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文摘浅谈变频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正文
浅谈变频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浅谈变频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点击数:7338 次   录入时间:03-04 11:51:14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文摘

        在采样控制中有一个重要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即指窄脉冲的面积。此结论是PWM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把图十一a的正弦半波分成N个彼此相连的脉冲所组成的波形。这些脉宽相等,都等于π/N,但幅值不等,且脉冲顶部不是水平直线,而是曲线,各脉冲的幅值按正弦规律变化。如果把上述脉冲序列用同样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等分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正弦部分面积(冲量)相等,就得到了图十一b所示脉冲序列,这就是PWM波形。对于正弦波负半周用同样办法也可以得到PWM波形。像这种把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也称为SPWM波形。变频器输出侧产生谐波机理:在逆变输出回路中,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均有谐波。由于变频器是通过CPU产生6组脉宽可调的SPWM波控制三相的6组功率元件导通/关断,从而形成电压、频率可调的三相输出电压。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是由SPWM波和三角载波的交点产生的,不是标准的正弦波,如电压型变频器,其输出电压波形为方形波,用傅氏级数分解电压方波和电流正弦锯齿波可分析出包含较强的高次谐波成分,高次谐波对设备产生很强的干扰,甚至造成设备不能使用,周围仪器信号失真。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从而产生谐波。

       谐波的危害:一般来讲,变频器对容量相对较大的电力系统影响不很明显,而对容量小的系统,谐波产生的干扰就不可忽视,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的出现,对公用电网是一种污染,它使用电设备所处的环境恶化,给周围的通信系统和公用电网以外的设备带来危害。谐波污染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严重性主要表现在:A、谐波对供电线路产生了附加谐波损耗。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线路电阻随频率增加而提高,造成电能的浪费;由于中性线正常时流过电流很小,故其导线较细,当大量的三次谐波电流流过中性线时,会使导线过热、绝缘老化、寿命缩短、损坏甚至发生火灾。B、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对发电机的影响除产生附加功率损耗、发热、机械振动和噪声和过电压;对断路器,当电流波形过零点时,由于谐波的存在可能造成高的di/dt,这将使开断困难,并且延长故障电流的切除时间。C、谐波使电网中的电容器产生谐振。工频下,系统装设的各种用途的电容器其电路比系统中的感抗要大得多,不会产生谐振,但谐波频率时,感抗值成倍增加而容抗值成倍减少,这就有可能出现谐振,谐振将放大谐波电流,导致电容器等设备被烧毁。D、谐波引起公用电网局部的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这就使上述危害大大增加,甚至引起严重事故。E、谐波将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出现误动作,并使仪表和电能计量出现较大误差;谐波对其他系统及电力用户危害也很大:如对附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出现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者丢失信息,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电子设备工作精度,使精密机械加工的产品质量降低;设备寿命缩短,家用电器工况变坏等。        谐波的抑制:抑制谐波的总体思路有三个:其一是装置谐波补偿装置来补偿谐波;其二是对电力系统装置本身进行改造,使其不产生谐波,且功率因数可控为1;其三是在电网系统中采用适当的措施来抑制谐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选用适当的电抗器。

  A、输入电抗器。在电源与变频器输入侧之间串联交流电抗器(图十二所示),这样可使整流阻抗增大来有效抑制高次谐波电流,减少电源浪涌对变频器的冲击,改善三相电源的不平衡性,提高输入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75-0.85),这样进线电流的波形畸变大约降低30%~50%,是不加电抗器谐波电流的一半左右。B、在直流环节串联直流电抗器。直流电抗器串联在直流中间环节母线中(端子+,-之间)。主要是减小输入电流的高次谐波成分,提高输入电源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5)。此电抗器可与交流电抗器同时使用,变频器功率>30kW时才考虑配置。C、输出电抗器(电机电抗器)。由于电机与变频器之间的电缆存在分布电容,尤其是在电缆距离较长,且电缆较粗时,变频器经逆变输出后调制方波会在电路上产生一定的过电压,使电机无法正常工作,可以通过在变频器和电机间连接输出电抗器来进行限制(图十三所示)。

(2)选用适当滤波器。

  在变频器输入、输出电路中,有许多高频谐波电流,滤波器用于抑制变频器产生的电磁干扰噪声的传导,也可抑制外界无线电干扰以及瞬时冲击、浪涌对变频器的干扰。根据使用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输入滤波器和输出滤波器。

        输入滤波器有两种,线路滤波器和辐射滤波器:A、线路滤波器串联在变频器输入侧,由电感线圈组成,通过增大电路的阻抗减小频率较高的谐波电流;在需要使用外控端子控制变频器时,如果控制回路电缆较长,外部环境的干扰有可能从控制回路电缆侵入,造成变频器误动作,此时将线路滤波器串联在控制回路电缆上,可以消除干扰;B、辐射滤波器并联在电源与变频器输入侧,由高频电容器组成,可以吸收频率较高具有辐射能量的谐波成分,用于降低无线电噪声。线路滤波器和辐射滤波器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输出滤波器串联在变频器输出侧,由电感线圈组成,可以减小输出电流中的高次谐波成分,抑制变频器输出侧的浪涌电压,同时可以减小电动机由高频谐波电流引起的附加转矩。注意输出滤波器到变频器和电机的接线尽量缩短,滤波器亦应尽量靠近变频器。输出滤波器从结构上分LR滤波器单元和LC滤波器单元两种类型(图十四所示)。除传统的LR,LC滤波器还在应用以外,当前抑制谐波的重要趋势是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它串联或并联于主电路中,实时对电流中高次谐波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输入与高次谐波成分具有相反相位电流,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电流目的,从而使电网电流只含基波电流。它与无源滤波器相比,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且可消除与系统阻抗发生谐振危险,但存在容量大,价格高的特点。(3)采用多相脉冲整流。        在条件允许或是要求谐波限制在比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相整流的方法。12相脉冲整流的畸变大约为10%~15%,18相的为3%~8%,完全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其缺点是需要专用变压器,不利于设备的改造,成本费用较高。(4)开发新型的变频器。        现在许多厂家提出生产名为“绿色变频器”该变频器品质标准:输出和输入都为正弦波,输入功率因数可控,带任何负载都能使功率因数为1,可获工频上下任意可控的输出频率。变频器内置的交流电抗器能有效抑制谐波,同时可以保护整流桥不受电源电压瞬间尖波影响。(5)选用D-YN11接线组别的三相配电变压器。        三相变压器中把高压侧绕组接成三角形,低压绕组为星型且中性点和“11”连接以保证相电动势接近于正弦形,从而避免了相电动势波形畸变的影响。此时,由地区低压电网供电的220V负荷,线路电流不会超过30A,可用220V单相供电,否则应以220/380V三相四线供电;目前我厂部分变压器(6000V/400V)变压器的接线方式为Y/Y0- 12方式,今后如果需要在这些变压器下大批量增加变频装置,则需要考虑更换变压器以减少谐波对6000V系统的影响。2. 几种驱动电路的维修方法
        驱动电路损坏的原因及检查:造成驱动损坏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一般来说出现的问题也无非是U、V、W三相无输出,或者输出不平衡,再或者输出平衡但是在低频的时候抖动,还有启动报警等等。当一台变频器大电容后的快熔开路,或者是IGBT逆变模块损坏的情况下,驱动电路基本都不可能完好无损,切不可换上好的快熔或者IGBT逆变模块,这样很容易造成刚换上的好的器件再次损坏。这个时候应该着重检查下驱动电路上是否有打火的印记,这里可以先将IGBT逆变模块的驱动脚连线拔掉,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六路驱动电路是否阻值都相同(但是极个别的变频器驱动电路不是六路阻值都相同的:如三菱、富士等变频器),如果六路阻值都基本相同还不能完全证明驱动电路是完好的,接着需要使用电子示波器测量六路驱动电路上电压是否相同,当给定一个启动信号时六路驱动电路的波形是否一致;如果手里没有电子示波器的话,也可以尝试使用数字式电子万用表来测量驱动电路六路的直流电压,一般来说说未启动时的每路驱动电路上的直流电压约为10V左右,启动后的直流电压约为2-3V,如果测量结果一切正常的话,基本可以判断此变频器的驱动电路是好的。接着就将IGBT逆变模块连接到驱动电路上上但是记住在没有100%把握的情况最稳妥的方法还是将IGBT逆变模块的P从直流母线上断开,中间接一组串联的灯泡或者一个功率大一点的电阻,这样能在电路出现大电流的情况下,保护IGBT逆变模块不被大电容的放电电流烧坏,下面就讲几个在维修变频器时和驱动电路有关的实例:
(1)安川616G5,3.7kW的变频器,故障现象为三相输出正常,但在低速时电动机抖动,无法进行正常运行。首先估计多数为变频器驱动电路损坏,正确的解决办法应该是确定故障现象后将变频器打开,将IGBT逆变模块从印刷电路板上卸下,使用电子示波器观察六路驱动电路打开时的波形是否一致,找出不一致的那一路驱动电路,更换该驱动电路上的光耦,一般为PC923或者PC929,若变频器使用年数超过3年,推荐将驱动电路的电解电容全部更换,然后再用示波器观察,待六路波形一致后,装上IGBT逆变模块,进行负载实验,抖动现象消除。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变频器  工业  电工文摘电工技术 - 电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