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氧器出水溶解氧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除氧器出水溶解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如下:
(l)设备存在缺陷。如除氧头振动引起淋水盘、填料支架托盘、滤网等损坏或水中的腐蚀产物堵塞淋水孔板、喷嘴,以及雾化喷嘴脱落,都能使出水溶解氧长期不合格。
(2)运行调整不当。如除氧器进汽汽压低、水温低、水位过高或进水量过大(喷雾式除氧器进水量过低)等,都会引起出水溶解氧短期不合格。
(3)运行方式不合理。如高温疏水量过多,加热蒸汽压力高、除氧器内蒸汽量过大发生汽阻,都会使出水溶解氧不合格。
(4)排气门开度不够。排气门开度小,解析出来的气体排不出去,或冬季排气管(有弯管的)内的疏水冻结,引起管道堵塞,气体排不出去等,都能使出水溶解氧不合格。
造成凝结水含氧量过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凝汽器运行工况存在下列情况时,就会使凝结水含氧量增高:①凝结水过冷;②空气抽出器工作效率低;③真空系统不严密;④凝汽器水位过高;⑤凝结水泵的盘根漏气;⑥凝汽器内漏入冷却水;⑦向凝汽器补入化学除盐水时,没有充分喷散,水中的溶解氧未能解析出来。
给水联氨除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联氨是一种还原剂。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它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它可将水中的溶解氧彻底还原,反应如下:
N2H4十O2 →N2十2H2O
反应产物是 N2和 H2O,对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没有任何害处。所以,目前各电厂去除给水系统中的残留溶解氧,都采用加联氨处理。
联氨在高温下还能将 CuO和 Fe2O3等氧化物还原成 Cu或 Fe,从而防止了锅炉设备内结铁垢和铜垢。
补给水加氨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加氨处理有何优点?
答案:加氨处理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氨溶于水呈碱性,可中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酸性。氨也是一种挥发性物质,能随水、汽一起循环。当 CO2溶于水生成 H2CO3时, NH3也同时溶于水生成 NH4OH,与其发生中和反应:
NH4OH十H2CO3 NH4HCO3十H2O
NH4HCO3十NH4OH (NH4)2CO3十H2O
反应结果是消除了 CO2所造成的酸性,提高了水的 pH值,使金属表面的保护膜稳,从而保护金属设备不受腐蚀。
氨处理能碱化给水,提高给水的 pH值,而且不会增加锅炉水中的含盐量和碱度,不会影响蒸汽品质。另外,由于氨的挥发性,它能到达整个水汽系统,而使给水、凝结水、疏水等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都得到保护。
$简答
什么叫苛性脆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苛性脆化是锅炉金属的一种特殊局部腐蚀,它是因锅炉水中游离碱被浓缩和金属内部有较高应力而引起的。这种腐蚀沿着金属结晶颗粒的界面进行,并向着金属内部纵深方向发展而形成细小裂纹,并在应力的作用下,逐渐扩展成穿透性的裂缝。
造成苛性脆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l)金属内部存在着大于其屈服极限的应力。
(2)锅炉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氢氧化钠,具有很大的侵蚀性。
(3)锅炉结构的某处有锅炉水浓缩的可能,使局部地区锅炉水高度浓缩。
给水系统的腐蚀对热力设备运行有何影响?
答案:给水系统的腐蚀会使给水中含有大量的铜、铁腐蚀产物,直接影响到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因为这些金属腐蚀产物进入锅内后,会在锅炉水冷壁管的局部热负荷高的地方,形成氧化铁垢和铜垢。氧化铁垢和铜垢的导热性能很差,对锅炉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垢下水冷壁管常有腐蚀发生。
此外,给水系统的设备(如给水泵、加热器等)和管道被腐蚀后,能缩短其使用期,严重时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
原水中的活性氯对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有何危害?如何处理?
答案:原水中的活性氯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对树脂起氧化作用,使树脂产生不可逆的膨胀,树脂内孔隙减小,树脂长链交联结构断裂,造成树脂破碎,活性基团减少,导致树脂交换容量下降。
处理方法是:向原水中加亚硫酸钠,消除原水中的活性氯,反应如下:
C12十 H2O = HClO十 HCl
Na2SO3十 HC1O=Na2SO4十 HC1
用酸除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一般都采用哪些酸?
答案:用酸除垢是化学除垢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酸直接与水垢作用,并将水垢溶解。例如,盐酸和钙、镁水垢的反应如下:
CaCO3十2HCl → CaC12十H2O十CO2↑
Mg(OH)2十2HCl → 4MgC12十2H2O
反应所生成的氯化物很容易溶于水,可随酸洗液一起排出。
用酸除垢时,不必将水垢或氧化铁皮全部溶解,靠酸溶解垢下的一层氧化亚铁,则水垢由容器壁上自然地、一片一片地剥落下来。
除垢采用的无机酸有盐酸、硫酸、氢氟酸等 ;有机酸有柠檬酸、羟基乙酸、醋酸等。目前我国各电厂常采用盐酸,也有用氢氟酸或柠檬酸清洗的,但数量较少。
锅炉化学清洗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锅炉化学清洗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新建锅炉,在启动前进行化学清洗,可除掉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皮(也称轧皮)和在贮运、安装过程中生成的腐蚀产物、焊渣,以及设备出厂时涂覆的防护剂(如油脂类物质)等各种附着物,同时还可除去锅炉在制造、安装过程中进入或残留在设备内部的砂子、泥土、水泥和保温材料等杂质。这样不仅有利于锅炉的安全运行,还能改善锅炉启动时期的水、汽质量,使之较快地达到正常标准,从而大大缩短了新机组启动到正常运行的时间。
运行锅炉化学清洗的目的在于:除掉锅炉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水垢、金属腐蚀产物等沉积物,以免锅内沉积物过多而影响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综合
锅炉炉水磷酸盐防垢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磷酸盐防垢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向锅炉水中投加Na3PO4,使 PO43-在高碱度沸腾的锅炉水中与 Ca2+反应,生成易于排除的碱式磷酸盐水渣,反应如下:
10Ca2+十6PO43-十2OH- → Ca10(OH)2(PO4)6↓
随给水进入锅炉的少量 Mg2+,在高温的碱性锅炉水中与SiO32-反应生成蛇纹石水渣,反应如下:
3Mg2+十2SiO32-十2OH-十H2O→3MgO•2SiO2•2H2O
上述水渣极易随锅炉排污水排掉,因此防止了在锅炉内产生水垢。
进行锅内处理时,磷酸盐加入量过多或过少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答案:进行锅内处理时,磷酸盐加入量过多会产生如下危害:
(l)药品消耗量增加,使生产成本提高,造成浪费。
(2)增加锅炉水的含盐量、碱度等,影响蒸汽品质。
(3)有生成易粘附水渣 Mg3(PO4)2的可能,这种水渣会转化成导热性很差的松软水垢。
(4)若锅炉水中含铁量较大时,有生成磷酸盐铁垢的可能。
(5)容易发生"盐类暂时消失"现象。
磷酸盐加入量过少、也会产生下列危害:
(l)不能防止锅炉内产生钙、镁水垢。
(2)锅炉水 pH值低,易使蒸汽含硅量增加。
采用磷酸盐处理锅炉水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采用磷酸盐处理锅炉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给水硬度应符合质量标准(低压锅炉给水硬度不大于35μmol/L;中压锅炉给水硬度不大于5μmol/L;高压锅炉给水硬度不大于3μmol/L),以免硬度过大使锅炉水中产生大量水渣,而影响蒸汽品质。
(2)为保持锅炉水中的过剩磷酸根量稳定,加药应连续进行。
(3)正确、及时地进行锅炉连续排污和汽包定期排污,降低锅炉水含盐量和排除生成的水渣。
(4)对已结垢的锅炉,在磷酸盐处理前,应将水垢清除干净,防止水垢与过剩的磷酸根作用造成水垢大量脱落,轻者使锅炉水浑浊,重者堵塞管道。
(5)采用的工业磷酸三钠应符合下列标准: Na3PO4•12H2O的纯度不小于92%;不溶残渣不大于0.5%。
锅炉在运行中,锅炉水的磷酸根含量突然降低,原因有哪些?
答案:锅炉水的磷酸根含量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给水硬度超过标准,如补给水、凝结水、疏水或生产返回水硬度突然升高而引起的给水硬度超过标准。
(2)锅炉排污量大或水循环系统中的阀门泄漏。
(3)锅炉负荷增大或负荷增大时产生"盐类暂时消失"现象。
(4)加药量不够,如加药泵被污物堵塞,泵内进空气打不上药,磷酸钠溶液浓度低或加药不及时等。
(5)加药系统的阀门不严,药液加到其它锅炉内或漏至系统外。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排污?
答案:进入锅炉内的给水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随着锅炉水的不断蒸发浓缩,少部分杂质被饱和蒸汽带走,但大部分杂质留在锅炉水中。随着锅炉运行时间的增加,锅炉水中的杂质含量逐渐增加,当杂质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给锅炉设备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如锅炉受热面生成水垢,蒸汽质量劣化,锅炉金属腐蚀等。为了锅炉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保持锅炉水所含杂质的浓度在允许的范围内,这就需要不断地从锅炉中排除含盐量较大的锅炉水和细微的悬浮的水渣。
锅炉排污是锅内水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锅炉设备不产生水垢,蒸汽品质达到允许值的主要手段。
$简答
锅炉排污的方式有几种?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锅炉排污的方式有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两种。
连续排污也叫表面排污,是连续不断地从锅炉汽包内接近水面的地方排放锅炉水。它的目的是降低锅炉水的含盐量和排除锅炉水中的泡沫、有机物以及细微悬浮物等。
定期排污也叫间断排污或底部排污,它是定期地从锅炉水循环系统的最低点(如水冷壁的下联箱)排放部分锅炉水。它的目的是排除锅炉水中的水渣以及其它沉淀物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水处理值班员题库(高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