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螺杆泵的检修周期、检修内容、检修方法、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双螺杆泵维护和检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设备型号规格 主要技术性能
设备型号规格
双螺杆泵
检修周期及检修内容
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4 12~18
检修内容
小修
更换填料或检修机械密封。
检查轴承,更换润滑脂,校验联轴节同轴度和端面间隙。
清扫并修理冷却水、油封和润滑系统。
消除渗漏,紧固各部位螺栓。
大修
包括小修内容。
解体检查各部件磨损情况,并进行修理或更换。
检查或更换轴承,检查齿轮磨损情况,调整同步齿轮间隙。
检查轴封系统,必要时更换或修理。
检查螺杆有无裂纹及表面磨损情况。
检查泵壳内表面的磨损情况。
校验压力表、安全阀。
检查联轴节磨擦块的磨损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螺杆
以螺杆齿顶为基准,检验轴颈、螺杆表面的磨损情况。要求不得有伤痕,螺旋面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齿顶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8。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均不大于直径的1/2000。
螺杆齿顶部分外径与壳体的间隙为0.14~0.33mm。
螺杆啮合时齿顶与齿根间隙为0.14~0.33mm,法向截面侧间隙为0.12~0.25mm。
叶片不应有严重击伤卷边或变形。
泵体
泵体内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 。
液压缸与活塞配合松紧适当,在额定工作压力下活塞两端高低压油不得串通,油缸两端密封良好。
装配后部件运动灵活。
液压缸的安装面与活塞杆的滑动面应保持足够的平度。
阀
用汽油清洗全部零件后用压缩空气清理孔道中杂物。
阀体孔径圆度不超过0.01mm,滑阀与滑阀体配合间隙一般为0.01-0.02mm,滑阀与阀体孔内全行程上下移动灵活无阻,不许泄漏。
各接合面密封良好,无泄漏。
安装阀时应注意进口方位,不得装反。
试车与验收
试车前的准备
试车前首先应用手动装置进行交换,确认行程可靠、传动平稳后开动电机常动油泵传动。
液压交换机传动试车后在确认各部件传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方可打开煤气阀门进行煤气交换。
试车
整个液压系统各联接部位不得漏油,配管不得振动及产生噪音。
油运转声音正常,在额定压力下不漏油,输油达到标准。
液压缸活塞全行程往复运动平稳灵活、不漏油
各传动系统运转平稳无振动。
各仪表准确。
验收
经过试车符合上述要求,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检修资料齐全、准确,场地清洁,按规定进行验收交付生产。
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
维护
严格遵照操作法进行准备和开车。
检查各部轴承的润滑油量并加工油。
检查轴承温度及电机温度等。
检查料斗运行及运料情况。
检查震动情况及安全装置。
检查溜嘴流料、送料情况。
日常维修处理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震动及异常 1、轴承损坏或严重磨损。
2、皮带破损,失去平衡。
3、料斗脱落或松动。 1、更换。
2、更换。
3、检查或更换。
轴承温度过高 1、缺油或油过多。
2、油变质或油脏。
3、轴承损坏。 1、补油或放油。
2、换油。
3、检查。
转数太低 1、三角带过松。
2、传动带打滑。
3、负荷过大。
4、电压过低。 1、检查、调整。
2、调整。
3、减少负荷。
4、提高电压。
螺杆泵完好标准
运转正常,效能良好
压力、流量平稳,出力达到铭牌能力的90%以上,或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注油点畅通,润滑油选用应符合规定。
运行无异常振动、噪音,其要求应符合《螺杆泵检修规程》的规定。
轴封泄漏应符合下列规定:
填料密封泄漏量小于10滴/分。
机械密封泄漏量小于5滴/分。
内部机件无损坏,质量符合需求
主要机件无损坏,材质的选用、各部安装配合、磨损极限应符合《螺杆泵检修规程》的规定。
主体整洁,零附件齐全好用
基础、泵座坚固、完整,地脚螺栓及部位连接螺栓应满扣、整齐、紧固。
进出口阀门及封油装置、冷却水管线,安装合理、整齐,不堵不漏。
泵体整洁,保温、油漆应符合《设备管道的保温油漆规程》的规定。
压力表、安全阀等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齐全,应定期校验,灵敏准确。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应具有:
设备履历卡片。
检修及验收记录。
运行及缺陷记录。
易损配件图纸。
本文关键字:螺杆泵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
上一篇: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