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传热与燃烧非常重要。
6、 流化风速和循环倍率
循环倍率是指循环灰质量与入炉煤质量之比。高循环倍率能强化燃烧与传热,使锅炉尺寸紧凑,钢材消耗量低,但与此同时风机消耗与受热面的磨损也增大。目前普遍认为循环风速应控制在4~6m/s范围内,高温分离的循环流化床循环倍率为30~35左右。
三、 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的特点
循环流化床独特的燃烧方式带来了其他常规燃烧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
1、燃料适应性广:燃料适应性广是循环流化床的一个突出优点,它能够烧常规煤粉炉无法烧的许多劣质燃料。
在循环流化床燃料按重量计只占灼热床料的1~3%,其余则是不可燃的固体颗粒(如脱硫剂、飞灰或砂等),循环流化床特殊的流体动力特性使得气固混合和固固混合进行得非常快,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因此当燃料进入炉内后即被周围的高温床料加热至着火温度并发生燃烧。而与此同时,床层温度又没有显著的降低,只要燃料热值大于加热燃料本身和所需的空气至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上述特点就能使循环流化床不需要辅助燃料即可燃用任何燃料。因此一台循环流化床在不需要大的改动条件下就可燃用范围很广的燃料。从普通的烟煤、无烟煤、褐煤到泥煤、矸石、油页岩、废木材、生活垃圾等等,可以说循环流化床为有效利用这些劣质燃料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2、负荷调节闭和负荷调节快:循环流化床由于截面气速高和吸热容易控制,使得负荷调节很快。同时,由于大量惰性床料(吸附剂、沙子和灰渣)的存在,床内蓄热很大,使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低负荷时也能保证锅炉稳定燃烧,从而使其负荷调节比可达3~4比1,这使得循环流化床作为调峰电厂具有特别的优势。
此外,前面提到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带来的高燃烧效率,低温燃烧使其脱硫非常简便,且效率高同时NOx排放低等等,这些都为循环流化床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六、脱硫脱氮机理及其排放控制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两种主要排放物。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一个主要危害是形成酸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一经排入大气后,会在阳光的催化下与大气中的水蒸汽进行复杂的反应而形成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降至地面就形成酸雨。
一、 脱硫机理及其排放控制
不同煤种的煤含硫差异很大,一般都在0.1~10%之间,并以三种形式存在于煤中,即黄铁矿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其中黄铁矿硫和有机矿硫是燃煤中SO2生成的主要来源。
1、so2的生成:燃煤给入循环流化床锅炉后,其中的硫份(黄铁矿硫和有机硫)首先被氧化生成SO2,其反应为:
S+O2== SO2+296KJ/mol
其中一部分SO2由于燃煤矿物质中会有CaO而具有自脱硫能力,能脱去部分的SO2
CaO+½ O2+SO2== CaSO4+486KJ/mol
部分SO2还会反应生成SO3
SO2+ ½ O2==SO3
但是,由于SO3的生成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更加活跃,一般情况下,在循环流化床中,由于反应温度控制的很低(850℃左右),SO3生成的速率很低,只有很少部分的SO2转化成SO3,SO2和SO3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反应,就会形成酸雨。
2、so2的固定:所谓SO2的固定是指将SO2由气态转入固态化合物中,从而能达到脱出SO2的目的,循环流化床采用向炉内添加石灰石颗粒的方法来脱除SO2,之所以采用石灰石很大的原因是世界上分布极广,蕴藏量极为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矿物。
石灰石加入炉内后,首先发生煅烧反应:
CaCO3 == CaO+CO2-183KJ/mol
生成的CaO进一步与SO2反应,生成相对惰性和稳定的CaSO4固体
CaO+ SO2== CaSO3
CaSO3+ ½ O2== CaSO4
SO2+ ½ O2==SO3
CaO+SO3==CaSO4
反应的第二途径,即经过SO3的反应,只是在重金属盐作为催化剂时才发生反应。
3、石灰石的有效利用:1摩尔S反应需要1摩尔的Ca,将实际使用的石灰石中Ca摩尔数与煤中需要脱除S的摩尔数之比,称为钙硫摩尔比,用Ca/S表示。钙硫摩尔比越高,石灰石的利用率越低。
影响石灰石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CaSO4生成后形成一层外壳,阻止了CaO与SO2的进一步反应。在煅烧反应时随着CO2的析出,吸收剂内部形成了许多孔隙,SO2会通过这些孔隙进到吸收剂内部与CaO反应。1摩尔CaCO4反应将生成1摩尔CaSO4,由于1摩尔CaCO4的体积为36.9cm3,而1摩尔CaSO4的体积为55.2cm3,因此CaO反应生成CaSO4后体积是膨胀的。在吸收剂内部有机会与SO2完全反应之前。吸收剂的孔隙及孔隙入口已经由于产物体积增大而被堵塞,使吸收剂表面形成一层CaSO4壳,阻止SO2继续与氧化碳反应,吸收剂只有一部分得到了利用。
这也就是鼓泡床加入石灰石脱硫时难以取得满意脱硫效率的原因。例如:对含硫5%的高硫煤,鼓泡床要达到80%的脱硫效果,所需要的钙硫摩尔比要达到3以上。为了提高吸收剂利用率,可以增加吸收剂的反应接触表面,这通常采用将吸收剂磨得更细来实现。但是,在鼓泡床中,颗粒太细会被直接吹出炉膛,吸收剂同样得不到有效利用。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加入石灰石以后,由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作用,吸收剂在床内反复循环利用,因此石灰石的粒度很细,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吸收剂与SO2地接触面,同时生成的CaSO4保护膜也因为在床内不断磨损而不断剥离。使未反应的CaO继续与SO2反应,因此在循环流化床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时,石灰石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比如在循环流化床中,要得到90%以上的脱硫效果,当采用高活性的石灰石时,所需的Ca/S摩尔比在1.5~2.5范围。
4、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
4-1、吸收剂的反应活性:吸收剂的反应活性简单地来讲,是指吸收剂与SO2进行表面化学反应地难易程度。不同产地的石灰石在反应活性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在选择脱硫剂时,应对其化学反应性能进行分析,尽可能选取高反应活性的石灰石,以降低 Ca/S摩尔比。
4-2、床温:硫酸盐化的反应速度一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800~850℃时达到最佳值,之后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开始下降。这是因为氧化钙的孔隙被迅速生成CaSO4堵塞而阻止了吸收剂的进一步的反应,在更高的床温下,CaSO4还会逆向分解放出SO2,进一步降低硫酸盐化的化学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