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制作自动控制-单片机用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的实验电路 正文
用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的实验电路

用单片机控制蜂鸣器的实验电路

点击数:7405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5:4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自动控制-单片机

  蜂鸣器是常见的电子器件,广泛用于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和工业控制上需要提示、报警的场合。
  
  当冰箱门忘记关上时,冰箱会发出“嘀”、“喃”的报警声提示我们关门:遥控空调时,每次按键空调会发出“喃”的一声,表示收到控制信息;洗衣机完成洗涤后,会发出“嘟”声提醒我们取出衣物。这些都是蜂鸣器在发出声响,完成提醒和报管的功能。
  
  甚至有家用防盗报警器,也使用声音洪亮的大功率蜂鸣器。
  
  蜂鸣器是有极性的电子元件,具体又分为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丙种类型。其中,有源蜂鸣器的发声条件与发光二极管是相似的,当有适当的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时,有源蜂鸣器就会鸣响。
  
  通过下图的控制电路,单片机可以控制有源蜂鸣器的鸣响和关闭。

  从下图看到,电路使用了单片机的I/0口P3.4来控制蜂鸣器。但是,图中并没有用P3.4直接控制蜂鸣器,而是通过三极管8550间接控制。这是因为单片机的I/0口能够流进流出的电流有限,有的蜂鸣器鸣响需要比较大的电流,单片机的I/0无法满足。而三极管8550最大可以提供1A以上的电流,足以驱动蜂鸣器,所以使用P3.4控制三极管8550的导通和截止,达到控制蜂鸣器的目的。先看本电路的控制原理:
  
  向P3.4写出逻辑“1”时,P3.4输出+5V,三极管8550的基极电流为0,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源+5V不能加到蜂鸣器的正极,蜂鸣器不鸣响;向P3.4写出逻辑“0”时,P3.4输出OV,三极管8550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产生电流,图1中限流电阻R1取合适的值,可以使三极管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电源+5V通过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加到蜂鸣器的正极,有电流流过蜂鸣器的正极和负极,有源蜂鸣器就开始鸣响。


  
  这样,控制有源蜂鸣器的鸣响变成了向P3.4口写出逻辑“1”或逻辑“0”。下面的程序可以使有源蜂鸣器发出“嘀”、“嘀”的响声:
  
  #include<reg52.h>
  
  sbitBuzzer=P3h4;1/【注1】
  
  //主程序voiDMAin(void){//循环语句,使蜂鸣器间隔0.5秒不断鸣响,停止for(;;){delay()://延时0.5秒,具体程序见上一期BUzzerh=1;//【注2】
  
  }
  
  }
  
  【注1】:将位变量Buzzer定义为单片机P3.4口,以后对Buzzer的操作就是对P3.4口的操作;
  
  【注2】:使变量Buzzer与“1”做“异或”操作。因为0与1“异或”后等于1,1与1“异或”后等于0,通过这条语句使每次操作后,变量Buzzer的状态都发生变化,下表列出了前4次操作的情况:

执行次数 执行异或操作前Buzzef状态 与“1”异或操作后Buzzer状态 1 1(不响) 0(鸣响) 2 0(鸣响) 1(不响) 3 1(不响) 0(鸣响) 4 0(鸣响) 1(不响)


本文关键字:单片机  蜂鸣器  自动控制-单片机电子制作 - 自动控制-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