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OLED发展可知,OLED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产业。OLED材料和器件的技术仍然在飞速发展,OLED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大尺寸、高品质的OLED产品必将随着材料和器件技术进一步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家居生活。
OLED技术标准至关重要
随着高科技领域技术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标准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标准制定中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中国OLED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02年,在研的标准项目有《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名词和术语标准》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测试方法标准》两项。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41号文件下达的编制任务,该两项标准均由清华大学、维信诺公司承担其制定工作。截至2006年11月,《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名词和术语标准》已经通过报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测试方法标准》也计划在2007年初修订后通过报批。
2002年底,国际OLED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展开。国际电工委员会平板显示器标准化工作组(IEC/TC110)在2002年第63届IEC年会上,正式成立有机发光显示器标准化项目组(OLED-G,后在2005年9月荷兰会议上更改为WG05)。
TC110/WG05工作组成立至今,已经开始立项和制定的OLED标准共有5项。分别为PT62341-1-2(名词和术语)、PT62341-1-1(一般性总规范)、PT62341-6(光学及光电参数测试方法)、PT62341-5(环境和机械耐久性实验测试方法)、PT62341-6-2(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前三个标准计划在2008年进入发布阶段。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代表中国参与并负责62341-6光学及光电参数测试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
OLED未来应用不断升级
有源驱动OLED(AM-OLED)
构成OLED像素阵列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即无源矩阵OLED显示器(PM-OLED)和有源矩阵OLED显示器(AM-OLED)。这两种方法所用OLED结构相同,但对每个单元的寻址方式各异。
对于PM-OLED而言,像素只是在控制器寻址到其所在的行时才被点亮,所以电流占空因素反比于行数,而峰值电流则正比于行数,被观察到的亮度正比于帧间隔内电流的时间积分。由于占空数随着行数的增加而减少,PM-OLED必定存在发光区域面积的限制,因而不适于制备大尺寸的显示器件。在AM-OLED中,显示器利用每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FT)在帧间隔持续时间内获得驱动信号。在一帧之内,峰值电流和平均电流是一样的,因此不会受到显示器行数的限制,可以获取更多的显示信息,制备大面积的显示器。PM-OLED和AM-OLED虽然寻址方式不同,但原材料、器件、工艺等方面都是一致的,随着前期PM-OLED技术的积累,AM-OLED逐渐成为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韩国三星电子在IMID 2006大展中,向世人展示了2.4英寸QVGA分辨率的AM-OLED手机屏产品。这块AM-OLED屏幕,色数为1600万,亮度是200 cd/m2,对比度高达10000∶1。与此同时,这块屏幕的耗电量却只有245mW,并能够达到31000小时的理论寿命。在SID2006上,三星电子又报道了14.1英寸的WXGA的AM-OLED显示器,证明利用有源驱动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显示。
OLED柔软显示器(FOLED)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上一篇:施工用电安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