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砂子试验指导书 正文
砂子试验指导书

砂子试验指导书

点击数:7617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7:25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44页 共139页 砂子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8日 1.试验项目: 砂子的云母含量(GB/T14684-2001) 2.试验原理: 通过用钢针挑出全部云母,来确定云母含量。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放大镜、方孔筛、天平、钢针 4.试验过程: ⑴取烘干试样,(筛除大于4.75mm及小于300μm)15g; ⑵放在放大镜下观察,用钢针将砂中所有的云母全部挑出,称取质量; ⑶计算:Qm=G2/G1×100%     精确至0.1% Qm—云母含量 ,%   G1—300μm ~4.75mm颗粒的质量 g;G2—云母质量 g。 5.试验结果处理: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45页 共139页 砂子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8日 1.试验项目: 砂子的轻物质含量(GB/T14684-2001) 2.试验原理: 轻物质的密度小于氧化锌的密度。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天平、密度计(测量范围为1800kg/m3~2000 kg/m3)、量具、方孔筛、网篮、氯化锌 4.试验过程: ⑴取筛除大于4.75mm及小于300μm之间烘干至恒重的试样200g; ⑵将试样倒入重液2000kg/m3中,搅拌,使试样中的轻物质与砂充分分离,静置5min后,将浮起的轻物质连同部分重液倒入网篮中,倾倒重液时避免带出砂粒,一般当重液表面与砂表面相距约20mm~30mm时即停止倾倒,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无轻物质浮起为止。 ⑶用清水清洗,将轻物质烘干至恒重,称取质量。 ⑷计算:Qd=(G2-G3)/G1×100%         Qd—轻物质含量,%  ;             G1—300μm ~4.75mm颗粒的质量 g;     G2—烘干的轻物质与烧杯的总质量 g;G3—烧杯的质量 g。   5.试验结果处理: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46页 共139页 砂子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8日 1.试验项目: 砂的坚固性(GB/T14684-2001) 2.试验原理: 通过硫酸钠饱和溶液渗入砂中形成结晶时的裂胀力对砂的破坏程度,来间接地判断。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天平、方孔筛、三角网篮、无水硫酸钠、密度计、氯化钡、容器 4.试验过程: ⑴称取各粒级干燥试样各100g,分别装入网篮后侵入盛有硫酸钠(1.151-1.174g/cm3)溶液(20-25℃)中,上下升降25次,排出试样的气泡。 ⑵浸泡20h后,将试样在烘箱(105±5℃)中烘4h,为一次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循环。从第二循环起,浸泡和烘干均为4h,共循环五次。 ⑶最后一次循环后,用清洁的温水淋洗试样,直至淋洗试样后的水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不出现白色浑浊为止,再烘至恒重,冷却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过筛,称取筛余量。 ⑷计算:     a)Pi=(G1-G,2)/ G1×100%,精确至0.1%    Pi—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G1—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数量,g;    G1—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g。     b)P=(α1P1+α2P2+α3P3+α4P4)/(α1+α2+α3+α4)×100%    P—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率,%;    α1、α2、α3、α4—分别为各粒级质量占试样(原试样中筛除了大于4.75mm及小于300μm的颗粒)总质量的百分率,%;    P1、P2、P3、P4—分别为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      5.试验结果处理: 以测定值为准。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47页 共139页 砂子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8日 1.试验项目: 砂中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GB/T14684-2001) 2.试验原理: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高温炉、天平、分析天平、方孔筛、瓷坩埚、稀盐酸(将浓盐酸与同体积的蒸馏水混合)、1%硝酸银溶液、浓度为10%氯化钡溶液、烧杯、烧瓶 4.试验过程: ⑴试样制备:取30~40g的样品,置于(105±5)℃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经研磨至全部通过75μm的方孔筛,备用 ⑵用分析天平称取粉状试样1g(m),放入烧杯中,加20-30mL蒸馏水及10mL稀盐酸,加热至微沸,并保持微沸5min,使试样充分分解后取下,中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10-12次。 ⑶加入蒸馏水调整滤液体积至200mL,煮沸,搅拌同时滴加10mL浓度为10%氯化钡溶液,并煮沸数分钟后,静置至少4h(此时溶液体积应保持在200mL),用慢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至氯离子反应消失(用1%硝酸银溶液检验)。 ⑷将沉淀物和滤纸一并移入已灼烧至恒重的瓷坩埚中,灰化后在80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5) 计算:Qc=( G2×0.343)/ G1×100        式中:Qc—水溶性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G1—粉磨试样质量,g       G2—灼烧后沉淀物的质量,g       0.343—硫酸钡(BaSO4)换算成SO3的系数。 5.试验结果处理: 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2%时,须重新试验。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48页 共139页 砂子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8日 1.试验项目: 砂中氯化物含量(GB/T14684-2001) 2.试验原理: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天平、5%铬酸钾指示剂溶液、氯化钠标准溶液、硝酸银标准溶液、器皿 4.试验过程: ⑴称取烘干试样500g, 装入盛有500ml蒸馏水的磨口瓶中,摇动一次后静置2h,之后每隔5min摇动一次,共摇动3次。将磨口瓶上部已澄清的溶液过滤后,取50ml与三角瓶中,加入5%铬酸钾指示剂溶液1ml,用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⑵空白试验:取50ml蒸馏水注入三角瓶内,加入5%铬酸指示剂溶液1ml,用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砖红色为终点。记录此点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⑶计算:X=C(V- V0)M/ m    式中 :X — 氯离子含量,% ;          C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 —样品滴定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 —空白试验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  —氯离子的摩尔质量,g/mol(M=35.5 g/mol);     10—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m—试样质量,g 5.试验结果处理: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49页 共139页 砂子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8日 1.试验项目: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亚甲蓝法)(GB/T14684-2001) 2.试验原理: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天平、方孔筛、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定时装置、温度计等 4.试验过程: ⑴亚甲蓝溶液配制:将亚甲蓝粉烘干(100±5)℃,取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600mL温度为35-40℃蒸馏水的烧杯中,持续搅拌40min,直至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全部溶解。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称取已烘干至恒重,筛除大于2.36mm的试样200g ,精确至0.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 min,形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r/min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3)悬浮液中加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它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亚甲蓝溶液5mL,若在5min内消失,再加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4)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 (5)亚甲蓝MB值计算:MB=V/G×10     精确至0.01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1:公式中的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5.试验结果处理: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作 业 指 导 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

上一篇:石子试验指导书

《砂子试验指导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