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机绕组故障在电机正常运行时发生较少,大多是在电机启制动频繁、过负载以及起制动瞬间过压过流时发生较多。故障部位多数发生在匝间、线圈引线、端部槽口以及端部线圈与端箍之间。 其具体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下表1——1。 表1——1 高压电机绕组故障部位、原因及处理方法
故 障 部 位故 障 原 因处 理 方 法 层间绝缘击穿1、层间垫条材质不好,厚度较薄 2、层间垫付条垫偏,尺寸不合适(如太窄、长度不够)3、线圈松动使层间垫条磨损1、改用酚醛环氧树脂板,厚度由原来的0.5~1mm改为2mm 2、要求下料尺寸正确,操作细心,严格按工艺进行 3、为防止线圈松动,可整形浸漆处理 匝间绝缘击穿1、线圈松动使层间垫条磨损2、线圈制作过程中匝间绝缘遭受损失3、匝间绝缘厚度不够或结构不合理1、改用“三合一”粉云母片2、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3、根据每匝电压大小,正确选择匝间绝缘厚度或绝缘结构 绕组接地故障1、电机长期过载,绝缘老化变质引起绝缘对地击穿2、电线雷击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击穿绝缘3、同步电动机突然断开励磁线圈时,产生高电压击穿线圈的对地绝缘4、由于导电粉尘使爬电距离缩小,产生对地击穿或闪络5、通风沟垫片,指形齿压板开焊或铆钉松弛,铁心叠压不紧,齿部颤动以及弯曲的齿压板刮磨线圈绝缘,导致绕组接地故障6、步电动机励磁线圈绝缘老化收缩,经常颤动,在电机频繁启、制动下使绝缘损伤对地击穿7、由于线圈短路烧焦绝缘,造成对地故障1、调整负载或更换容量合适的电机,绝缘老化时需更新绝缘2、增添或检查防雷保护装置 3、增添或检查过电压保护装置 4、定期清扫绝缘,增设防尘密封装置 5、详细检查各部分焊接状态、变形情况,经校正和点焊牢,保证垫片、齿压板等固定良好。铁芯叠压不紧时,需按铁芯修理工艺进行修理6、更换绝缘或采取加固线圈办法(如清洗后进行浸漆等) 7、检查短路原因,采取防止措施 绕组断路故障1、线圈端部因遭受机械力和电磁力而颤动,使导线焊接点开焊2、焊接工艺不当,焊接点过热造成开焊3、导线材质不好,有夹层、脱皮等缺陷1、检查焊接点,重新补焊,并采取线圈的固定措施2、按焊接工艺进行 3、更换合格导线,将故障导线段切除,焊接合格导线 绕组短路故障1、线路过电压2、绕组绝缘老化3、绕组绝缘缝隙内堆积粉尘过多4、遭受机械力和电磁力后的绝缘产生裂纹或遭受损伤1、调整过电压保护值2、更换新绝缘3、清扫或洗涤绝缘4、洗涤后,浸1~2遍绝缘漆定子线圈绝缘磨损及电腐蚀1、由于采用热固性环氧粉云母带结构,热膨胀小,使线圈与槽壁间隙过大2、槽楔松动3、线圈外形尺寸公差不当 4、防晕漆失效5、绝缘粘满油垢、粉尘1、浸1032#漆,使间隙内填满绝缘漆,在热态下有弹力2、重新调整槽楔紧度 3、应使线圈外形尺寸公差比铁槽小0.3mm以下 4、起出线圈,重新涂防晕半导体漆5、清扫或洗涤绝缘上的尘垢泄露电流大1、电机受潮2、绝缘表面粘满油泥、粉尘3、绝缘老化1、清扫后,电阻绕组干燥2、清扫或洗涤绕组绝缘3、更换新绕组 介质损耗角增大1、线圈遭受损伤,使绝缘内部产生较多气隙2、绝缘受潮3、绝缘处理不当4、绝缘老化1、采取真空浸渍处理2、烘干,烘干前需清扫电机3、改进绝缘处理方法4、更新新绝缘线圈与端箍之间磨损击穿1、线圈松动2、端箍固定不牢3、绝缘粘满灰尘1、整体浸漆,处理松动2、采用无纬带绑扎,用环氧胶粘牢3、清洗绝缘线圈端部绝缘遭受机械损伤1、转子装配和拆卸时碰伤端部绝缘 2、局部修理或更换线圈时,将附近的线圈损伤1、应按工艺规程进行,局部碰伤可用环氧胶修复
本文关键字:高压电机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
上一篇:电动机故障维修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