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基础电工基础摘要3 正文
电工基础摘要3

电工基础摘要3

点击数:7497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6:20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基础
1845年,英吉利海峡海底电报公司成立,开始了从英国到加拿大并跨过多佛尔海峡到达法国的海底电缆敷设工程。   海底电缆敷设中碰到了电缆断裂等大难题,但敷设诲底电缆是时代的要求,各国都为此投稿了力量。  1851年,最早的加来-多佛尔海底电缆敷设完毕,成功地实现了通信。以此为契机,欧洲周边和美洲东部周边也敷设了许多电缆。  现在,世界上的大海里遍布着电缆,供通信使用。  4.无线通信的历史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信息都能显示在电视机上,这种方便是电波带给我们的。  最早的电波实验是德国的赫兹在1888年进行的。通过实验,赫兹弄清了电波和光一样,具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频率的单位赫兹就是来自他的名字。  (1)马可尼的无线电装置  在杂志上读到过赫兹实验文章的意大利人马可尼,在1895年研制出了最早的无线电装置,利用这一装置在相隔大约3公里远的距离之间进行了莫尔斯电码通信实验。他想到了要把无线通信企业化,就成立了一个无线电报与信号公司。  尽管马可尼在无线通信领域获得了诸多成功,但由于与海底电缆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他想在纽芬兰设立无线电报局的事遭到了反对,马可尼的反对者还不在少数。  (2)高频波的产生  要实现无线通信,首先要产生稳定的高频电磁波。  达德尔采用由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电路产生出了高频信号,但频率还不到50KHZ,电流也只有2~3A,比较小。  1903年,荷兰的包鲁森利用酒精蒸气电弧放电产生出了1MHZ的高频波,彼得森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制成了输出功率达到1KW的装置。  其后,德国设计出了机械式高频发生装置,美国的斯特拉和费森登,德国的戈尔德施米特等人开发出了用高频交流机产生高频波的方法等,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曾致力于高频波发生器的研究。  (3)无线电话  如果传送的不是莫尔斯信号而是人的语言,那就需要有运载有信号的载波。载波必须是高频波。  1906年,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亚历山德森制成了80KHZ的高频信号发生装置,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话的实验。  用无线电话传送语音,并且要收听它,这就需要有用于发送的高频信号发生装置和用于接收的检波器。费森登设计了一种多差式接收装置,并于1913年试验成功。  达德尔设计出了以包鲁森电弧发送器为发送装置,以电解检波器为接收装置的受话器方式。在当时,由于都是采用火花振荡器,所以噪声很大,实验阶段可说是成功了,但离实用化还很远。  要想使产生的电波稳定,接收到的噪声小,还得等待电子管的出现。  (4)二极管和三极管  1903年,爱迪生发现从电灯泡的热丝上飞溅出来的电子把灯泡的一部分都熏黑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爱迪生效应。  1904年,弗莱明从爱迪生效应得到启发,造出二极管,用它来进行检波。  1907年,美国的D。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又加了一个叫做栅极的电极,发明了三极管。  这种三极管既可以用于放大信号电压,也可以配以适当的反馈电路产生稳定的高频信号,可说是一个划时代的电路元件。  三极管经过进一步的改进,能够产生短波,超短波等高频信号。此外,三极管具有能控制电子流的功能,随后出现的阴极射线管和示波器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5.电池的历史  1790年,伽伐尼根据解剖青蛙实验提出了动物电,以此为开端,伏打发现了两种金属接触就有电产生的规律,可以说这就是电池的起源。  1799年,伏打在铜和锌之间夹入一层浸透盐水的纸,再把它们一层一层地迭起来,制成了伏打电堆电堆的意思就是指把许多单个电池单元高高地堆在一起。  (1) 一次电池  一次电池放完电后不能再用的电池称为一次电池。伏打对伏电电堆做了改进,制成了伏打电池。  1836年,英国人丹尼尔在陶瓷桶里放入阳极和氧化剂,制成了丹尼尔电池。与伏打电池相比,丹尼尔电池能长时间提供电流。  1868年,法国的勒克朗谢公布了勒克朗谢电池,1885年(明治18年)日本的尾井先藏发明了尾井乾电池。尾井乾电池是一种把电解液吸附在海绵里的特殊电池,具有搬运方便的特点。  1917年,法国的费里发明了空气电池,1940年,美国的鲁宾发明了水银电池。  (2)二次电池  放完电还可以充电再用的电池称为二次电池。1859年,法国的普朗泰发明了能够反复充电使用的铅蓄电池,其结构是稀硫酸中装有铅电极,这是最早的二次电池。现在,汽车里使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电池。  1897年(明治30年),日本的岛津源藏开发出了具有10A*H容量的铅蓄电池,并把他本人名字GENZO SIMAZU的字头GS作为商品名称,取名为GS电池投放市场。  1899年,瑞典的容纳制成了容纳电池,1905年爱迪生制成了爱迪生电池。这些电池的电解液都用的是氢氧化钾,后来就被称为碱性电池。  1948年,美国的纽曼发明了镍镉电池。这是一种能充电的乾电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池。  (3)燃料电池  1939年,英国人格罗夫发现氧和氢的反应中有电能产生,并由实验证明了燃料电池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电解水的时候消耗了电能而生成了氧和氢,反过来,从外部给阳极一侧送入氧,给阴极一侧送入氢,就能够产生电能和水。  格罗夫当时只是做了实验,并未实用化。1958年,剑桥大学(英国)制成了5KW的燃料电池。  1965年,美国GE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了燃料电池,这个电池就安装在1965年的载人飞船双子星5号上,用于供给宇航员饮用水的飞船电能。1969年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电源也使用了燃料电池作为飞船内电源。  (4)太阳能电池  1873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用硒和铂丝制成的光电池。现在照相机曝光表上所用的就是这种硒光电池。 1945年,美国的夏品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当太阳光或灯光照到其PN结上时能产生电能的元件,广泛用于人造卫星,太阳能汽车,钟表,台式计算器等。提高这种元件转换效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仍在进行中。6.照明的历史   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兴起的产业革命使工厂进入了连续加工,批量生产的时代,夜间照明成了重要问题。  前面已经讲过,英国人戴维1815年曾做过用2000个伏打电池产生电弧的有名实验。  (1)白炽灯泡  1860年,英国人斯旺把棉线碳化后做成灯丝装入玻璃泡里,发明了碳丝灯泡。  然而,由于当时的真空技术不高,点灯时间不能过长,时间一长,灯丝就会在灯泡里氧化而烧掉。  斯旺所想到的白炽灯泡的原理是现在的白织灯的起源。随着灯丝研究和真空技术的进步,白炽灯最终达到了实用化。从这点不说,斯旺的发明是一项大发明。  1865年,施普伦格尔为研究真空现象而开发出水银真空泵。斯旺知道这件事后,就在1878年把玻壳内的真空度提高,又在灯丝上下了一番功夫。他先把棉线用硫酸处理,然后再碳化,最后,他公布了斯旺灯泡。斯旺的白炽灯泡曾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成功地把白炽灯泡的寿命延长到了40小时以上。1880年,爱迪生发现竹子是做白炽灯灯丝的优良材料,就把日本,中国,印度的竹子收集起来反复进行实验。  爱迪生把部下穆尔派到日本,在京都的八幡寻找优质竹子,若乾年后,用八幡竹子制造出了灯丝。为了制造这种竹灯丝的灯泡,1882年他在伦敦和纽约成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  在日本,1886年(明治19年)东京电灯公司成立,明治22年起,一般的家庭开始用上了白治灯泡。  1910年,美国的库利厅用钨丝做灯丝,发明了钨丝灯泡。  1913年,美国的兰米尔在玻壳里充入气体以防止灯丝蒸发,发明了充气钨丝灯泡。  1925年,日本的不破橘三发明了内壁磨砂灯泡。  1932年,日本的三浦顺一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  正是由于上述的不断探索,今天我们才能享受白炽灯照明的日常生活,想起来真是漫漫长路啊。  (2)放电灯  1902年,美国的休伊兹特在玻壳内装入水银蒸气,发明了弧光放电汞灯。由于这种汞灯在汞蒸气的气压较低时发出了紫外线较多,所以常作为杀菌灯使用。而当水银气压较高时,可发出很强的可见光。  现在广泛用于广场照明和道路照明的高压汞灯所发出的光是一种混合光,混合光包括水银电弧放电的光和紫外线照到涂敷在玻壳内壁的荧光材料上所发出的光。  1932年,荷兰菲利浦公司开发出了波长为590nm单色的钠灯,这种灯广泛用于公路的隧道照明。  1938年,美国的英曼发明了现在广泛使用的荧光灯。这种灯通过用水银电弧放电发出的紫外线照射涂敷在灯管内壁的不同荧光粉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白色荧光灯用得最多。  7.电力设备的历史  可以说,1820年奥斯特所发现的电磁作用就是电动机的起源。  而1831年法拉第所发现的电磁感应就是发电机的变压器的起源。  (1)发电机  1832年,法国人毕克西发明了手摇式直流发电机,其原理是通过转动永磁体使磁通发生变化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并把这种电动势以直流电压形式输出。  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发明了自励式直流发电机。  1869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制成了环形电枢,发明了环形电枢发电机。这种发电机是用水力来转动发电机转子的,经过反复改进,于1847年得到了3。2KW的输出功率。  1882年,美国的戈登制造出了输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吨的两相式巨型发电机。  美国的特斯拉在爱迪生公司的时候就决心开发交流电机,但由于爱迪生坚持只搞直流方式,因此他就把两相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专利权卖给了西屋公司。  1896年,特斯拉的两相交流发电机在尼亚拉发电厂开始劳动营运,3750KW,5000V的交流电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罗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冈州建设了发电厂,1892年成功地将15000伏电压送到了皮茨菲尔德。  (2)电动机  1834年,俄罗斯的雅可比试制出了由电磁铁构成的直流电动机。1838年,这种电动机开动了一艘船,电动机电源用了320个电池。此外,美国的文波特和英国的戴比德逊也造出了直流电动机(1836年),用作印刷机的动力设备。由于这些电动机都以电池作为电源,所以未能广泛普及。  1887年,前面所讲过的特斯拉两相电动机作为实用化感应电动机的发展计划开始启动。1897年,西屋公司制成了感应电动机,设立专业公司致力于电动机的普及。  (3)变压器  发电端在向外输送交流电的时候,要先把交流电压升高,到了用电端,又得把送来的交流电压降低。因此,变压器是必不可少的。  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可以感应生成电,这就是变压器诞生的基础。  1882年,英国的吉布斯获得了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电工  电工基础电工技术 - 电工基础

上一篇:电工基础摘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