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单元电路编、解码-加、解密电路用8051软件编程的编解码电路 正文
用8051软件编程的编解码电路

用8051软件编程的编解码电路

点击数:715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7:01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编、解码-加、解密电路

  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在发送方需要将并行的数据转变为串行数据,这个过程称为编码;接收端反过来需将无线接收到的串行数据变为并行数据,这个过程称为解码。往往用PT2262/2272实现编、解码,一次只能传送4~6位数据。另外也可以使用单片机本身的串口工作,但单片机串口送出的数据为电平信号,抗干扰性较差。用8051软件编程的编、解码电路,能一次完成8位数的传送,在一对一的通信时,可不设地址码,减少了一帧数的长度,增加了接收的灵敏度,通过软件的设置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另外一次传输数据的位数,一帧数的结构及数据传输的波特率都可以根据需要修改。

  一、硬件电路
  
  上图与下图分别为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无线发射与接收使用315MHz的组件模块电路NDR315和CJS-ROIA,单片机采用20引腿的AT89C2051,其体积小,设计好后可独立作为编、解码电路,为降低对高频无线模块的电磁干扰,单片机采用4MHz的晶振。发射电路将P1输入的数据编码为串行数据从P3.7输出到无线发射模块,图1中隔离电路可以不用。为增大发射距离,可对端口进行隔离,隔离电路可采用比较器构成,将隔离电路与NDR315单独供电(最佳12V)可进一步增大发射距离。接收电路将无线模块接收到的数据从P3.7输入解码为并行数据,输出到P1口进行后续处理,如显示等。

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二、软件编程
  
  1.发送编码
  
  实验中发现,当发射模块不工作时,接收模块仍然会接收到一系列由尖脉冲组成的白噪声,不编码时干扰很大,根据噪声波形特点,借鉴PT2272的编码方式,采用抗干扰的措施且本着编码从简的原则,设计一帧数只包含9位信息,其中一位是前导码,其余8位为从低到高的8位数据(若需要的话可以扩展为16位数据或再加1位效验位),前导码为一高电平在前,低电平在后,且占空比为1/31的脉冲;数据“1”为一高电平在前,低电平在后,且占空比为1/4的脉冲;数据“0”为一高电平在前,低电平在后,且占空比为3/4的脉冲;每位数据只发送一次(PT6672每位数据由2个脉冲构成),一帧数至少发送三次,再从P1读入新数据,数据不变则一直发送。

  程序1为发送编码程序,无线发射信号时,过宽的调制脉冲信号容易引起调制效率下降,收发距离变近。当高电平脉冲宽度在80μs~500μs时发射效果较好,大于1000μs时效率开始下降,程序1中的常量M决定了脉冲宽度,对应4MHz的晶振,当M为5时,数据“1”的高电平脉宽约为375μs,数据“0”的高电平脉宽约为125μs,一帧数占时约为8ms。

  2.接收编码
  
  程序2为接收解码程序,解码采用查询方式,测量相邻的一个高电平宽度和一个低电平宽度(一位数据),连续检测18位(两帧),这样可提高查询检测所得到电平宽度的精度,检测结束后再根据高低电平的比例,判断是干扰信号或是有效数据,首先捕捉前导码,考虑单片机运行时间及发射、接收电路的稳定性等因素,将判断比例增大一些,如设为1:29到1:33之间,程序中比例的判别采用乘法运算,可以防止除数为O的出错,找到前导码后,若后面有8数据,再一一判断其为“1”还是“0”,同样考虑误差,将判断比例增大,程序2中设为2~5之间(此误差范围的设置要兼顾灵敏性与抗干扰性这一对矛盾,需通过实验电路进行调试。).否则丢弃这帧数,干扰信号高电平时间很短,出现在所设的比例之间概率小,这样的数据判断方法可以较有效地去除干扰。

  程序2:

  采用软件编码的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突破硬件编码电路的局限性,其地址位数、数据位数及编码格式可灵活变动,可以根据具体设计系统的需要兼顾传输速度及传输的可靠性。同时通过采样判断相邻高、低电平的比例关系来捕捉前导码和识别数据的软件解码方法,不仅速度快,且可有效滤除干扰,提高数据接收正确率。




本文关键字:软件编程  编、解码-加、解密电路单元电路 - 编、解码-加、解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