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低压电器用稀土合金触头材料的电性能测试 正文
低压电器用稀土合金触头材料的电性能测试

低压电器用稀土合金触头材料的电性能测试

点击数:723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47:46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0 引 言
  近年来,一些低压电器上使用的Ag/CdO触头材料由于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及人体有危害,已逐渐被Ag/SnO2等新型触头材料所取代[1,2]。但在应用中发现,Ag/SnO2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在相同条件下要比Ag/CdO高,且在AC3操作条件下,Ag/SnO2触头的电寿命较低[3~6],使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发性能优良的新型Ag2氧化物触头材料[7~9]。
  触头材料应具有抗熔焊、抗电弧侵蚀和接触电阻小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触头材料的添加物应具有以下作用:
  (1)在Ag的熔化温度范围内金属氧化物易于分解,分解时将消耗电弧能量使电弧容易熄灭。此外,除分解温度外,金属氧化物颗粒大小也影响其分解难易程度,一般来说,颗粒尺寸越小,在电弧作用下越易分解。因此,研究超细金属氧化物是触头材料添加物的发展方向。
  (2)金属氧化物在电弧作用下不会迅速汽化或升华,添加物也应有类似的热稳定性。这样Ag熔池中悬浮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将增大其粘度,降低Ag的“喷溅侵蚀”。另外,金属氧化物颗粒在熔池中只有被熔化Ag润湿才能悬浮,在很多应用条件下需要加入添加物才能使其被熔化的Ag润湿,这是因为添加物能改变金属氧化物2熔化Ag系统的表面张力特性,增进其润湿性。
  (3)电弧熄灭后,当Ag溶液凝固时,悬浮在Ag溶液中的氧化物被重新分配到Ag基体中。这样,就不会在触头表明形成氧化层,不会使接触电阻增加。
1 试 验
  1.1 Ag/SnO2-La2O3-Bi2O3复合粉的制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Ag/SnO2-La2O3-Bi2O3复合粉。试样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首先,将Ag、La、Sn、Bi屑按成分比配料、混合后,用1∶1的HNO3溶解,得AgNO3、La(NO3)3、SnO2(因Sn(NO3)4不稳定,可直接分解为SnO2+N2+O2)、Bi(NO3)3的乳白色混合液,经过滤后用Na2CO3作为共沉淀剂,使混合液以SnO2微粒为核心发生共沉淀,可得均匀分散的Ag2CO3、La2(CO3)3及Bi2(CO3)3的共沉淀物,将共沉淀物用去离子水过滤、洗涤以去掉Na+及NO-3,最后将共沉淀物烘干后,于420°C焙烧,即可得Ag/SnO2-La2O3-Bi2O3超细复合粉。经初步测定,复合粉可完全通过400目筛网(粒度<38μm)。La2O3作为难分解的金属氧化物以增大Ag液粘度,减少材料的飞溅侵蚀;加入Bi2O3改善了Ag液对SnO2、La2O3的润湿性。
1.2 试验方法
  采用电接触触点材料综合参数测试仪测试Ag/La2O3+SnO2+Bi2O3的电性能。测试仪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核心是1台计算机,实验触点安装在专门设计的夹具上,触点的分断及接触压力调节靠步进/分断装置获得,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力学参数的变化,接触电阻则通过恒流源及相应的接触电阻放大电路进行处理,测试及控制信号通过计算机接口卡与测控软件进行数据交换。硬件部分主要提供测试系统的检测、信号放大及处理、驱动等,并提供测试精确度保障。
  

  在进行触点材料电接触特性研究中,通过实验架台可模拟触点在闭合、开启过程中,在设定的闭合压力、触点间距、动作频率、分断比等条件下,检测燃弧电流、燃弧电压、燃弧时间、燃弧能量、熔焊力、闭合冲力、接触电阻、触点弹跳等的变化情况,以确定触点材料成分、电弧、环境气体、形状、硬度、电路条件等多种因素对电接触特性的影响,以便为材料研制、触点配对、触点的应用、机械设计等提供依据。
  将试品做成直径为5mm的铆钉形状。试验参数采用:DC17V,20A;接触压力0.8N;间距2.0mm。
1.3 试验结果
  试验进行到5000多次时,因阳极端焊接固定铆钉脱落,试验终止。试验后触头表面照片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触头从边缘开始烧蚀。试验前后触头质量变化如表2所示。试验后观察触头表面有黑色覆盖物,应为难分解的金属氧化物La2O3,该氧化物增加了Ag液的粘度,降低了材料的飞溅侵蚀,使得该触头材料磨损量很小。

  记录的燃弧能量、时间波形如图3所示。表3为部分试验数据。曲线及试验数据表明,有燃弧能量尖峰的出现,主要取决于燃弧时间,燃弧时间越长燃弧能量越大。

  将Ag/SnO2-La2O3-Bi2O3的试验结果与Ag/CdO进行对比。实验参数取DC17V,20A,接触压力018N;间距2.0mm。Ag/CdO的燃弧能量时间波形如图4所示。表4为部分试验数据。

2 结束语
  由本文测试结果可知,Ag/SnO2-La2O3-Bi2O3与Ag/CdO相比,由于添加了难分解的氧化物La2O3,增加了Ag液的粘度,降低了材料的飞溅侵蚀,使触头磨损量很小。氧化物颗粒细小,在电弧作用下易分解,消耗电弧能量,使电弧容易熄灭。Ag/SnO2-La2O3-Bi2O3其他方面的性能是否优于Ag/CdO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礼椿,李振彪,邹积岩.减小触头(电极)电弧侵蚀的新途径[J].电工合金,1998(2):8-12.
[2]JEANNOTD,PINARD J.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Oxide Addition to Ag/SnO2 Contact Materialsand Predicitions of Electrical Performance [J].IEEE Transon CPMT,1994,17(1):17-23.
[3] 程礼椿,李振彪,邹积岩.汽车继电器用新型Ag/SnO2无毒触头材料[J].电工合金,1997(2):6-10.
[4] SLAVENSKYM.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lement[M].Beiking:Metallurgical Industry PublishingHouse,1979.
[5] 张万胜,不同工艺制造的Ag/SnO2触头材料性能比较[J].电工合金,1997(4):29-34.
[6] 王海涛,王景芹,赵靖英.AgSnO2-La2O3-Bi2O3触头材料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10):166621668.
[7] WANG Jing-qin,LuJian-guo,WEN Ming,et al.A New AgMeO Contact Material[J].Journal of Rare Earth,2001,19(2):1452148.
[8] 王景芹,陆俭国,温 鸣,等.银2稀土氧化物触头材料的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30(3):205-207.
[9] LU Jian-guo, WANG Jing-qin,ZHAO Jin-ying,et al. A New Contact Material—AgSnO2-La2O3-Bi2O3[J]. Rare Metals,2002,21(4):2892293.


 


本文关键字:电性能  合金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