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子知识资料机器人-智能车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感知系统设计 正文
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感知系统设计

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感知系统设计

点击数:7892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9:12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机器人-智能车

     1 前 言

    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是辅助型康复机器人的一种,是一种帮助人们扩展下肢运动能力的助力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在基于人体运动行为意识信息的基础上,由安装在腿部关节(髋关节及膝关节)处的伺服电机驱动关节运动,通过各关节角度、速度值的改变来达到与人体腿部的协调运动并提供助力,降低人在负重或长时间行走情况下的运动强度,对那些有异样运动行为的人提供治疗和矫形,与人体组成了一个协调而且完美的整体。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0余家实验室从事可穿戴型人体助力机器人的研究,其中日本和美国走在前列,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日本筑波大学(Tsukuba University)在2002年研制开发了机器人装混合助力腿(hyhrid assis-tive limb,HAL),机械外骨骼绑缚在人腿的两侧,利用贴在腿部皮肤上的EMG传感器检测肌肉的电流,控制电动马达驱动机械外骨骼运动以辅助腿部的动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和人体工程实验室研制出美军“伯克利下肢外骨骼”(Berkeley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BLE-EX),由背包式外架、金属腿及相应的液压驱动设备组成,机械系统采用了与类人形结构相似的设计,背包式外架能够使操纵者携带一定载荷,其有效作用力不经过穿戴者而直接经由外骨骼传至地面。下肢外骨骼能够携带外部负载和自身的重量(包括操纵者的重量)在崎岖路面远距离行走,能使带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增强负重能力和提高行军速度。然而上述装置存在着共同的缺点,由于肌电传感器是根据肌肉活动时皮肤表面传送的微弱电流信号或肌肉的软硬程度来推断人的行为意识,导致所采用的大部分传感器要与人体肌肤直接接触并粘贴在肌肤上,需要特别的固定装置,这样直接导致穿戴上的不便;人体分泌的汗液、传感器安装的好坏等将影响所获取信息的稳定与准确性,而且信息量大而复杂,易受干扰,从而使控制难度加大。因此,本文设计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感知系统,该系统用于获取人体下肢和机器人外骨骼之间的接触力,利用这些力信息和关节角度信息控制机器人外骨骼以实现对人体下肢运动的助力。

    2 助力机器人系统

    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主要由机械、传感和控制三大部分组成。机器人外骨架包含12个自由度,每只腿有6个自由度,髋关节包含3个自由度,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底各包含1个自由度,该设计要求不仅符合以往的拟人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要求,又达到与人体腿部运动相协调、互不产生运动干涉的设计要求,如图1所示。

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外骨骼框架

    执行部分主要指直流伺服电机,该系统需要4个,它们分别固定在两腿髋关节和膝关节上。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采用PC104嵌入式控制系统板和PC104CAN卡,整个系统的控制结构见图2。

基于CAN总线的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控制系统框图

    3 机器人感知模块

    3.1 人机系统接触信息

    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主要利用人体下肢运动信息提供助力,这些运动信息主要包括人体与外骨骼机器人的腿部接触力信号、脚底力信号,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角度信号等。为了获取这些运动信息,设计一套基于CAN总线的多传感器感知系统,解决了传统的传感器通信方式(主要是指RS-232和RS-485)中主节点单一和实时性差等问题。该系统由电机码盘、安装在腿部的2个二维力传感器和安装在脚底的6个一维力传感器组成。腿部力传感器固定在人腿膝关节和踝关节上部,用于测量人体与外骨骼之间的接触力;脚底力传感器安装在脚尖和脚跟,用于测量地面反力;电机码盘用于测量髋关节和膝关节转动角度,如图1所示。

    3.2 系统设计

    腿部二维力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机器人外骨骼和人体之间的接触力大小的传感器,其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助力机器人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腿部力传感器主要是由2个二维力传感器组成,用于测量人体大、小腿与机器人外骨骼之间的接触力,该接触力包括沿人体腿部的力(X方向)和垂直腿部的力(Y方向)。在下肢助力机器人的控制中,除了要知道人体腿部与机器人的作用力之外,还需要知道人体脚底对机器人的作用力,而脚部力传感器是测量地面对人机系统的作用反力。人体落脚对地面的着力点可以用三个支撑点表示,这三个支撑点的位置分别位于第一跖骨根部和第五跖骨根部以及后脚跟,人体靠这三点间产生的足弓支撑身体,而身体的重量经由这三点传递到地面。为了准确获取行走时脚底的力信息,脚底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就定在这三点的位置上,每只脚需要安装3个一维力传感器,共需要6个一维力传感器,具体安装位置见图3。由于脚底机械部分的限制,传感器弹性体体积比较小,其本体机械尺寸φ40 mm(直径)×8 mm(厚度),量程为1000 N。

脚底机械结构以及传感器安装图

    3.3 传感器设计

    弹性体的设计是多维传感器设计中的关键。本文在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传感器弹性体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E型膜片的弹性体结构,这种结构的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维间耦合小、容易标定的特点。整个弹性体主要由弹性膜片、应变计和受力转接体三个部分组成,弹性体由两层E型膜片构成,实现X和Y两个方向应变力的测量。弹性膜片为圆形结构,其直径和厚度分别为φ15 mm和2 mm,厚度方向和测量方向一致。敏感元件采用箔式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粘贴在E型膜片上。传感器的输出是E型膜片的应力,应力的测量方式很多,本研究采用箔式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粘贴在E型膜片上,用于测量弹性体上应力的大小。应变计贴片位置如图4所示,X和Y方向应变片安装在E型膜片的下端,四片应变片电阻组成一个惠斯登全桥电路(如图5所示),实现输出信号的自动解耦。当力作用于传感器时,由于力大小、方向的不同,各个方向的敏感电阻受到的应力不同,从而得到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以X方向为例,E型膜片敏感弹性部分的圆环平膜片属于薄板结构,在X向力的作用下,边界条件比较简单,可以等效为外圆周固定,集中应力作用在硬中心的圆形薄板。根据薄板理论可知,周边固支具有硬中心的膜片在半径r处的径向应力&epSILon;r和切向应力εθ为



www.55dianzi.com
公式

    式中:ω,h分别为圆形膜片的法向位移和厚度;F为施加力的等效集中力;f(r),P(r)是仅与r有关的函数。   

应变计贴片位置
X方向电阻应变片组桥方式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半径r一定,也就是压敏电阻位置固定时,圆形膜片表面上的应变&epSILon;为

    ε=kFF (3)

    式中kF为应变系数常量。

    由于使用等臂电桥,即R1=R2=R3=R4,有

公式

    式中:ε1,ε2,ε3,ε4分别是4个敏感电阻R1,R2,R3,R4的应变;ε为圆形膜片的总应变;G,k为常量;UX是桥路输出电压。

    综合式(4),(5),桥路的输出电压信号正比于传感器的力信号,测量输出电压信号就可以得到被测目标的力信号。

    传感器硬件电路采用嵌入式片上系统,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模拟电路由信号调零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和模拟滤波电路组成;数字电路部分主要包括A/D采样模块、数字计算模块、CAN总线控制器、CAN总线驱动器和必要的外围电路模块。图6是助力机器人力传知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框图。

助力机器人力传知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框图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机器人  机器人-智能车电子知识资料 - 机器人-智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