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t法(周期法)
它是测量光电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来确定转速。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时间的测量是采用对已知高频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来实现的。在极端情况下,时间的测量会产生±1个高频脉冲周期的误差。频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t0为高频脉冲信号的周期,n是高频脉冲的个数。t法精度为:
其中是由基准时钟信号的首末脉冲读数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tx是待测信号的周期,fx是待测信号的频率,f0是基准时钟的频率,可见待测信号的频率越低,测量的精度越高;待测信号的频率越高,测量的精度越低。因此t法在被测转速较低(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时间间隔较大)时,才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所以t法适合于低速测量。
2.3 m/t法(频率/周期法)
它是同时测量检测时间和在此检测时间内光电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转速脉冲信号的个数来确定转速。由于同时对两种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因此只要“同时性”处理得当,m/t法实现测速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2][3]。
3 转速测量的实现
电机转速数字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利用与电动机同轴连接的光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脉冲频率与转速成正比的原理[4]。对光电脉冲信号频率的测量,目前常用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扩展计数器等外围器件构成的电路;另一种是用plc。由于plc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所以被广泛地用于工业控制。这里采用plc来测量电机转速。
具体实现方法为将光电编码器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并与电机同轴,随电机同步旋转,产生与转速成正比的电脉冲信号。采用plc实现对检测时间和转速脉冲信号的计数,并将测得的频率保存在内部的寄存器中。
上一篇:锅炉风机变频与PLC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