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常识知识塑性变形修复法 正文
塑性变形修复法

塑性变形修复法

点击数:740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2:16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常识知识
 塑性变形修复法 塑性变形修复法实质是一般的压力加工的方法,它利用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改变或恢复零件的原有几何形状和尺寸的修复方法。 3.1 修复磨损的零件 利用塑性变形修复磨损的零件是将零件非工作部位的部分金属转移到零件磨损的工作部位上以恢复零件工作表面的原有尺寸。此种方法使零件的形状、尺寸改变,而且金属的机械性能和组织结构也改变。 对于含碳量低于0.3%的未经热处理和碳钢零件或有色金属(或合金)零件进行塑性变形修复时可不加热;对于含碳量大于0.3%的碳钢或合金钢零件,因其塑性低,变形阻力大而需要加热后进行塑性变形修复。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镦粗法、挤压法和扩张法。 3.2 修复变形零件 例如柴油机曲轴的弯曲变形,连杆的弯曲、扭转和平面方向的弯曲变形见图6-14。另外,零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碰撞而引起变形,如船舶螺旋桨桨叶打在缆绳或礁石上而使桨叶弯曲变形。零件产生的变形只要得到校正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因此,生产中常采用冷校法、热校法、加热——机械校直法等进行修复,根据零件的变形程度选用。 1)冷校法 对于材料塑性较高和尺寸较小的零件可以选冷校法、冷校法是基于反变形原理,即使零件变形部位发生相反的变形。由于弹性变形使反变形减小,所以反变形应较原变形适当增大,达到变形消失,恢复零件原有形状的目的。 (1)敲击法:用锤子敲击零件变形的背面,使发生反向变形。根据零件材料、形状、尺寸及变形程度选用木槌、铜锤或铁锤和锤击力度。敲击时,不可在一处多次敲击,而应移动地敲击,每处敲击3~4次。   此法校正变形稳定,并且对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不大。例如,小型曲轴的弯曲变形采用敲击法进行校直。用铁锤敲击曲柄臂内外侧,使变形的曲轴轴线发生变化达到校直曲轴的目的,如图6-15所示。螺旋桨桨叶变形不大时亦可用此法校正。 (2)机械校直法(或称静载荷法) 在一般压床上或专用机床上进行校直,适于弯曲变形不大的小型轴类零件。例如小型曲轴校直,在曲轴两端或弯曲部位附近的两个主轴颈处支承曲轴,并将弯曲凸面朝上,用压力机或千斤顶作用使之反向变形,且比原弯曲量大10~15倍,保持压力1min~2min后卸载。如此施压数次可使曲轴较直,如图6-16所示。也可校正变形不大的螺旋桨桨叶。 此法校直后的零件内存有残余应力,采用低温退火也难以完全消除,会在以后的使用中再度弯曲变形。由于校直后轴上截面变化处(如过渡圆角)塑性变形较大,产生残余应力较大,降低了轴的疲劳强度。 2)热校法 利用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的特性校正变形零件。在轴的弯曲凸面进行局部快速均匀加热,因受热膨胀,使轴的两端向下弯曲,即轴的弯曲变形增大。当冷却时,受热部分收缩产生相反方向弯曲变形,从而达到校正变形的目的。图6-17示出轴的热校直。 加热校直曲轴时,采用氧——乙炔焰或喷灯,在最大弯曲变形的轴颈的1/6~1/3圆周上加热,加热温度达250℃~550℃。自最大弯曲处向两端减温加热。加热后保温缓冷达室温时检测弯曲度变化。一般经数次加热才能校直。 此法适用弯曲变形较大的零件,并且对操作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 3)加热——机械校直法 此法为加热法与机械校直法的联合应用,适用于弯曲变形较大的零件。一般先用机械校直法使零件产生一定的相反的弯曲变形,再用加热法校直。 当螺旋桨桨叶弯曲变形较大时,采用加热和千斤顶施力使桨叶弯曲变形得以矫正复原。

本文关键字:修复  变形  常识知识机械设备 - 常识知识

上一篇:粘结剂的分类

《塑性变形修复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