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对主变各侧开关做遥控或手动合闸时,会瞬间发出事故总信号。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合闸时KKJ首先启动=1,此时TWJ还没=0,所以产生事总。9611等装置程序上已加了延时判断处理,可以躲过这种情况。但主变各侧事故总是硬接点开出的信号,它没有任何延时。所以,有时合闸时会瞬时发出事总信号。对此情况,可以通过增加采集该信号的开入去抖延时来躲过。比如9681开入1遥信去抖延时出厂默认25ms,如果躲不过,可以延长一些去抖时间,以躲过误发事总。
c) 现场有时还有种情况就是用户做9611等出线保护试验,跳闸后事总信号发出后也复归了。用户还没再做下一个试验项目,突然又报出事总信号了。这一般是因为开关跳开后,用户为了作下一个项目,需修改定值。修改完定值后,肯定要复位保护装置。装置一上电必然初始化,重新监测各种信号。如果这时开关尚在分位,因为KKJ=1、TWJ=1自然又会报出事总,过3S后也会自动返回。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如果用户很认真细致,他会问你原因的,解释一下即可。
d) 还有种情况虽然很偶然,但也发生过。用户验收时,做完一个成组试验,马上就把装置电源关掉。如果在关电源之前,装置还没有送出事故总复归信号,则合成的全站事总就会一直不返回。这种情况把总控复位重启即可消除(注意,如果是9698B,最好是双机全部掉电再上电)。
4、TWJ/HWJ位置继电器和控制回路断线
4.1 TWJ/HWJ(跳闸位置/合闸位置继电器)的作用
TWJ/HWJ主要作用是提供开关位置指示。HWJ并接于跳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跳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当开关在合位时,其常开辅助触点闭合,HWJ线圈带电,HWJ=1表明开关合位。TWJ一般并接于合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合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闭辅助触点。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常闭辅助触点闭合,TWJ线圈带电,TWJ=1表明开关分位。注意: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实合闸线圈是带电的。TWJ为电压圈,线圈本身电阻就较大,加上回路上串的电阻,整体阻值约40K(测量控制正和TWJ负端)。因为国内开关跳合闸线圈为电流型,其阻值较小(常见的为50~200Ω)。虽然整个合闸回路是导通的,但因为控制回路电压大部分加在TWJ上,TWJ部分电阻很大,电流很小,不足以使合圈动作。TWJ线圈上串联的电阻,也是为了防止TWJ线圈击穿短路,导致合圈误动。当手动或遥控合闸时,合闸回路接通相当于直接将TWJ短接,电压直接加在合闸线圈上,使线圈动作。HWJ回路同此基本一致。断路器位置可以用合位也可以用跳位表示, 保护和监控习惯采用的位置信号略有不同:按照传统习惯,保护程序判断开关位置一般采用TWJ,比如备投装置需接入的开关位置都采用TWJ(断路器常闭触点)。远动监控方面一般都采用HWJ(断路器常开触点),如果只有TWJ,往往还要在数据库里取反。
4.2 断路器位置和HWJ的区别
我们从96XX系列装置里开关量状态显示菜单(/通讯信息表)里可以看到除了有TWJ和HWJ状态外,还有断路器状态。那么,这个断路器状态跟HWJ是否一样呢?其实并不完全一致。不论我们是采用TWJ还是HWJ来判断开关位置,都有一个一旦控制回路断线,就会导致位置判断错误的问题。比如开关在合位,此时HWJ=1;如果这时控制电源掉了,则HWJ失电,HWJ=0,就会错误判断为开关分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装置提供了“断路器位置”这个经过程序判断处理后的状态量。正常情况下,TWJ和HWJ状态是相反的,程序会判为状态有效,断路器状态和HWJ状态是一致的;当TWJ和HWJ全部为0或全部为1时,程序认为该状态变位为无效状态,断路器位置还是会保持原状态不变。大家可以做个试验,先让开关在合位,看开关量状态,HWJ和断路器位置都为1;再拔掉开关控制保险,此时HWJ=0,但断路器状态不变,仍为1。与这种情况相类似的,还有开关手车试验位置和运行位置,两种状态必须是相反的,才是有效的状态(构成一个异或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遥信,我们一般称为双位置遥信。现场组态时,除非用户有特殊要求,一般都采用“断路器位置”这个开关量来表征开关位置,而不是单独采用HWJ或TWJ。对手车试验位置,一般通过在后台遥信数据库里设置它的双位置遥信关联属性,同时在画面编辑器里,对开关量图符的属性选择工程值(四态)而不是常规的工程值来实现。
4.3 不同系列操作回路位置指示的区别
LFP900系列操作回路从电气上可以说基本上是独立的,跳合位指示灯也直接带在操作回路上。比如LFP941操作回路,如果装置电源不上电,只给操作回路控制电源上电。操作回路板上的跳合位灯依然会亮。RCS96系列和RCS900系列面板跳合位指示,是装置采集到跳合位后,再驱动面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相应的灯光位置指示。96XX系列低压保护用户在设计中一般不特别分开装置电源和控制电源,但对于9661装置,因为它不仅有操作回路还带有非电量保护。设计上一般把操作回路控制电源和非电量电源(也是装置电源)分开。如果装置电源不上,只上操作回路控制电源,前面板上是没有开关位置指示的。这一点在现场调试过程经常有可能发生,比如因非电量开入线尚未接完,所以用户不给非电量(实际上也是装置电源)上电。但把开关控制电源上电了,面板上开关位置肯定无显示,用户见有可能会以为故障。这在现场已碰到多次。(另外注意,9611等低压线路保护CPU板到液晶板的排线如果不连,面板上所有指示灯都会亮)
4.4 控制回路断线
位置继电器除了提供位置指示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监视控制回路是否完好。因为正常情况下,不论开关处于何状态,TWJ和HWJ必有一个带电,状态为1。如果全为0,则代表控制回路异常,也即我们常说的控制回路断线。按照部颁技术要求,必须监视跳闸回路(相比而言,跳闸回路断线要比合闸回路断线后果严重的多)。这也是HWJ线圈负端没有引出装置直接在内部就和跳闸回路并在一起的原因(9661/RCS941的操作回路,HWJ负也单独引出装置,主要是为了配合开关的方便)。TWJ负端单独引出,主要是为了同不同类型开关控制回路配合(比如防跳),但常规设计上,一般也在端子排上直接同合闸回路并接。
装置产生的控制回路断线信号=TWJ常闭接点+HWJ常闭接点。无论是通讯还是硬接点输出的该信号,都加了3S的判断延时。主要是因为断路器常开和常闭触点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比如开关由分到合,常闭触点(TWJ)打开时,常开触点(HWJ)还没有闭合,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为0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注意对主变各侧开关的控制回路断线,同上文所讲事故总信号采集一样,是通过测控装置(出厂设计一般是本侧后备保护的开入2)采集操作回路的硬接点输出。硬接点信号开出是没有任何时间延时的,为了避免因为TWJ和HWJ不同步误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现场要通过增加该开入采集的遥信去抖时间来躲过这段时间,一般可设为0.3S。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上一篇: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