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学习基础知识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数字电视原理 正文
数字电视原理

数字电视原理

点击数:7560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5:2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
最后一个字节,也是JPEG文件的最后一个字,用以表示JPEG数据文件的结束。

5.应用定义段APPn。在JPEG标准中允许一幅图像数据中最多有16个APP段,APP在压缩时插入用于说明该JPEG文件的应用场合等,解压缩时该段直接由解码器读出传递给使用者。

6.说明段COM。COM也是在压缩时期插入用于该JPEG文件进行注释、备忘等,解压缩时该段直接由解码器读出传递给使用者。

7.量化表定义段DOT,记录编码时用到的量化表,解码时传递给解码器使用。

8.Huffman表定义段DHT,记录编码时用到该表,解码时传递给解码器使用。Huffman编码,是一种可变长编码技术。

(4)MPEG-1标准:MPEG是Moving,Picture Expert Group的缩写词,意为活动图像专家组,他隶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协会(IEC)名下。由该组织规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就被称为MPEG标准。MPEG标准是现在运用比较广泛的运动图像压缩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了DCT算法减少图像空间(二维症面)的信息冗余度,利用运动估算与运动补偿来减少图像在时间方向上的冗余度,以达到大幅度压缩图像信息的目的。目前已有MPEG-1,MPEG-2,MPEG-4等几种标准。它们都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

MPEG-1标准是由活动图像专家组于1990年正式公布,其图像传输速率规定为1.5Mbps,音频信号速率为64.128-192Mbps,基本分辨率为352×288,主要用于VCD。MPEG-1没有采用国际广播协会确定的CCIR601分辨图像的指标(NTSC为704×480,PAL为704×576),而是采用了适当降低图像清晰度标准的方案,使用较低数据率的1/4分辨图像的标准(NTSC制为352×240,PAL为352×288),水平和垂直清晰度均降低一半,并作VCD视盘机的图像信号标准。

MPEG-1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MPEG系统,该系统规范说明如何净符合MPEG标准视频和音频部分的一条或多条数据流与定时信息结合,形成单一的复合流,以便于数据的存储或传输,在MPEG-1的数据流中又分成系统层和压缩层。系统层主要包含定时信息和其他需要分离的音、视频流,以及重播时同步音、视频的信息;压缩层主要含有被压缩的音、视频数据

2.MPEG视频该视频部分提供了一种统一的编码格式,用来描述存储在各种数字存储媒体上的经过压缩的视频信息,主要用于对连续传输速率为0.9-1.5Mbps的数字视频序列均含有序列头标、一至多个图像组以及序列结束码,而视频序列的基本编码单元是图,为偶数,而B-Y矩阵和R-Y色差矩阵、R-Y色差矩阵。Y矩阵的行和列均为偶数,而B-Y矩阵和R-Y矩阵无论是在水平方向或是垂直方向均为Y矩阵的一半的尺度。为了保证画面质量,获取高的压缩比,采用了失真算法,使用帧内编码(减少空间相关)和帧间编码(减少时间相关)相结合的办法。帧内编码图像,即为I图像,它在编码时不对其他图像进行参照,它提供编码序列的直接存取(访问)点,并从这一点开始解码。预测编码图像(P图像)使用运动估计与补偿预测进行有效编码,预测时使用过去的帧内编码图像或预测编码图像,并且P图像一般又用作进一步预测的参考。双向预测编码图像(B图像)提供最高的压缩比,但是它需要过去参考图像和将来参图像进行运动补偿,而双向预测编码图像从不用作预测时的参考。

在MPEG-1中,每一幅视频画面都有一个头标和多个画面的切片,通常是垂直方向分片,NTSC制把每帧图像切成15片,而PAL制把每帧图像切成18片。切片同样由一个头标和若干宏块组成,每片分成22个宏块,它的排列从左到右,从顶到底。每一个宏块的亮度部分含有16行,每行有16个像素,这样使用16×16大小的宏块作为运动补偿的单位。同时还把每一个宏块再分成4份,谓之像块,这样一个宏块含有4个亮度Y的像块和两个色差像块,每一个像块均为8×8=64个像素,由此可以算出在PAL制画面中,像素数为64×6×22×18=152064个像素;在NTSC制画面中像素数为64×6×22×15×=126720个像素。

3.MPEG音频,使用子带方法把伴音信息压缩到比特率为64kbps和192kbps。在VCD光盘录制过程中,图像信号压缩到原来的1/120-1/130,而声音信号也要压缩到原来的1/6。

(5)MPEG-2标准:MPEG-2建议(草案)由活动图像专家组于1993年11月提出,主要用于数字电视广播、数字CATV的机顶盒STB及DVD播放机。在这个标准中,图像传输速率为5-10Mbps,音频信号速率为56-256Mbps,基本分辨率为720×480.

MPEG-2标准的核心部分与MPEG-1基本相同,但功能上比MPEG-1有了很大的扩充。它不仅支持普通的CIF、CCIR601等分辨格式,而且还可以支持清晰度分辨率;不仅支持面向存储媒介的应用,还广泛地支持各种通信环境下数字视频信号的编码与传输,如卫星广播、数字地面广播、DVD等等;不仅支持恒定比特率传输模式CBR,还可支持变化比特率传输模式VBR。MPEG-2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比特流的可分级性,这意味着编码器可以忽略比特流中的增强部分,只解码全部比特流中的基本部分,仍可得到有用的图像序列,只不过这时所得到的图像分辨率低一些,或者帧速率低一些,或者质量低一些。

在MPEG-2中,视频比特率的范围约在2-80Mbps;视频格式有多种,同时还规定了不同的档次和等级。在所规定的档次中有两个:

1.主要档次,称为MP,是Main Profile的缩写词。

2.专业档次,称为PP,是Professional Profile的缩写词。其亮色比例采用4:2:2格式。

在所规定的等级中有4个:

1.高等级,称为HL,是High Level的缩写词,指图像尺寸不大于1920×1152。

3.主要等级,称为ML,是Main Level的缩写,指图像尺寸不大于352×576。

4.低等级,称为LL,是Low Level的缩写,指图像尺寸不大于352×288,

最常用的主要档次(MP)/主要等级(ML)可以简写为MP@ML,其中@为英文at。

在NPEG-2标准中,重建图像显示清晰度的提高,往往需要以视频比特率为代价。例如:

1.超级VCD,480像素×576行/25帧,视频比特率为1.89Mbps,压缩比为44:1,重建图像显示的清晰度为350线。

2.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DVD,720像素×576行。25帧,视频比特率为3.5-4.5Mbps,压缩比为36:1-28:1,重建图像显示的清晰度为400-450线。

3.数字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720像素×576行/25帧,视频比特率为4.0-5.0Mbps,压缩比为3:1-25:1,重建图像显示的清晰度为400线。

4.数字HDTV(高清晰度电视),1920×1080行/30帧,视频比特率为18.8Mbps,压缩比为40:1,重建图像显示的清晰度为1000线。

在采用MPEG-2国际标准进行视频压缩编码,而且压缩编码的算法确定时,如何恰当地选取视频比特率数值,是数字化电视业务的一个关键。

(6)MPEG-3标准:MPEG-3建议(草案) 主要对MPEG-2进行了修补,使得图像传输速率为15-45Mbps,音频信号速率为56-256Mbps,基本分辨率为1920×1080。主要应用于HDTV(高清晰度电视)。

(7)MPEG-4标准:MPEG-4是一个多媒体通信标准。其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以应用于高质量的数字电视,又可以应用于极低码率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还可以以立互方式进行工作。MPEG-4标准中,对称动通信信道,视频的数码率为5-64Kb/s;对影视应用视频的数码率可高达2Mb/s。

由于预见到通用可编程DSP技术的发展,及相对于用软件实现标准的明显优势,活动图像专家组于1993年7月便开始了制定MPEG-4标准,1997年1月,MPEG-4的第一片正式分布,但MPEG-4的工作尚未结束。第二版的标准还在制定之中。MPEG-4将是一个多媒体通信时代被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其实现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另外,MPEG-7也将成为未来国标标准,目前正处于开发探讨阶段。

综上所述,随着多种国际编码标准的实施,我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编码器的实时实现已成为必然。其实现方法为:先将1440×1152的HDTV画面划分成4个720×576的SDTV子画面,由4个MPEG-2MP@ML子编码器并行编码,最后将4路码流合成为高清晰度电视码流。为了较彻底地解决十字边界效应问题,子图像重建质量均衡策略主要采用了:1.过界运动估计/运动补偿;2. 码率分配和量化控制策略。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清晰度电视最终采用1920×1152/4:2:2格式。

四、NICAM(数字丽音)的基本原理

NICAM(数字丽音)是Near Instantaneous Companded Audio multiplex的缩写词,意为“准瞬时压扩声音多路复用”,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G)开发研究成功的,由于其数据传输率为728Kbps,因此,这种数字声频被称为NECAM-728。这种电视伴音的数字技术既可以用于地面广播,也可以用于卫星电视广播。它具有模拟电视声音不可比拟的优点,在NICAM通道中,;既可以传送立体声节目,也可以传送双语节目,还可以传送数字信息。具有传送的声音动态范围大、音质好、信噪比高、串音小等优点。它研究成功,很快得到广泛应用,在西欧、北欧、东南亚和香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NICAM广播业务。由于该种技术所传送的声音美国动听,所以香港地区称为“丽音”。

为适应我国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发展的需要,北京电视台、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等单位,基于我国国情,自1994至1997经历了四年的研究时间,终于制定出GY/T129-1997《PAL-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并从1997年5月16日开始试播,从此,北京电视台第一套(6频道)节目正式启用了PAL-D附加NICAM-728数字立体声试播节目,199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采用PAL-D附加NICAM数字声系统广播形式正式上星,从而标志了我国广播电视的声音系统由过去的传统模拟单声广播进入了数字立体声广播,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数字电视广播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对GY/T129-1997《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标准已正式批准,并决定于1998年5月1日开始实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数字电视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学习 - 基础知识 - 无线电-电子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