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水循环系统安装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正文
水循环系统安装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水循环系统安装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点击数:7155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9:3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操作规程
2.3.2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工具,使用前先检查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是否齐全完好,确认正常状态下方可使用;移动工具时,不得提着电线或工具的转动部分。 2.3.3千斤顶使用前应擦拭干净,并检查各部分是否完好,油液是否干净,油压式千斤顶的安全销有无损坏;螺旋、齿条式千斤顶的螺纹、齿条的磨损量达20%时,严禁使用。 2.3.4千斤顶应设置在平整、坚实处,并用垫木垫平;千斤顶必须与荷重面垂直。 2.3.5千斤顶严禁超载使用,不得加长手柄,不得超过规定人数操作。 2.3.6使用油压式千斤顶时,任何人不得站在安全销的前面。 2.3.7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同时顶升一个物体时,千斤顶总起重能力应不小于荷重的 两倍;顶升时应由专人统一指挥,确保各千斤顶的顶升速度及受力基本一致。 2.3.8油压式千斤顶的顶升高度不得超过限位标志线;螺旋及齿条式千斤顶的顶升高度不得超过螺杆或齿条高度的四分之三。 2.3.9千斤顶不得在长时间无人照料下承受荷重。 2.3.10千斤顶的下降速度必须缓慢,严禁在重负荷的情况下使其突然下降。 2.3.11手拉葫芦使用前应检查吊钩、链条等是否良好,传动及刹车装置是否良好;吊钩、链轮、倒卡等有变形时,以及链条直径磨损量达15%时,严禁使用。 2.3.12手拉葫芦的起重链不得扭转,不得拆成单股使用;其刹车片严防沾染油脂。 2.3.13手拉葫芦不得超负荷使用,拉链人数不得超过规定;操作时,人不得站在手拉葫芦的正下方;吊起的重物需在空中停留较长时间时,应将手拉链拴在起重链上,并在重物上加设保险绳。 2.3.14手拉葫芦在使用中如发生卡链情况,应将重物垫好后方可进行检修。 2.4   火灾及防范措施 2.4.1 施工前检查动火区域5米以内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如有易燃易爆物品而且不能清除的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2.4.2 施工区域内应设有灭火器等防火设施。 2.4.3正确使用氧乙炔,瓶间距5米以上,距明火10米以上,乙炔瓶要有回火装置,且应直立放置。氧气瓶应有专用支架。                                                              2.4.4气焊、气割操作人员应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当使用移动式半自动气割机或固定式自动气割机时,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鞋,并有防止触电的措施。 2.4.5不得使用有鼓包、裂纹或漏气的橡胶软管;如发现有漏气现象时应将其损坏部分切除,不得用贴补或包缠的办法处理。 2.4.6乙炔橡胶软管脱落、破裂或着火时,应先将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先将氧气的供气阀门关闭,停止供气后再处理着火胶管,不得使用弯折软管的处理方法。 2.4.7高处作业使用火焊时,必须先检查作业下方是否有易燃物,并采取防火措施。并通知在下方交叉施工的人员躲避,防止烧烫伤。 2.4.8地面组合及高处作业对口用防风棚内必须设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等,施焊及切割时必须设专人监护,防止引燃安全网帆布等易燃物,当日作业结束后,必须仔细检查有无火灾隐患,遗留火种必须消灭,灭火器严禁挪作他用。 2.4.9高处对口焊接时,电焊二次线必须接在焊口附近,严禁将斤不落链或保险钢绳当做二次线使用,移动电焊线时,必须监护,防止裸露处打伤钢丝绳;施焊时,防止电焊引弧不慎打伤钢丝绳及斤不落承重链。 2.5 触电及防范措施 2.5.1电动工具的电源应由电气专业人员接线,应使用便携式电源卷线盘。 2.5.2电源线走向合理,不得与氧乙炔带、钢丝绳及电焊线缠绕在一起。 2.5.3电源线路不得裸露,电缆或软线绝缘良好。 2.5.4电动工具外壳、手柄无裂缝、无破损;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连接正确、牢固。 2.5.6电动工具插头完好,开关动作灵活。 2.5.7在雨天或在潮湿的空气中严禁使用电动工具。 2.5.8严禁将电源线直接挂在刀闸上使用。 3 文明施工措施 3.1施工现场严禁打闹。 3.2施工现场要使用文明用语。 3.3施工中的材料、设备要摆放整齐有序。 4 环境保护措施 4.1施工过程中将物料摆放整齐,将废料及时清理干净。 4.2施工中将用完的塑料盖、油毡纸等及时收集到一起,当日内送到指定的垃圾箱。 4.3使用大锤敲打物件应通知附近施工人员, 大锤正前方不应有人, 施工人员要用棉球塞住耳朵。 4.4现场施工用电应按照公司有关安全用电的使用及办理程序进行,施工电源线应按照规定进行接引,确保布局、走向合理,小型电动工器具应定期进行绝缘检查,确保无触电事故的发生。 4.5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配备灭火器材,施工中正确使用氧乙炔进行切割作业,切割作业现场确保无易燃、易爆品,高空切割作业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切割时火花坠落崩溅到易燃物上引起火灾事故,三级动火以上的施工项目应办理动火证,确保无火灾事故发生。 4.6狠抓文明施工工作,施工中的材料、设备应摆放整齐,切割下的废物、废料应及时清理、回收,施工现场应作到消灭“五头”,在施工的同时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作业场所的清洁,拆除的废包装物应及时清理,按照可回收利用和不能回收利用的进行统一堆放,统一处理。 4.7保护施工环境,生活、生产垃圾应进行分类投放到垃圾箱内,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通知项目部安监部进行统一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4.8节约能源资源,节约使用办公用品,减少成本支出,氧乙炔使用应按照专业公司的使用制度和规定使用,使用前应仔细进行检查,确保氧乙炔无泄漏。节约使用水电。 三、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程序和操作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2、设备管理 2.1、施工前按照发货清单对设备进行检查、清点和编号,并按类别及安装的先后顺序进行合理摆放。 2.2、按照图纸核对设备的厂内编号、外形尺寸及钻孔位置,与图纸不符处应及时上报质检部门协调处理。 2.3、易损易失件应入库存放。 3 水冷壁组合 3.1在设备对口前对管子进行通球检查,通球前必须先对管子进行1~2分钟的压缩空气吹扫,吹扫时人员不得站在管口及手孔处,吹净内部的杂物和灰尘;清扫联箱,应该打开手孔做上标识,取出管座里的塑料盖,用压缩空气进行1~2分钟的吹扫,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可用内窥镜进行检查,当剩少量的灰尘及杂物时,可用面团将其粘出。 3.2通球用的钢球必须由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做好领用和归还记录,钢球一旦丢失,必须由施工人员写出书面材料并确认钢球未遗留到管子内部。通球时所使用的球径必须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在通球时球径使用错误,从而影响通球效果。 3.3通球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通一根,标识一根,标识必须清楚、明确。如通出异物或球通不过,应做好明显的标记并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处理。 3.4通球时要有可靠的接球设备,设备底部要有足够的缓冲,防止钢球的反弹造成人员的伤害或钢球的丢失。 3.5通完球后,要严格做好封闭措施,对于长时间不能进行对口焊接的管子要用钢板封焊固定,按标识安装固定好手孔,做到联箱的所有管口及管排及时封闭,绝对禁止隔夜才封闭的现象发生,一经发现必须重新进行通球、封堵管口。 3.6进行联箱找正、划线及固定,将联箱两端面的纵横十字线划出并用样铳打出中心标记,铳眼清晰。 3.7调整管排及联箱对口间隙,使之符合焊接要求,一般为1-3mm,然后调整管排宽度,使之符合图纸尺寸,并略宽5~10mm,便于将来焊接收缩后达到设计尺寸,必须复查组件的整体长度,保证符合图纸尺寸,控制在误差范围内。 3.8在对口过程中检查水冷壁管的外径和壁厚,如超标应提缺陷单按缺陷处理程序执行。 3.9进行组件对角线测量工作,并调整到对角线误差小于7mm之后将管排间点焊牢固, 开始对口焊接,如果先点焊间隙大的焊口,在其满焊完后,间隙小的焊口易收缩至无间隙。所以应先点焊间隙较小的焊口并进行焊接,然后对接间隙大的焊口。 3.10水冷壁对口偏折度用直尺检查,距焊缝中心200mm处,离缝小于2mm;水冷壁对口错位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3.11在散管的安装中,若发现弯管的角度不符,应通知技术员和质检人员,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处理,严禁私自进行火焰校管。 3.12若在接到设备缺陷整改通知单后,允许进行火焰校管,则必须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管子钢材的临界温度以下。 3.13在组合过程中,应杜绝在管壁上乱焊乱割物件,以防伤及管材。 3.14水冷壁开有各类门孔,在开孔处的炉墙侧装有门类连接件,连接件在地面组装,并与水冷壁焊好,焊接时要注意不得损伤管子,各门孔的弯管处应按图纸要求焊有遮挡火焰辐射的扁钢,如有漏焊应补焊。 3.15在地面按照图纸设计安装密封填块,保证密封工作顺利进行。 3.16以水冷壁上集箱中心线为基准进行刚性梁的安装,刚性梁在地面安装之前,如发现其有明显的变形,必须对其进行校正后方可进行安装,安装时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保证水冷壁在运行过程中能自由膨胀。根据水冷壁吊装组件划分情况,在吊装前将刚性梁在组件分界处断开,待水冷壁找正就位后进行恢复。 3.17水冷壁吊杆在地面与吊挂梁组合在一起,随钢架顶板的吊装顺序逐一吊装,组合之前,必须认真清点、编号,所有吊杆均应复查其长度尺寸,在地面调整好耳板标高。 3.18对于合金钢部件现场要进行100%光谱分析复查,如吊杆、密封填快等。 3.19水冷壁组合完毕后要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对达不到标准的地方及时进行返修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4水冷壁吊装 4.1根据主吊车起吊能力及水冷壁结构特点,将水冷壁分成19个组件进行组合及吊装。具体划分情况为:前水冷壁分成4个组件(前水上部为一个组件,前水中部为一个组件,前水下部为2个组件),后水冷壁分成5个组件(后水上部为2个组件,中部为1个组件,下部为2个组件),左侧水冷壁分成2个组件(左水上部为1个组件,左水中部及下部为1个组件),右侧水冷壁分成3个组件(右水上部为2个组件,右水中部及下部为1个组件),燃烧器水冷壁分成4个组件,后水斜坡水冷壁分成1个组件。 4.2吊装顺序为左侧水冷壁上部组件(直接就位并用吊车将标高找正)、左侧水冷壁下部组件(临时吊挂在上部组件上)、前水冷壁上部组件(直接就位并用吊车将标高找正)、前水冷壁中部组件(临时吊挂在上部组件上)、右侧水冷壁上部组件(直接就位并用吊车将标高找正)、右侧水冷壁下部组件(临时吊挂在上部组件上)、后水斜坡水冷壁、后水冷壁上部组件(直接就位并用吊车将标高找正)、后水冷壁中部组件(临时吊挂在上部组件上)、前后水冷壁下部组件(用汽车运至锅炉零米,用吊车直接起吊就位,使用斤不落直接吊挂在中部组件上)。 4.3水冷壁安装找正 4.3.1水冷壁标高找正应与上部组件吊装同步进行,利用吊车配合,找正时应将实际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10mm左右,以便顶板挠度变形后标高达到设计标高。 4.3.2将上部水冷壁规方,按照设计位置调整水冷壁几何尺寸,并进行临时固定。 4.3.3进行水冷壁空中焊口安装工作,利用10T斤不落将中下部组件提起,达到对口间隙。 4.3.4所有安装焊口结束后,进行水冷壁的整体找正工作。 4.3.5水冷壁的找正原则上以汽包纵、横中心线和中心标高为依据,利用玻璃管水平、刚线、钢卷尺、钢板尺进行测量。 4.3.6整体验收。 4.3.7全部找正结束后进行固定。 5降水管、降水分支管及汽水引出管安装 5.1降水管(ф426×40)垂直管段在地面拼接,待四层钢架吊装结束后寄存就位,若到货时间滞后,只能做散件寄存、空中对接。高压碳素钢管子在使用前应经过外观检查,对有怀疑的管子应进行探伤检查。 5.2待水冷壁、汽包、下降管安装、找正完毕,验收合格后,便可进行降水分支管(ф159×16)及汽水引出管的安装(ф159×16、ф133×13)。降水分支、汽水引出管的穿装顺序为:先穿长管后短管,管子穿入安装位置后,必须做可靠固定。 5.3降水分支管、汽水引出管支吊架安装 5.3.1支吊架的安装工作应与管道安装工作同步进行。 5.3.2管道安装使用临时支吊架时,应有明显标记,并不得与正式支吊架位置冲突,在管道安装完毕后予以拆除。 5.3.3支吊架位置应正确,安装应平稳牢固,并与管子接触良好。 5.3.4整定弹簧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调整。支吊架调整后,各连接件的螺杆丝扣须带满,锁紧螺母应锁紧,防止松动。 5.3.5管子安装完毕,应按设计要求逐个核对支吊架的形式、材质和位置 四、附图:记录、设计变更、缺陷处理鉴定(填写以数据为主,设计变更、设备缺陷处理可填写名称和签证编号) 五、质量标准与质保措施 1、质保措施 1.1水冷壁通球保证措施 (1)通球用钢球,用钢字码统一进行编号,并制订通球奖罚管理制度。 (2)为了保证通球的质量, 班长或技术员要跟踪监督检查。 (3)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要做好施工记录,每一根管是谁通的球都应有据可查。 1.2管子对口 (1)坡口清洁,在管端内外10~15mm范围内,无铁锈、油垢,并露出金属光泽。 (2)水冷壁焊口偏折度用直尺检查,距焊缝中心200mm处,离缝小于1mm。 (3)水冷壁对口错位≤0.65mm。 (4)水冷壁对口端面应与管中心线垂直,其端面倾斜值△f ≤0.5 mm。 1.3吊挂装置 (1)吊挂零件(吊耳、吊杆、吊板、销轴等)表面无损伤、裂纹、重皮等缺陷;吊杆螺纹表面无碰伤,与螺母配合良好。 (2)吊挂零件外形尺寸符合图纸;零件材质无用错。 (3)吊杆弯曲度≤1‰吊杆长,且全长≤4mm。 (4)吊挂装置连接符合图纸,吊杆受力均匀,负荷分配合理。 (5)密封件符合图纸,平整、牢固,焊缝要做渗油实验,保证严密不漏。 1.4联箱内部清洁 清除联箱内尘土、锈皮、积水、金属余屑等杂物,并用内窥镜检查,确保内部不遗留钻孔加工时遗下的金属余屑(俗称眼镜片)。 1.5施工前编制严密合理的施工方案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反馈体系和奖罚制度。 1.6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设计要求,明确施工程序,成立QC小组交流施 工经验,学习有关技工经验,学习有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1.7组织有经验、素质高的人员参加各项施工,每项施工完毕后由技术员负责做好自检并填好自检记录,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优良标准后交工地质检专工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交项目部质量管理部及监理公司进行验收,做好验收记录。每项施工未达到优良级标准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8受热面焊接临时加强和吊点切割后打磨,然后做重点检查看有无伤到管子母材,特别是在水压时要仔细检查,以防水压时泄露。 1.9严禁在管子和集箱母材上引弧施焊或产生氧乙炔擦伤。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作业指导书  安装施工  操作规程机械设备 - 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