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中电价体系有哪些?
各种对象电价的集合体,就是电价体系。作为局部供求均衡的调节机制,任何一种商品价格有有自己的价格体系,如地区差价、批量差价、季节差价等,其功能,或是促进流通,或是缩小生产与消费淡旺季节间的差额。电价也部例外,而且由于电能有着自己的特殊成本形成方式,电价体系事实上要比一般商品更为复杂。电力市场中的电价体系主要有:从电价形成过程看,可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电价和销售电价;从电价结构内容又可分为电价水平、电价结构和电价监管。他们分别是:
(1) 上网电价。上网电价是指电力生产企业向电网输送电能的结算价格,对电网经营企业而言,上网电价是电网的购入电价,其计价点一般在发电企业的上网关口点或发电企业与电网产权的分界点。其制定原则一般遵循:社会平均成本补偿原则,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保护办电投资者利益、保护用户利益、优化电价的原则
(2) 输配电电价。电网经营企业从电源点向配电商或用户通过电力网提供输送电能的结算价格称为输配电价格。其中,电网经营企业通过高压电力网向配电商输送电能的结算价格称为输电价格,也称为电网电价。输配电包括输电、配电和联络线转运服务,输配电费用的计算可分为会计成本和边际成本方法两类,前者根据电网过去发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计算输配电费用,后者根据提供输配电引起输配电网未来投资成本的微增变化计算输配电费用。
(3) 销售电价。电网经营企业和配电商向用电用户销售电能的结算价格称为销售电价。销售电价是电价的最终环节,包括水平和结构两部分,上网电价水平加输配电电价水平形成销售电价水平,销售电价结构构成销售电价主体。销售电价的结构设计主要应考虑电能成本在用户间的合理分摊,电能分摊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定额法、电量法和需量电量法。销售电价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销售电价表,它由电价分类和电价制度构成。
(4) 电价水平。电价水平包括分类电价水平、分地区电价水平和电价总水平三个层次。分类电价水平根据分类方式不同主要有:按电压等级分类和用户类别分类两种;分地区电价水平是由于各地区(电网)投资成本、电源结构、燃料质量、燃料价格和运输距离等不同,而使不同地区的电价呈现不同的水平,这种地区电价差,体现了资源分布的客观性,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电价总水平电价水平的主体,在电价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合理的电价总水平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而且能正确评价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确定电价总水平遵循三个原则,即成本补偿原则、合理利润原则和电价与成本联动原则,其中关键的是合理利润原则。
(5) 电价结构。电价结构是指按用户用电不同的负荷特征、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供用电方式等因素,对电力生产经营成本造成的不同影响,将电价划分成分类电价、分电压等级电价、分时电价、两部制电价和单一制电价等类型。一般电价结构是指销售电价结构,因为销售电价结构从内容上包括上网电价和输配电价的结构内容,包括电价分类和电价制度。它们分别是:电价分类指根据用户用电负荷特征的不同,对用电用户类别进行划分,一般遵循电力成本、公平负担、简便易行原则,其主要方法有灯力分类法、简单分类法、按行业和用途分类法;电价制度指用于电能生产和销售所需的费用,以电价形式从用户合理回收的制度,主要有定额电价制、电量电价制、两部电价制、区段电价制、低度电价制、负荷率折扣电价制、燃料价格浮动电价制和功率因数调整电价制等。
(6) 电价监管。电价监管是指对电价行为进行监督和动态管理的总称,电价行为指包括申报、审查、批准、执行和调整等电价过程。电价监管的原则是统一政策原则,统一定价、调价原则和分级监管原则;电价监管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即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目标(保持电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和有效运行)的平衡。
电价监管有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两种形式,直接监管以政府监管为主,是我国当前主要的监管形式,有电价制度和电价相关的服务标准两个内容;间接监管以社会监管机构为主,是今后主要的饿监管形式,也是当今国际流行的监管形式,包括电价执行监管、电价制定过程监管和重要电费标准论证三部分。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常识知识,机械设备 - 常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