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五五电子网电子知识电工技术电工技术配电网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安全性能分析 正文
配电网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安全性能分析

配电网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安全性能分析

点击数:7603 次   录入时间:03-04 11:35:38   整理:http://www.55dianzi.com   电工技术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某些城市及部分企业的供配电网已改变了过去以架空线路为主的局面,而是以电缆线路为主。同时,一些结构紧凑的封闭式设备(如SF6开关柜)、聚乙烯电缆及氧化锌避雷器的广泛应用,使原有的非有效接地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

  基于以上情况,我国个别地区的配电网络中性点已采用经低电阻接地的运行方式。这种接地方式可以降低单相接地时的暂态过电压,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使用简单的保护装置就能迅速选择故障支路,消除故障。但是,随着带来线路跳闸频繁、断路器维护工作量的增大及人身触电电流的增大,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从国外电网的发展来看,美、日等国家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居多,并认为低电阻接地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国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成套工厂设备,高压配电系统都采用低电阻的接地方式。从国内来说,目前电力系统正在制定电阻接地的有关措施,并将逐步实施。我们通过试验研究后认为,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方式,并不一定是适合我国城市或企业配电网发展的最佳方式;目前,电力系统尚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因此,我们将通过下面的模拟试验,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因素很多,本文不可能对各种因素逐一全面研究,只能针对电缆供电的特点,着重对一些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对高阻接地情况下的参数选择进行分析比较,以寻求更为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2 电网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时的过电压试验

  高电阻接地是这样定义的:电力系统中性点通过一电阻接地,其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阻电流被限制到等于或略大于系统总电容电流,即IRN≥3IC0。RN≤XC0/3,RN为接地电阻,XC0为系统每相对地容抗,3IC0为总电容电流,IRN为流过电阻器的电流。 

当发生电弧接地时,接地电流为

  Ijd=(1/RN+j3ωC0)UA=IRN+jIC

  单相接地将使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3倍,变成线电压;此时,电网的线电压仍维持对称状态,对负荷没有影响。如果发生的是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将大大超过3倍,而且波及整个电网,使那些绝缘薄弱环节相继发生绝缘击穿,使事故扩大。

  试验时,在高压模拟电网(3.3kV)上用低阻尼电容分压器、磁带记录仪记录过电压信息,由计算机采集分析系统采集记录在磁带仪上的过电压信息并加以分析,计  (6)中性点波形 间歇性重燃时V0为衰减的梯形波叠加高频振荡,即中性点积累的电荷经电阻RN泄放较快;试验中最大过电压在1.5~3.5Vxg之间。

  (7)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是每半个工频周期发生一次燃弧,每相及中性点电压都有明显的振荡;当发生间歇性燃弧时,随着中性点电阻值的减小,中性点电位在半个工频周期内衰减加快,即系统能量泄放较快,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各相及中性点的过电压幅值。

  试验表明,中性点电阻对串联谐振过电压与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当RN=1/3ωC0时,中性点位移电压在半个周期内降到原来的4.32%,这就降低了故障相上的最大恢复电压数值,使电弧重燃不致引起高幅值的过电压,但接地点的电流增加较大。取RN=2/3ωC0,将大大减小接地点的电流,此时中性点电位在半个工频周期内衰减较小,降到原来的20.8%。电阻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故障相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减少了电弧重燃的可能。

  试验中,每次燃弧基本上都是在故障相电压的最大值处发生,及恢复电压达到最大且大于介质恢复强度时,发生击穿而使电弧重燃。

  从试验结果分析看,RN的值越大,电弧重燃越易,且电弧能量也较大;随着RN值的减小,燃弧变得较难,电弧能量也逐渐减小,这与理论分析相符。电网中性点经高阻接地后,对电弧接地过电压和串联谐振过电压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异常过电压对电机、电缆绝缘的危害,保证了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当接地故障电流较大时,持续的故障电流所引起的热效应,会使电缆在接地故障处的相间绝缘因过热燃毁而发展为相间短路。所以,当电网的电容电流较小时,应采用中性点经高阻接地的方式;尤其是对高压电动机的电缆线路较多且运行多年的老电网,由于电动机和电缆绝缘都已降低和老化,容易受异常过电压的破坏,将这类电网的中性点改为经高阻接地时非常适合的。只要中性点电阻选择合适,即使电网参数发生变化,也不需要再调节电阻值,且运行简单,效益显着。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易于实现选择性的继电保护。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字:暂无联系方式电工技术电工技术 - 电工技术