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大型电厂冷却塔机械化施工的垂直运输方法 正文
大型电厂冷却塔机械化施工的垂直运输方法

大型电厂冷却塔机械化施工的垂直运输方法

点击数:783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2:5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发电厂火电机组已由80年代前的单机300MW为主发展到目前的以600MW为主,与之配套的冷却系统即冷却塔的淋水面积也随之增至7000~9000m2(如图邯峰电厂)。这种大型冷却塔的出现对传统机械化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为提高我国建筑机械化水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发展空间。
  下面简要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典型施工方法,了解冷却塔机械化施工垂直运输方法的演变历程,从而总结归纳出今后该领域垂直运输方法的发展方向。
一、 传统脚手架方法
  我国在50~60年代限于当时落后的技术装备条件而普遍采用了传统的内外满堂脚手架和搭设木模板工艺用于小型冷却塔整体施工。该工艺存在如下缺陷:脚手架模板拆卸和安装工作不方便、排架搭设费用高、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量大,内外脚手架连杆在筒壁上的留孔较难处理等。目前仅限于冷却塔局部如人字梁、环柱部位、其他设备附着系统等施工环节或部位辅助使用。近年来人字梁、环柱等大型预制构件的吊装通常由履带吊完成。
二、多排孔脚手架与钢管竖井架的结合方法
  70年代后期,国内施工单位在宁夏大坝电厂3#、4#冷却塔施工中采用了120米高普通钢扣件竖井架脚手架体系与多排孔脚手架栈桥结合方案,在当时解决了较大高度冷却塔施工垂直运输问题。
  该方案技术关键是按初步选定的竖井架断面和纤绳及组合断面的力学特性,如竖井架的截面惯性矩、抗弯刚度、回转半径及结构折减系数等通过荷载计算验证其稳定性。其特征(如图)井架结构设主孔16孔、加强孔20孔、立杆与水平杆在每层形成51个节点,每个节点2个扣件,共计102个扣件,揽风绳设置从距离地面20米起拉绳,以上35米、63、76、89、102、120米处,共拉8层风绳,栈桥从距离地面35米起拉6层风绳,拴风绳节点要求角上4个立杆之间加“十”字斜撑,绳拴4根立杆。
  该类体系的优点是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施工简便;不足之处:必须通过严格的接点计算、结构计算和检测来保证整体施工体系设计合理与运用安全;制作和安装工艺复杂、施工速度较慢,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
  该120米以上超高井架施工体系的理论验算,是对传统普通钢管脚手架体系在使用高度上的一个突破,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成为80年代部分中小型冷却塔施工的一种选择方案。
三、装配式悬挂吊桥与扣件式钢管竖井架的结合方法
  自60年代,我国施工单位开始自制装配式竖直悬挂水平吊桥用于小型冷却塔的施工。
  2000年, 辽宁电建公司在抚顺发电厂二期工程3500平方米冷却塔施工中,采用了传统的装配式吊桥与金属竖井架结合施工电梯的垂直运输方法。该3500平方米塔为现浇钢筋砼结构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塔高90米,环基中心半径为37.497米,喉部标高+70米,基础埋深 - 4.5米,人字柱及淋水装置为预制吊装钢筋砼结构。为满足筒壁施工需要,辽宁电建公司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在冷却塔东北侧设一座高135米/12孔金属竖井架,配套装配式悬挂吊桥及一部外附施工升降机(如上图),作为冷却塔施工的垂直运输系统及水平通道。本竖井架共设六道缆风绳,竖井架下设12孔底座,上、下及每层缆风绳处设有加固圈。
  装配式悬挂吊桥主桥长为20米,副桥长为8米,吊桥自重15吨,设计施工荷载6吨,总重量为21吨。(如上图)。SC200/200普通施工升降机附着在竖井架外侧, 每隔6米高设一套附着架,施工升降机自身附着井架高135米,由90个标准节组成。该电梯额定重量2.0吨,准乘18人,额定提升速度34m/min。
  该体系使传统的脚手架作业量进一步下降、施工速度有所提高;制作和安装工艺较复杂。在大型冷却塔施工中受到技术因素限制,安全风险上升,设备投资较大。
  装配式悬挂吊桥与扣件式钢管竖井架的结合方法是70~80年代前后冷却塔施工的典型垂直运输方法。目前利用该法已完成40余座中小冷却塔的施工。
  四、以塔式起重机为主体辅以传统施工电梯的结合方法
  按照主体作业机械——-塔式起重机的架设位置,该法可分两种形式。
  4.1 内设固定式塔机方法
  1998年大庆石化热电厂3#冷却塔(淋水面积为2000m2、塔顶标高71m)施工中首次采用QTZ25小型固定式塔机(臂长30m、起重高度80m)与传统施工电梯组合垂直运输方案(如右、下图)获得成功。
  该方案的技术关键是:①塔机于冷却塔内附着方案的确定;②筒壁竣工后塔机的拆卸与运输。
  偏心设置的塔机其附着方案采用手拉葫芦预调等手段的柔性附着方法,解决了塔机超过独立高度以后的塔身竖向稳定性问题;附着结构采用轻型桁架忽略了柔性附着对于塔机钢丝绳自重的影响,减少了高空作业量,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
  塔机的拆卸和运输方案采用事先制作并经过超负荷实验的设于塔臂的两根拔杆和起重绳系,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工作流程和步骤,保证施工中塔机臂杆顺利通过风筒喉部并实现完工后的解体(此过程如图1、图2、图3、图4,不做过多描述)。
  该小型塔机方案的装拆费用稍高,但在多座中小型冷却塔施工实践中,机械费用为采用中型塔机方案的1/3,综合效益很好。如佳木斯热力公司1号冷却塔(2500m2)、牡丹江二电厂1号冷却塔(3500m2)等均采用内设塔机方案完成了风筒浇筑,效果很好。但对于大型冷却塔施工,因为机械费用更加昂贵、人员物料运输繁忙等因素,该方案则显得力不从心。
  内设固定式塔机与施工电梯组合垂直运输的优点是机械的重复使用率高、装拆周期短,且机械用途广,在中小冷却塔施工中可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4.2 外设自升塔机方法
  2002年镇江四建在姜江化肥厂的高度75米、淋水面积2200平方米的小型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中首次在国内实现外设塔机方法施工获得成功之后在山东华金电厂三期高60米,淋水面积1200平方米冷却塔施工中再次应用成功(如右图)。同年北京电建在锦界热电二期2500平方米冷却塔(水塔筒身高度75m,环基外直径67.7m,喉部直径33.4m,筒首直径35.8m)施工中使用该方法结合高空作业设备又一次获得成功(如右图)。
  在上述小型冷却塔施工中,一改传统的庞大多孔井架垂直运输方法,实现了外设塔机垂直运输方法的一个突破。该工艺在我国冷却塔施工方法中有创新之处,适于机械化施工成本较低的小型冷却塔。
五、曲线电梯和折臂塔机的结合方法
  进入90年代,在大型塔筒壁施工中受场地和技术条件限制,传统的竖井架吊桥方法已无法使用。为攻克邯峰电厂2座高150m,淋水面积9000m2的亚洲最大双曲线冷却塔的垂直运输施工技术关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1997年在国内首创采用大型自升折臂塔机(折臂吊)和凯博SCQ60曲线施工电梯在施工中获得成功,形成一种创新的施工方法。
  该方案在塔内布设QTZ240型自升式折臂塔机,进行钢筋、混凝土及各种材料的垂直运输。塔外设SCQ60型VVVF变频曲线电梯,专门用于人员上下运输;筒壁施工采用传统的三角架倒模施工方法,顺利完成筒壁施工。折臂吊、曲线电梯布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开发的凯博SCQ60曲线电梯能依附于筒壁外曲面上下运行,载重量600~1200kg,乘员8~12人。在2#塔施工时,研究院将最先进的变频技术首次应用到曲线电梯上,运行速度从28米/分钟提高到40米/分钟,使施工高峰时人员运送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40分钟缩短为1小时,运行效果显著提高。
  该技术方案优点如下:使用折臂吊浇筑混凝土只使用18人/班,而用井架施工约需要40余人/班。这样材料运输工序的人员投入比传统井架体系大幅减少,各种材料均可直接吊运至任意地点,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折臂吊组装速度快、起重量大(3.5t包括吊钩)、工作覆盖范围大,可显著加快垂直运输速度;;曲线电梯首次开辟了施工人员快速上下的专门通道,交通效率较高。
  不足之处:受折臂吊偏心固定位置的阻挡,一部分筒壁半径的施工精度控制较复杂;折臂吊料斗的砼浇筑速度一般为5~6m3/h ,最快为10m3/h,相比井架施工的砼浇筑速度慢一些;设备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资较大。
  1997年后,国内天津电建等单位在蓟县电厂、吴泾电厂等工程开始推广折臂塔机及曲线电梯技术体系改善冷却塔施工 ,取得良好效果。2000年后北京电建在大唐托克托电厂1#冷却水塔工程施工中采用了风筒内置提升井架代替折臂吊,使施工设备成本有所下降。该施工技术适用于5000—9000平方米冷却塔的施工,目前我国使用该套技术已建成500Om2 以上的冷却塔 8 座 , 其中淋水面积 900O m2的冷却塔有两座。
  目前国内有能力应用此法的大型电建施工单位有5家左右。该技术方案顺应了建筑机械化时代创新与发展的潮流,使传统金属井架转为辅助运输机械,使劳动力投入和劳动强度都大为降低,标志着我国大型冷却塔机械化施工开始进入新阶段,
六、凯博多功能施工升降机为主体的多机组合方法
  199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凯博SC200/200多功能升降机为主体的多机组合方法在天津电建盘山电厂双曲线冷却塔施工中首次成功完成混凝土、钢筋及人员的同时运输,属国内外首创;成为继曲线电梯、折臂塔机方法之后解决我国电建机械化施工垂直运输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
  该组合方法按照主体机械机种数量,可分以下两种方式。
  6.1多功能升降机辅以自升式塔机的联合作业方法
  在2000年德州电厂三期9200m2 大型冷却塔施工中,该升降机与塔机互为补充进行砼浇灌工序,加快了工序交接和砼浇灌速度,确保了施工总工期。自升式塔机和凯博SC200多功能施工升降机技术结合,最终形成一种成熟的多机组合施工工艺新方法。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冷却塔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