使之摆脱电源。
必须使用,上述办法仅适用于220/38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采取相应紧急措施,以免产生新的事故。
2、简单诊断
解脱电源后,病人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或“临床死亡”阶段。只有作出明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
(1)判断是否丧失意识
(2)观察有否呼吸存在:
(3)检查颈动脉有否博动
(4)观察瞳孔是否扩大
3、处理方法
经过简单诊断的病人,一般可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头昏、心闷、出冷汗,甚至有恶心或呕吐,应当其就地安静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应小心送往医疗部门,途中严密观察病人,以防意外。
(2)病人呼吸、心跳尚存,但神志不清。应使其仰卧,保持周围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并且立即通知或送往医院抢救。此时还要严密观察,作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急救的准备工作。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电器基础,电子学习 - 基础知识 - 电工电器基础
上一篇:常用仪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