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技术交底建筑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正文
建筑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建筑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点击数:7236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2:3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技术交底
6.拆除井字架身前要先检查原锚固点,或加设临时缆风,然后拆除最上一道缆风绳,按顺序由上而下拆除。当拆除到第二道缆风时,应重复上述作法。
7.拆下的杆件不能往下抛掷,要用滑轮麻绳慢慢放下,拆下的螺栓要用箱子装好。
8.拆除完成后,井字架杆件要按规格分类堆放,堆放地点要平坦,下设支垫排水良好,如堆放在室外应加以遮盖,对螺栓应用柴油清洗干净以备再用。
9.对弯曲,变形的杆件要调直,并刷漆,对不能修复的杆件应集中报废,并补充新的杆件,以备下次再用。 
上料平台搭设安全技术交底
⒈上料平台要独立设搭设,平台距井架间隙不得超过10cm,平台宽度以进出料方便为原则,长度应≥吊栏外侧。
⒉搭设材料:一般用杉木或钢管搭设、当承重量不大时(在300kg以内)和高度不高时也可用毛竹搭设(应使用新竹经挑选),搭设方法基本和脚手架相同。
⒊用途构造:主要做为井字架吊篮进出料通道使用,一般不堆放材料。
主要杆件有:立杆、横杆、水平拉杆、剪刀撑、栏杆等。
⒋搭设:
⑴ 立杆间距在1~1.5m以内,步距1.5m~1.8m视建筑物层高而定,平台以每层楼面平。
⑵ 每隔1~1.5m高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在操作层通道处可设在1.8m高处。
⑶ 横杆:当平台铺设竹架板时,大横杆间距在40cm以内,当使用钢、木脚手板时,大横杆间距不大于60cm。
⑷ 剪刀撑:外立杆四周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在进、出料口处可断开留出通道。
⑸ 栏杆:平台四周按规定设置1~1.2m高的防护栏杆。正面设可开启的安全门。
⑹ 缆风:当平台高度超过10m时,四面要设缆风绳,或与建筑物固定牢固,并不得固定在井架上。
大模板的堆放、安装和拆除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
⒈平模存放时应满足地区条件要求的自稳角,两块大模板应采取板面对板面在存放方法,长期存放模板,并将模板换成整体。大模板存放在施工楼层上,必须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不得沿外墙围边放置,并垂直于外墙存放。
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要存放在专用的堆放架上,或者平堆放,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物件上,严防下脚滑移倾倒。
⒉模板起吊前,应检查吊装用绳索、卡具及每块模板上的吊环是否整有效,并应先拆除一切临时支撑,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起吊。模板起吊前,应将吊车的位置调整适当,做到稳起稳落,就位准确,禁止用人力搬动模板,严防模板大幅度摆动或碰倒其它模板。
⒊筒模可用拖车整体运输,也可拆成乎模用拖车水平叠放运输,平模叠放时,垫木必须上下对齐,绑扎牢固,用拖车运输,车上严禁坐人。
⒋在大模板拆装区域周围,应设置围栏,并挂明显的标志牌,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组装平模时,应及时用卡具或花篮螺丝将相邻模板连接好,防止倾倒。
⒌全现浇结构安装作模板时,必须将悬挑担固定,位置调整准确后,方可摘钩,外模安装后,要立即穿好销杆,紧固螺栓。安装外模板的操作人员必须挂好安全带。
⒍在模板组装或拆除时,指挥、拆除和挂钩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方可操作,严禁人员随大模板起吊。
⒎大模板必须有操作平台、上下梯道,走桥和防护栏杆等附属设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⒏拆模起吊前,应复查穿墙销杆是否拆净,在确无遗漏且模板与墙体完全脱离后方可起吊,拆除外墙模板时,应先挂好吊钩,紧绳索,再行拆除销杆和担。吊钩应垂直模板,不得斜吊,以防碰撞相邻模板和墙体,摘钩时手不离钩,待吊钩吊起超过头部方可松手,超过障碍物以上的允许高度,才能行车或转臂。模板就位和拆除时,必须设置缆风绳,以利模板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大风情况下,根据安全规定,不得作高空运输,以免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模板间或与其它障碍物之间的碰撞。
⒐模板安装就位后,要采取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要设专人将大模板串连起来,并同避雷网接通,防止漏电伤人。 
⒑大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除模板上的残余砼,并涂刷脱板模剂,在清扫和涂刷脱离剂时,模板要临时固定好,板面相对停放的模板间,应留出50—60cm宽人行道,模板上方要用拉杆固定。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交底
一、用电管理:
    ⒈临时用电必须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⒉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必须单独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绘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临时施工的依据。
    ⒊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⑴  现场勘探,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柜),分配电箱的位置及线路走向。
    ⑵  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⑶  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
    ⑷  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⑴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
    ⑵  技术交底资料。
    ⑶  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⑷  接地电阻测定记录。
    ⑸  定期检(复)查表(工地每月,公司每季进行一次)。
    ⑹  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⒌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二、电工:
    ⒈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经(地)市劳动部门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⒉电工应掌握用电安全基本知识和所有设备性能。
    ⒊上岗前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⒋停用设备应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⒌负责保护用电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重复接地)和开关箱。    
    ⒍移动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在一般情况下不许带电作业,带电作业要设监护人。
    ⒎按规定定期(工地每月、公司每季)对用电线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维修记录。
    ⒏应懂得触电急救常识和电器灭火常识。
 三、安全距离与外电防护:
    外电线路: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以外的任何电力线路。
    ⒈不得往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搭设临时设施或堆放物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⒉安全距离:
    ⑴  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的外侧与架空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1kv不小于4m,1~10kv不小于6m,35~110kv不小于8m。架空导线最大弧垂与施工现场地面最小距离≥4.0m与机动车道≥6.0m。
    ⑵  起重臂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的架空线路水平距离≥2m。
    ⑶  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的最小距离1kv以下为6m,10kv以下为7m。
    ⒊外电防护:
    ⑴  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⑵  带电体至遮栏的安全距离10kv应大于95cm,35kv应大于115cm.
    ⑶  带电体至栅栏(封闭)的安全距离10kv应大于30cm,35kv应大于50cm。
    ⑷  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员监护。
    ⑸  无法防护时必须采取停电,迁移线路或更改工程位置,否则不准施工。
 四、供电路线:
    架空线路必须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上或脚手架上等不稳固的地方。
    ⒈架空线路最少截面:为满足机械强度要求,铝线≥16mm2 ,铜线≥10mm2 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绝缘铝线不少于35mm2 ,铜线不少于16mm2 。
    ⒉电线接头:在一个档距内,每层架空线接头不得超过该层导线
50%,且一根导线只允许一个接头,跨越道路、河流档距内不得有接头。
    ⒊电杆档距:最大不超过35m,线间距不得少于0.3m,上下横担间高压与低压1.2m,低压与低压0.6m,(横担选用附表于后)。
    ⒋电杆及埋设:电杆应选用钢筋混凝土杆或木杆,其稍径不得小于13cm,埋设深度为杆长的十分之一加0.6m。
    ⒌拉线:拉线宜用截面不少于Φ4×3的镀锌铁丝、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庆在45~30度之间,埋地深度不少于1m,钢筋混凝土杆上的拉线应在高于地面2.5m处装设拉紧绝缘子。
    ⒍室内配线:进户线过墙应穿管保护,距地面不得少于2.5m,并采取防雨措施,室外应采用绝缘子固定。
 五、电缆线路:
    ⒈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⒉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⒊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面不得小于2.5m。  
    ⒋在高层建筑的临时电缆配电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电梯孔等,并应靠近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层楼不得小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小于1.8m。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技术  建筑  技术交底机械设备 - 技术交底

《建筑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