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电网?. 正文
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电网?.

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电网?.

点击数:7634 次   录入时间:03-04 12:03:0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基于此,作者建议,智能电网与超级电网的发展,要做到严格的地理区域上的区分战略,特别是中短期内。二者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的结果往往是此消彼长的,从而造成技术锁定的风险。对于智能电网发展,作者建议要重新定义基础设施的定义,不能仅限于网络与线路,要确保充足的智能电网投资。

由于中国与丹麦的国家特点、发展起点、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迥异,这一研究的含义及对我们的启示需要进一步探讨。

同打比方不是一种论证方式一样,做比较也不是可信的论证方式,可比性的有无是个问题,仍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特高压的争论,无论是与德国800公里超高压线路还是高铁去比都是这样。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

问题之三:我国智能电网与超级电网是否兼容?

电网的发展,涉及到的经济、能源等不确定性必须得到显性的考虑。电力输送规模越大,需要与之配合的资源就越多,要求越高,而不匹配的可能性也会越大,这是所有重大基础工程的共同特点。过去,我国二滩水电站的消纳困难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每年,为了保证三峡水电的消纳,同样需要花费巨大的技术、人力与其他资源。

未来,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不同能源的价格、技术的进步与重大突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输电受入地区的电力需求,以及需要受入电力的规模。其中的不确定性极大,甚至成为输电省份还是受电省份都存在着诸多可能。重大的电网输送工程建成,成为“烫手山芋”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在这一点上,“科学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几无可操作性,“对一个地区定位”的过时做法出错成本非常之高。比如,为何仅基于能源资源禀赋定位内蒙古为能源基地,而不是基于其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定位为生态保护基地,成为基地相比分散的布局,有何规模效益可以发挥?

以“弃风限电”问题为例。就解决风电的弃风而言,长距离输送的确是解决方案之一。远距离输送作为重大能源工程,其如果建成并最终投入使用,必然成为需要保证高负荷率的“政治工程”,将在东部电力系统参与实时平衡,将极大的消耗东部省份的调峰备用资源,使得东部地区的“廉价可得”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失去足够电网资源的支撑。

这一风电的发展形态如果形成,意味着高昂的能源供应成本,系统形态将进一步锁定在大范围调配、投入大量资源保障供应与安全上。从这一角度来讲,笔者倾向于认为,我国超级电网与智能电网下的分布式电源发展尤其是冲突的。

在这方面,需要更新关于何为“资源”的观念。关于中国的资源特点,“富煤缺油少气”是一个常用的表述,而对于风电与太阳能资源分布,也有“主要在西北地区”的表述。这其实只是技术资源量的表述,类似“北非的太阳能可以满足欧洲的全部需要”,“太阳能辐射是人类需要能源的100倍”之类的表达,缺乏“经济资源量”的考量,而后者往往是更关键的。

因为资源是否有价值,在于其能否实现有效的利用。目前全国范围内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的2/3,且均接近电网负荷中心地区。京津冀地区低风速资源到处都是, 太阳能资源比较优质,年利用小时数大部分地区可以达到1800-2000小时,这远优于以发

展分布式光伏著称的德国的大部分地区。这种资源的利用无需付出较高的能源输送成本,在经济意义上“好于”西部的风电与太阳能资源。

同样,西南地区的水电如果不能低成本的外送,也不能称之为好资源。未来,进口煤炭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强,而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的限制也会压制煤炭租金进一步下降,这会使得西部的煤炭资源的价值进一步降低。而由于埋存条件、基础设施、运输条件等限制,其开采成本会越加高昂。中国“富煤”的说法已不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说法。

问题之四:理顺价格信号对认识优劣尤其关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中国  老百姓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电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