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芯的构造型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紧贴管壁的单层及多层网芯
此类管芯多层网的网层之间应尽量紧贴,网与管壁之间亦应贴合良好,网层数有l至4层或更多,各层网的目数可相同或不同.若网层多,则液体流通截面大,阻力小,但径向热阻大;用细网时毛细抽吸力大但流动阻力亦增加。如在近壁因数层用粗孔网,表面一层用细孔网,这样可由表面细孔网提供较大的毛细抽吸压力,通道内的粗孔网使流动阻力较小,但并不能改善径向热阻大的缺点。网芯式结构的管芯可得到较高的毛细力和较高的毛细提升高度,但因渗透率较低,液体回流阻力较大,热管的轴向传热能力受到限制。此外其径向热阻较大,工艺重复性差又不能适应管道弯曲的情况,故在细长热管中逐渐由其它管芯取代。
(2)烧结粉末管芯
由一定目数的金属粉末烧结在管内壁面而形成与管壁一体的烧结粉末管芯,也有用金属丝网烧结在管内壁面上的管芯。此种管芯有较高的毛细抽吸力,并较大地改善了径向热阻,克服了网芯工艺重复性差的缺点,但因其渗透率较差,故轴向传热能力仍较轴向槽道管芯及干道式管芯的小。
(3)轴向槽道式管芯
在管壳内壁开轴向细槽以提供毛细压头及液体回流通道,槽的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梯形,圆形及变截面槽道,槽道式管芯虽然毛细压头较小,但液体流动阻力甚小,因此可达到较高的轴向传热能力,径向热阻较小,工艺重复性良好,可获得精确的几何参数,因而可较正确地计算毛细限,此种管子弯曲后性能基本不变,但由于其抗重力工作能力极差,不适于倾斜(热端在上)工作,对于空间的零重力条件则是非常适用的,因此广泛用于空间飞行器。
(4)组合管芯
一般管芯往往不能同时兼顾毛细抽吸力及渗透率。为了有高的毛细抽吸力,就要选用更细的网或金属粉末,但它的渗透率较差,组合多层网虽然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可是其径向热阴大.组合管芯能兼顾毛细力和渗透率,从而能获得高的轴向传热能力,而且大多数管芯的径向热阻甚小.它基本上把管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起毛细抽吸作用,另一部分起液体回流通道作用。
6.制造工艺
如前所述,构成热管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管壳、管芯和工质。在设计过程中,对管壳和管芯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后就可以开始制作。通常热管的制造过程包括下面的工艺操作,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1)热管的机械加工及清洗;2)管芯制作及清洗;3)冷端封口;4)热端旋封;5)检漏;6)注入工质;7)封头;8)检漏;9)缩径;10性能测试。
实际制造的时候工序要复杂的多。这里只是列出最简单的一些必须工序。
7.应用与发展
热管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电子、煤碳、铁路、通讯、纺织等领域。
热管技术最早应用在航天器上,因为航天器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部件温差较大,容易损坏,利用热管使其达到热平衡可解决这个问题。在高原地带铺设石油管道或铁路,使用热管可以防止冻土层被破坏。利用热管组成换热器来回收工业生产中的废热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在电力电子行业,因为热管自冷散热系统无需风扇、没有噪音、免维修、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热管风冷甚至自冷可以取代水冷系统,节约水资源和相关的辅助设备投资。此外,热管散热还能将发热件集中,甚至密封,而将散热部分移到外部或远处,能防尘、防潮、防爆,提高电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应用范围。因而广泛应用在工业变流技术、软启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无功补偿技术等电力半导体分立器件、模块和组件等电力电子设备上。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热管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特别是微型热管技术的出现,使得热管在医疗手术、电子装置芯片、笔记本电脑CPU的冷却、电路控制板的冷却、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核电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8.结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技术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上一篇:涡轮虚拟试验环境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