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ER-9350液压铲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正文
ER-9350液压铲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ER-9350液压铲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点击数:7759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4:4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ER-9350液压铲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电气作业
   1、柱开关停送电时,必须有两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将设备上各部开关和手柄处于停止位置,停电后,柱开关上必须悬挂安全标志牌。
   2、同一柱开关有其它设备电缆时,停送电前必须取得联系,做好呼唤应答,确认无误后方可停送电。
   3、停送电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好绝缘保护用品及绝缘工具,严禁带负荷切断柱开关或隔离开关,下雨、下雪天禁止停送电作业,特殊情况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
   4、雨雪过后时需处理设备故障或包扎电缆时,必须将电缆从柱开关上取下,必要时必须切断线路高压柜开关。
   5、处理设备上的电气故障,维护、检修设备转动部位时,必须切断电源开关,挂好安全标志牌。禁止触摸任何带电压的电气元件,在处理之前,必须断开主电路。
   6、更换高低压保险器时,必须佩带好绝缘保护用品,必须切断电源,对地放电后方可作业。
   7、必须将电缆接头架空和包扎好,整理和移动电缆时,必须使用专用绝缘工具,佩带齐全绝缘保护用品,禁止用手拿、脚踢,肩扛。
   8、进入车下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时 ,柱开关必须停电,并将电缆零线从柱开关处断开。
   9、禁止使用钢丝绳直接拖拉和牵引电缆,禁止用牙尖挑电缆。保证电铲倒车时能够看到电缆,严禁履带压电缆。
   10、电气盒必须由合格的授权人员打开、维护和修理,操作人员禁止随意触碰。
   11、所有的下车维护或修理,特别是液压、电气旋转接头、软管、电缆等必须在电气联系完全断开的情况下进行。
   第二节 作业时
   12、开动前,应发出开车信号,与机台及附近人员互相联系好,做好呼唤应答后方可启动。
   13、严禁非工作人员操作电铲,徒工必须在师傅直接监护下方可操作,操作时挖掘机上不允许有其他人。电铲与钻机禁止上下台阶同时作业。
   14、所有照明灯具必须齐全,夜间无照明严禁作业,更不得远距离开车。
   15、禁止在电铲作业时上下车,上下车时,必须与司机取得联系,待车停稳后方可,且车梯应背向掌子面。上下梯子时,需面向挖掘机,保持两只手一只脚或两只脚一只手三点接触登车部位。
   16、作业时,时刻注意掌子面的变化情况,必须与悬垂物、陡坡及不稳定的地面保持安全距离,如发现崩塌等危险现象,应将设备开至安全区。
   17、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好防护用品,禁止从车棚或栏杆上跨越,禁止上下抛扔工具工件等物品,六级以上大风禁止高空作业。
   18、在排土场或其他作业现场电铲履带外缘与工作面边缘必须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且外侧履带应高于内侧履带,注意观察作业现场的异常情况。
   19、挖掘机尾部距运矿汽车及坡面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米 。
   20、挖掘阶段高度不得超过电铲最大挖掘高度的20%,发现拒爆孔,应停止作业,待处理以后,方可继续作业。
   21、禁止将装满货物的 铲斗悬在空中等待装车。
   22、运矿车辆未停稳时禁止装车,严禁铲斗从司机室上方通过或停留。
   第三节 移车时
   23、移车、改变作业方向时,必须有专人在地面指挥和监护,相互之间联系好,做好呼唤应答。
   24、长距离开车,应扫平路基,将铲斗倒空,打开底门,将铲斗上部的杂物清理干净,车下人员禁止站在履带前面及铲斗下方。
   25、沿掌子面移动时,履带外缘距掌子面边缘不得小于3米。
   26、过道口及高压线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有专人在地面指挥和监护,车体最高点与高压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
   第四节 其它
   27、爆破时,必须将电铲开至安全区,尾部朝向爆区,切断设备上的电源开关,人员注意避炮。
   28、检查泄露时必须带好防护手套,不要赤手检查,以防皮肤刺穿。
   29、必须把挖掘机停放在平整坚固的地面上,离开驾驶室之前拉起安全手柄。电铲无人时,必须切断设备上的一切电气联系。
   30、在挖掘机上使用焊机、火焰割炬或打磨装置之前,必须清除灰尘并移走周围区域的易燃物,确保该区域有足够的通风。
   31、如有必要,把前窗当做紧急出口。
7、作业应急行动
   机械伤害造成的受伤部位可以遍及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部、眼部、颈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有些机械伤害会造成人体多处受伤,后果非常严重。
现场急救对抢救受伤非常关键,如果现场急救正确及时,不仅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为争取抢救时间,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一)伤害急救基本要点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
   急救检查应先看神志、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有条件者测血压。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2、让人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向单位求援。
   3、拔打急救电话注意事项
   ①在电话中应讲清伤员的确切地点,如联系方法、行驶路线等。
   ②简要说明伤员的受伤情况、症状等,并询问清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应该做些什么。
   ③派人到路口准备迎候救护人员。
   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则,优先处理颅脑伤、胸伤、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
   4、检查伤者呼吸道是否被舌头、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
   5、如果呼吸已经停止,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6、如果脉搏不存在,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7、如果伤者出血,进行必要的止血及包扎。
   8、大多数伤员可以毫无顾忌地抬送医院,但对于颈部背部严重受损者要慎重,以防止其进一步受伤。
   9、让患者平卧并保持安静,如有呕吐,同时无颈部骨折时,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噎塞。
   10、动作轻缓地检查患者,必要时剪开其衣服,避免突然挪动增加患者痛苦。
   11、救护人员既要安慰患者,自己也应尽量保持镇静,以消除患者的恐惧。
   12、不要给昏迷或半昏迷者喝水,以防液体进人呼吸道而导致窒息,也不要用拍击或摇动的方式试图唤醒昏迷者。
   (二)现场急救技术
   1、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吹气法是现场急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将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的伤员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气温适宜的地方,解开伤员的衣领、裤带、内衣,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
   (2)使伤员仰卧,施救人员位于其头部一侧,捏住伤员的鼻孔,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嘴紧贴伤员的嘴吹人气体。之后,离开伤员的嘴,放开鼻孔,以一手压伤员胸部,助其呼出体内气体。如此,有节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5次。吹气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造成伤员肺泡破裂。
   (3)吹气时,应配合对伤员进行胸外心脏按摩。一般地,吹一次气后,作四次心脏按摩。
   2、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摩是心脏复苏的主要方法,它是通过压迫胸骨,对心脏给予间接按摩,使心脏排出血液,参与血液循环,以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让需要进行心脏按摩的伤员仰卧在平整的地面或木板上;
   (2)施救人员位于伤员一侧,双手重叠放在伤员胸部两乳正中间处,用力向下挤压胸骨,使胸骨下陷3~4cm,然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不离开胸部。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其按摩速度为每分钟约60~80次。
   胸外心脏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①胸部严重损伤、肋骨骨折、气胸或心包填塞的伤员,不应采用此法。
   ②胸外心脏按摩应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
   ③按摩时,用力要均匀,力量大小看伤员的身体及胸部情况而定;按压时,手臂不要弯曲,用力不要过猛,以免使伤员肋骨骨折。
   ④随时观察伤员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3、止血
   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伤口加压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口,通过对伤口的加压和包扎,减少出血,让血液凝固。其具体做法是如果伤口处如果没有异物,用干净的纱布、布块、手绢、绷带等物或直接用手紧压伤口止血;如果出血较多时,可以用纱布、毛巾等柔软物垫在伤口上,再用绷带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2)手压止血法
   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是在急救中和其他止血方法配合使用,其关键是要掌握身体各部位血管止血的压迫点。
   手压法仅限于无法止住伤口出血,或准备敷料包扎伤口的时候。施压时间切勿超过15分钟。如施压过久,肢体组织可能因缺氧而损坏,以致不能康复,继而还可能需要截肢。
    (3)止血带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四肢伤口大量出血时使用。主要有布止血带绞紧止血、布止血带加垫止血、橡皮止血带止血三种。使用止血带法止血时,绑扎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好。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并在此时间内每隔半小时(冷天)或1小时慢慢解开、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放松时可用指压法暂时止血。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因为上好的止血带能把远端肢体的全部血流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肢体坏死。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技术  司机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